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不懂精致,可以別致1(3 / 3)

我很喜歡這樣兩句詩,很雅致,很草根,也很陽光,很積極。

悠悠遠遠的人生之旅,哪能輕易就能踱步詩意的桃源呢?如果桃源不在近處不要緊,我們可以在自家的弄堂前種一棵桃樹,春來的時候,有粉白的花衝你笑,夏深的時候有肥桃大快朵頤,深秋的時候可以一睹桃樹飽滿之潤,冬至的時候可以欣賞滿樹虯枝,豈不也好?

大凡人世間的美好事物,是強求不來的,我們要順承著生命的紋路向前走。

大凡歲月深處的福祉,是等不來的,我們要學會挖一眼幸福的古井,汲水澆花,煮茶烹肴。

淡淡的俗世裏,有長風過境,疏竹沙沙作響,這是風和竹子的緣分;有陽光普照,花木蔥蘢茂盛,這是光和植株的緣分。我們要做的是喚醒自己心底裏的風聲,點亮自己生命的太陽,主動做一個和幸福有緣的人。

幸福是山林裏的麋鹿,我們要在心靈的樹上架一座房子,用一份悠閑的心境來尋覓;幸福是一張與眾不同的地圖,我們要學會用創造的放大鏡給自己畫上一個準確的坐標。

幸福就像自助燒烤,堆山滿案地碼在架子上。有的人愛吃葷,有的人愛食吃素。個人都有各人的幸福。有的人拿得多,但是,不會烤製;有的人拿得少,吃得津津有味;還有的人,壓根就不去拿,看著別人吃自己吞口水。總之,隻要肯伸手,總會聞到幸福的香味的。但,沒有人能吃盡全部的菜品,貪多嚼不爛,消化不掉,反倒為幸福所擾。

你要想親吻生活,首先要自己先撅嘴。

你若想登臨人生的巔峰,首先要先邁步攀階。

幸福是等不來的,我們要主動種植幸福。

快去做五六年農夫吧

看過很多描寫教父的電影和文字。那些風光一生的老頭們,要麼最終被後輩暗殺,要麼卸甲歸田,回到自己的故鄉,或者別的沒有人知道的地方,安然地度過餘生。

故園是一種夢,鄉村的深處仿佛埋藏著他們的根,他們不得不到那裏去,去發掘歲月深處那個瑰麗的夢,去尋找他們的根。

也許有人要說,與泥土、溝塘、茅舍、深巷犬吠為伍有哪裏好?

那麼,我要反詰,這又有哪裏不好?

有人很形象地把教父的晚年轉身看成是“屠夫變農夫”。這話有點道理,打不動了,殺不動了,理應退出曆史舞台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也。

有人肯定又要問,一個渾身沾滿血腥的人,能成得了佛?

亞米契斯在《愛的教育》中這樣說:“身體精神都染了病的人,快去做五六年農夫吧。”

農夫,是一個多麼單純的身份。頭頂太陽,腳踏土壤,是最能順天理,最能接地氣的人。

有一個詞叫“餐風飲露”。我不覺得這是一個壞詞,呼入的是山野的風,喝的是綠葉上的露珠,一切都是最純真,最淳樸的東西,有什麼不好?相反,那些在都市裏饕餮的癮君子,那些不知道“嘴下留情”的人,徹頭徹尾都糟糕透了。

法布爾說:“你吃什麼東西,你就是什麼東西。”這話看似尋常,實則含義陡峭。以植入入食,你便有一棵素心,以飛禽走獸如食,你便有一顆葷心。還有更甚者,什麼稀罕吃什麼,什麼古怪吃什麼,最終,落下一身稀罕病,身心俱累。

怎麼辦?

這時候,還是讓我們聽聽亞米契斯的忠告:

強烈的土的氣息、麥葉的氣息、森林的氣息,是人的最好的藥物。

那麼,走吧,到鄉野去,扛鋤頭,駕爬犁,栽花,種草,給自己一段時間,做一段時間農夫,心靈的農夫。

生活半徑小的人

我每天的生活軌跡很簡單。

從我所居住的小區出來,騎電車馳過老城區南門的水泥路,這是一條光禿禿的馬路,禿到沒有樹木,冬天還好,到了初夏,太陽早早地出來,刺人眼,我隻有眯著眼往前走,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眼前的兩條窄窄的縫隙裏,看人潮、車潮湧動,10分鍾,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日出而發,日落而返,幾乎不走“彎路”。

朋友們喊我“線段男”,的確如此,家與單位就是這條線段的端點。

隔三差五地,有朋友喊我出來小酌。我對吃飯也有講究,不明白是什麼物件的不吃,過葷的不吃,不幹淨的店麵不吃,太熱鬧的店麵我也不去,我喜歡清靜且幹淨的小店,三五知己促膝而談,不要光線太亮,一燈如豆足矣。

朋友們說,我在飲食上也是一個“植物派”的人。

我喝茶,但不喝咖啡。我喜歡西方國家的綠化,但卻打心眼裏排斥這些近乎燒糊味的咖啡,認為這遠遠不如一杯中國綠茶帶給人的愜意要多。

朋友們說,我是一個很傳統的“書生”。

我不穿花哨的衣服,喜歡穿棉衣或粗布麻衣。我覺得,這樣的料子來得舒服,穿得熨帖,不易皮膚過敏,養生、知心,像一位老友,像發妻,最能了解你的心,你的身。

我的生活腹地很小,事業腹地也不寬。我坐享這樣一份安然和靜謐。

我喜歡英國詩人、散文家瓦特·蘭德的《我和誰都不爭》:

我和誰都不爭,

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

其次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準備走了。

生活是一個圓,我隻在圓圈裏轉悠,很少出圈。我充其量也隻能算作是一個老實巴交的書生,甚至都不能稱之為“文人”。

我相信,生活半徑小的人,往往事業的半徑就很大。我在做我心底裏的事業,而不是別人追捧豔羨的所謂權勢。

我相信,心無旁騖地幹一件事,和有限的人交往,這樣的“有限”人生,有時候卻可以生出“無限”的意義。

我聽說,生命是一麵時鍾,最短的那個針,往往起到的意義最大。

我在模仿著那個短短的時針,行動緩慢,近乎原地踏步地一天隻走完一圈,我在刻畫著自己內心的版圖。

我的戀書癖

我是屬於那種一有時間就要往書店跑的那種人。

往書店跑,也不一定買書,多喜歡書店裏靜悄悄的氛圍,人人都在全身心的關注文字、圖畫,身心全係在一處,如今,想找到這樣一處靈魂休憩的地方,恐怕也隻有書店了,連床鋪上也不一定,因為,在同一張床上,夢與夢也會掐起來,甚至是同一個夢,也未必就不糾結。

我喜歡在書店裏看書的裝幀,就像集郵愛好者欣賞郵票。我看書的封麵和封底,看它的腰封和書簽,看作者千奇百怪的簡介,我覺得封麵和封底就是好比一個人的外套,人靠衣服馬靠鞍,書靠一張皮。腰封就好比一個人的腰帶,書簽就應該是他的領帶了。我這樣說,無非是要告誡萬千冊圖書的製造者,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社編輯等等書人,做書其實也是做人。

由於自己日常也寫點文字的緣故,我不可避免地就要買些書。我買來的書未必全看,有時候一兩句靠譜,被我看上了,就會慷慨解囊把它買下來,當然,也不乏徹頭徹尾看下來的,那是真正愛一個作者,愛一隊文字,愛到了骨子裏,欲罷不能,隻有一口氣讀下去作罷。

通常一本書能讓我把它領回家,一般我是要看幾頁的,實在覺得好,下手麻利兒快就買了。也有一頁不看就買下來的,那是因為現在的出版社實在太狡猾,用一張塑料膜把整本書都封起來,急得你撕不得,動不得,隻得認領一本回家,心裏的石頭才肯落地。當然了,也有拆封後,如我所願的好書,這時候,我會發覺如晤知己;也不乏徒有其表的假大空書籍,這時候我會覺得如上賊船。

關於這點,董橋先生和我有同感,他說,每一本書跟漂亮的女人一樣,我看到漂亮的女孩子,我會心動,我會想抱抱她,可是我不會想到要跟她結婚。當你靠近她的時候,你總是會發現一些缺點,你距離遠一點看的話,很漂亮,很迷人。書也一樣。

我買書是有癮的。先開始我還未發覺,隻覺得買了不少,直到搬家的時候,單單是付給工人的搬家費用就多出了幾倍,原因是,那些可怕的書箱實在是太重了!現在,我仍保持著平均每周都要有一本入架的習慣,我喜歡把買來的書放在書架上,刺鼻的印刷味散盡,隻餘下油墨的香的時候,我會或坐或躺或倚地看,看得眉飛色舞,看得大汗淋漓,看得脊梁聳起的狀況都有。

在下不才,也曾出過幾本小書,文薄思淺,不敢推介給眾人看,隻期望私下裏逛書店的時候,偶遇到一兩本熟悉的身影,上麵赫然寫著“李丹崖”三字,我就虛榮得冒煙了。我個人覺得,一個男人有點虛榮倒還是好的,至少能促進他向上進取,逐漸完善提拔自己,讓自己做得更好,所以說,在寫字上,一直是虛榮在推著我向前跑。

曾經在腦海裏冒出這樣一個想法:在我出那一本書的時候,在個人簡介裏,隻寫上這樣一句話——

也許我不是一個情癡,但我一定是一個書癡。

許多事你模仿不來

動物世界裏說,枯葉蝶會模仿枯葉,讓它的敵人絲毫都看不出來,珊瑚魚會變成珊瑚的樣子,大型植物別說動念想了,都是繞著它走。

看到這些狡猾的小動物,許多人不禁喟歎,我們有時候連動物都不如。動物可以模仿植物,而生而為人,我們卻連最熟悉的身邊人都模仿不了!

我聽到過辦公室裏兩名女同事的談話。

王問劉,為什麼我為整個家庭付出了這麼多,丈夫還是不愛我,非要到外麵去找女人?

劉給王支招說,很簡單,男人就是個奇怪的事物,在你這裏得不到的,他就要到別處找回來。

王繼續問,那我該怎麼辦?

劉繼續支招,你不妨多製造點小情調,裝作溫柔一些,撒嬌給他看,有事沒事就纏著他,膩歪他,他就渾身酥軟了。

王欣喜若狂,回到家,把房間裏的燈滅掉,點上一屋子的紅蠟燭,開了紅酒,穿了一襲超短裙,化了妝,噴了香水,總之,能優化的他都優化了,隻待丈夫回來。

鑰匙孔轉動,丈夫回來了,她就倚在客廳門前,嬌媚地衝丈夫嬌滴滴地說,相公你回來了?然後就小步飛奔到丈夫麵前,說,你肯定累壞了,寶貝,我為你按摩一下吧,哪知道,一上手,丈夫就哎呦一聲跑開了。第二天晚上也沒敢進家門。

王到單位對劉訴苦,我可被你害慘了,他竟然被我嚇跑了,門都不敢進了,咋辦……

王的丈夫其實和我是發小,一天,我見了他,故意打趣他說,老婆這麼費心思,你怎麼不心領?王大吐苦水說,你就不知道當時的情景,我老婆本身就是小粗腿,還非要穿超短裙;玩浪漫就算了,還故意扭捏作態;扭捏作態也就算了,一點都不溫柔,一下手簡直能把我的肩膀捏碎;捏碎就捏碎吧,一呼吸,都是上午吃的大蒜味,換你,你受得了嗎?

我哄然大笑,看來,溫柔這玩意兒是學不來的,媚也是骨子裏的,強捏出來的不是媚,反倒成了俗啊!

這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有時候,許多事請都是我們模仿不來的,就像容貌一樣,是娘胎裏帶出來的,後來,我們可以修煉氣質,但是,卻模仿不了氣質。

正所謂一個人的美味,有可能是另一個人的毒藥呀!

看過一首名叫《魚尾紋》小詩——

別在午夜時分

學習別人眼神

別人的眼波太深

會帶給你滿身傷痕

別在別人的劇本

演自己的冬秋夏春

季節亂了輪回

我們迷失了身與心

不妨試著收拾餘溫

燃起自己的自信

自然笑別怕魚尾紋

有夢的人生不破損

既然模仿不了別人,我們不妨鍛造一個與眾不同的自我,這樣或許可以贏得嶄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