第六輯 沒有作品,不忘修品2(1 / 3)

第六輯 沒有作品,不忘修品2

歲月是碗清湯麵

在合肥上大學的時候,我就不喜歡吃那裏的麵條。街邊的餐車上,用不鏽鋼的桶煮沸一桶水,先把麵條放進去煮著,然後,騰出一隻幹淨碗,裏麵放上味精、醬油等作料,麵九分熟時,下麵的人捏進去幾根瘦骨伶仃的青菜,一翻身,麵和青菜就算好了,先盛兩小勺子湯進碗,化一化碗裏的作料,緊接著,把鍋裏的麵條用漏勺一撈,放進碗裏,就端給我們這些餓狼一樣的學生們吃了。

你肯定說,這有什麼好吃的,麵條連入味都沒有,遇到冷天,麵條盛到了碗裏,碗沿兒還都是涼的,吃到肚裏能好受嗎?

但是,沒辦法,在合肥,隻有這種吃法,我們這些來自北方的學生又十分愛吃麵食,隻有如此講究。

後來,我發現合肥的許多白領也在街邊吃這種麵,邊吃,還邊大呼過癮。我們這些來自北方的學生都會露出鄙夷的表情,心想,乖乖啊,你吃過麵嗎,這在我們北方,一塊錢一碗也沒人吃,別說三塊了!

後來,一位合肥“土著人”聽到了我的不解後,趕緊解釋說,能夠吃到這樣一碗醬油青菜麵,合肥人就很感恩,把它當成是上天的恩賜。

他如此一說,我便不好再說,便覺得很有道理。

“土著人”接著告訴我,其實,這並不是一碗普通的醬油青菜麵,而是一碗“勵誌麵”,你想啊,頂著獵獵寒風,凍得呲呲哈哈,能吃到這樣一碗麵暖心,就已經很好了。況且這樣的麵還有另外一層深意——這是勤快人的麵。

勤快人的麵?我不解。

“土著人”繼續接著說,你想啊,北方的麵固然好吃,是因為,在盛碗之前就把肉、雞蛋、青菜等下料都放進了鍋裏煮,味道進了麵的筋骨。但是,你想,這樣一來,吃飯的人就多懶啊,拌都不要拌,就直接哧溜進嘴下肚了,多輕而易得!生活中的許多東西並不是這樣,而是需要我們親自去攪拌,去烹調,才能做出“味道”來。所以,我才說,合肥人吃的麵條裏藏著隱喻的,是一碗給身體補熱、給心靈補鈣的麵,當然是“勵誌麵”嘍。

我瞬間無言以對,吃了二十多年的麵,馬上還要吃三十年,我卻僅僅是吃到了麵的表,一隻未有嚐到麵的“真香”啊!如今已經畢業多年,仍不忘常常在家給自己做這樣一碗“勵誌麵”。

好一個“勵誌麵”啊!熱情是一鍋沸水,裏麵躺著的是一根根麵條的裸體,歲月呀,就是碗清湯麵,所有的青菜和作料都需要我們往裏麵放。

這樣的麵,才是真正有勁道的麵啊!

不信你嚐嚐……

麵條的心裏住著惦念

我是北方人,喜歡吃麵,一天三頓麵也不煩。

哪有一個北方人都離得開麵食呢?然而,我吃麵單單是喜歡麵條這種吃食,朋友則把麵條喜歡到骨子裏。

我曾親眼見朋友做過一次麵。

先是取二兩小麥麵,半兩豆麵,半兩高粱麵放在一起,然後,用榨汁機榨了新鮮的絲瓜汁加水放進麵裏,和勻,用小擀杖一遍一遍地擀麵,直到麵條的筋骨足夠好,才燒水,朋友說,等水開的過程,也是醒麵的過程。

水開了,麵條下進去,煮三滾兒,把麵條撈出來,然後用原湯把事先準備好的幹紅薯葉放進去煮,再三滾兒,麵再次放進鍋裏,火擰小,放上新切的小蔥,掐表半分鍾,即可出鍋了,然後澆上丁點兒麻油,配上一碟開胃小菜,就可以開吃了。

我羨慕朋友,可以把一碗麵條做得這麼精致,

這樣的麵也的確很鮮美好吃,有五穀雜糧的味道,也有黏糊糊的絲瓜的清香,我一次就可以吃上三碗。

我問朋友,這麵是誰教你做的?

朋友熱淚盈眶說,是我老公。

她告訴我,放進去三種麵,意思是他每天會想我三次,早中晚,一吃飯就要想我了;放進去絲瓜汁,寓意是誰也分不開、剪不斷我們。其實,整個做麵和吃麵的過程裏,也都摻雜了我對他的想念。

我瞬間不知道說什麼才好,朋友的老公是一位炊事兵,在一個深冬,他拉著一車菜路過一條江邊的時候,發現一個撿拾凍魚的孩子落水了,他沒多想就鑽進冰窟窿去救人,孩子得救了,他卻再也沒有上來……

原來,在這個世界上,可以有這樣一種麵條,它的心裏住著絲絲縷縷的惦念。

有些東西,焐熱我們的心靈

天冷了,你知道加衣。心裏遭遇了霜天,你拿什麼焐熱整顆凍得發抖的心靈呢?

7歲以前,我最討厭吃的是菠菜,我總覺得菠菜的葉子和根部都是甜甜的,不該是一棵蔬菜應有的味道,在我少年的心裏,似乎永遠不缺少糖分,我覺得所有的蔬菜都應該是鹹的才對。

上了初中以後,我發現突然有一天,自己竟然愛上了菠菜調豆芽的味道,後來,飯菜裏每每有了菠菜的加入,我的食欲就會大增。向來視菠菜如糞土的我,這時候竟然發瘋似地對菠菜敞開了這麼大的胃口,我大為驚奇。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我多年,為什麼小時候許多不愛吃的食物,隨著年齡的增長竟然唱了“反調”。

人在成長,人的味覺也在跟著成長嗎?

後來,一位年長的同事的話說服了我,他說,你小時候不愛吃甜甜的菠菜,是因為那時候的你無憂無慮,心靈裏是不缺少糖分的,長大了,生活的壓力逐漸增大,如淚水一般的鹽越來越多,這時候,生活的鹹味醃傷了你的心,你需要以無窮無盡的糖來稀釋它。

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就像那位同事最後告訴我,太多的人對於心靈上的缺陷或缺失,多喜歡通過食物的方式來彌補它。

大家都有這樣的常識:有很多人在慌亂緊張的時候,多喜歡抱著一杯水,不時地猛灌。水能緩解人心裏的緊張嗎?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在慌亂的時候,其心靈如土地一樣,是幹渴皸裂的,這時候,就需要以水的方式加以彌補,現實的水能緩解人心靈裏抽象的幹涸。

世事如煙,俗世裏飄滿了風沙,你的心情也逐漸陰霾而成了灰色,這時候,我們多喜歡種豆南山下,與梅蘭竹菊為友,吃些綠色時蔬,飲的是山泉水,過的是梅妻鶴子的生活,心靈深處植入了“原生態”。

常常聽人感歎,心寒啊!能發出這種感慨,多數是心裏的火萎了,肅殺的風吹得人心靈生了凍瘡,這時候,再熱的暖手寶也是焐不熱的。

我有一位十分要好的女友,談了好幾次戀愛,多是遇人不淑,在男友舍她而去的時候,她多喜歡一頭紮進火鍋店,猛吃,仿佛要下力氣把自己的肚子撐爆,這樣的一番猛吃之後,她發現自己不那麼傷心了,火鍋幫她消解了心裏的苦悶。

又是食物,真是這般巧合,還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呢?一切都不得而知。

其實,何必要鬧得這麼明白呢,當你心裏生起涼意的時候,有些寄托,可以化解,仿佛餓的時候,能煮幾個雞蛋給自己吃,不也夠了嗎?

?花格子襯衫,雲吞麵

小諾一直想要一件花格子襯衫,明麗色調的那種,悠長、束身、漂亮,像極了一幅蘇繡,裹在少年小諾的腰身上。隻是,小諾的家庭條件不允許,小諾的爸爸一直多病,媽媽是一位下崗工人,下崗後,沒有別的事情可做,隻得推著小車在街上買雲吞麵,一塊五每碗,一天也就賣個100來塊錢。而一件花格子襯衫就需要100多塊,是媽媽一天的辛苦錢,小諾哪裏肯開口呢?

但,小諾還是開口了,在一天下晚自習回家的時候。

媽,我想要一件花格子襯衫,許多同學都穿的那種。小諾支吾著。

小諾,等一段時間好嗎?媽媽的臉上掠過一絲羞赧。

小諾一語不發。

媽媽說,你看看你這孩子,像話嗎?別人說你也要穿,幹嘛非要和別人一樣?!

可能是因為自己的沒禮貌,惹惱了媽媽,小諾兩眼淚,一甩門跑開了,衝向夜幕,媽媽飛奔來攆,那一天,小諾挨了媽媽一耳光,因為任性。

那晚,病床上的爸爸也和媽媽吵了一夜。

自此以後的一個星期裏,小諾一直和媽媽不說話,幾次媽媽想和她搭話,小諾都借故走開了。

半月後的一天晚上,媽媽在院子裏做煤球,小諾趁機溜進屋裏,從媽媽的錢包裏偷了100元揣進自己兜裏。

第二天早上,媽媽哭了一早上,說是遭賊了。辛苦幹了一整天的錢打水漂了……

那一刻,小諾是那樣的麻木,徑直去了街上的專賣店,用媽媽的100元錢,加上自己的零花錢,毫不猶豫地那件花格子襯衫。

小諾不敢穿回家,隻在學校裏穿,回家的時候,小諾就把襯衫塞進書包裏。

日子倏忽飛逝,一晃又是一個月過去了,一天回家,媽媽賣雲吞麵的車把上,掛著一個熟悉的袋子,看見小諾回來,媽媽趕緊解下來,從袋子裏掏出一件花格子襯衫。小諾一驚,媽媽滿臉羞愧地說,諾兒,媽給你買了一件花格子襯衫,你看看喜歡不喜歡。

小諾望著那件花襯衫,和自己偷媽媽的錢買來的那件一模一樣。小諾楞在那裏,竟然好半天都不敢穿,她不知道說什麼好。

媽媽說,其實,若不是遭了賊,媽媽前階段就給你買了,你看,天馬上就冷了,就要穿不著了,你就趕緊穿幾天吧。

穿上了襯衫,媽媽讓小諾去照鏡子,小諾納悶,同樣是一件花襯衫,為什麼這時候卻一點看不出它的好看呢?

第二天放學,小諾拿起媽媽新買來的花格子襯衫往店裏走,她要退掉這件襯衫,然後回家和媽媽坦白自己偷錢的事情。

進了店,拿出襯衫,小諾說明了來意,服務員犯了難說,怎麼退錢給你呢?這件襯衫,是你媽媽用100碗雲吞麵給我們老板換的……

出了店門,小諾眼淚如奔,小諾垂首頓足地罵自己不孝,媽媽哪能會用錢給自己買衣服呢?家裏攢下來的錢,除了給自己交學費,都給爸爸看病了……

小諾一直沒有穿那件襯衫,直到多年以後,小諾有了自己的孩子,她對著一件花襯衫,把自己少年時候的故事講給自己的孩子聽。

能讓人說真話的蛇

說這話是在1948年,不知誰傳了一句:在茂密的山林裏,生長著一種蛇,遍體發綠,隻要是被它咬過的人,就會瞬間把自己隱瞞的秘密迫不及待地交代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