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被作者劃入“鄉村人物”係列,但我更願意將其作為一則鄉村愛情故事來解讀。等等嫁給了國子,但發現自己喜歡的是成子,等等隻好將自己的情愫深藏胸中。遺憾的是最後國子去世了,等等依然沒有嫁給一直單身的成子——等等不想違拗兒子的意願。等等與成子的結合,也許還需要再等一段時間,也許什麼故事也沒有了。生活中,愛情與婚姻,總是不盡如人意,惆悵、失落與遺憾在所難免。《修路》是寫在經濟轉型期下,兩種不同心態的矛盾與對峙。物質與精神,似乎已成為當今時代眾多人必須思索麵對的問題。另外,同樣是寫鄉村愛情故事的,《草莓情》、《愛情故事》、《紅絨花》等,在對人物的情感、心理等方麵的把握和刻畫,也都較為細膩傳神。關於“鄉村紀事”及“城鄉之間”兩輯中的《李四殺豬》、《耍猴》、《放哨》、《坑的哲學》等篇什,也均有可圈可點之處。限於篇幅,這裏就不再一一展開評述了。
縱觀唐家鬆的作品,無論是寫鄉村人物,還是寫鄉村愛情,抑或是寫城鄉之間的故事,其藝術視角多觸及鄉土。作者出生於鄉村,自然對鄉村生活熟稔於心,因此其筆端也就多了一份揮灑自如的靈活。作者所采用的手法大多是白描式的,對鄉村的勾勒也是寫意性的。關於白描,文壇泰鬥魯迅是運用最為嫻熟的一位,這種手法也是最為頗見功力的。家鬆的有些作品,如果在“白描”中再多一些細節、情節等元素,其人物會更豐滿,可讀性會更強。好在,家鬆兄已執著地行走在文學的路上,我們期待他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
鄒相:文學朝聖路上的“80後”
鄒相在電話裏告訴我,他準備出版一本個人文學作品集,並希望我能為他的作品集作序。對此,我表示大力支持和熱烈祝賀。鄒相是一位文學的勤奮種植者,無論是在菁菁校園,還是走向工作崗位,他都能利用有限的業餘時間,勤奮讀書,筆耕不輟,時有斬獲。現在,他是到了該把以前的文學作品梳理整合的時候了。 以前是播種的過程,現在是收獲的季節。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鄒相此番作品集的出版,也算是對以往的文學創作做一次完美的總結。
3年前,我與鄒相在同一個辦公室辦公,年輕帥氣的他總是活力四射,充滿激情。畢業於工科專業的他,在電腦技術方麵知之甚多,經常為同事們解決各類電腦操作技術問題,受到大家的好評和讚許。當時,我並不知道鄒相喜歡文學寫作。後來,我偶然在網上看到他的一篇名為《適應失敗》的文章,覺得其文筆精煉流暢,思想、思維均比較活躍。通過深談才得知,鄒相也是一位“文學發燒友”,在大學期間一直擔任校刊編輯,曾多次獲得大學征文獎。
鄒相是一位勤學好問的青年人,他經常找我探討一些有關文學方麵的話題,每次都很虔誠地聽取我對某一問題的見解或建議。2007年5月份的時候,他寫了一篇關於我的文學作品的評論性文章——《依然行走在朝聖路上》,並在河南省新鄉市文聯《牧野》雜誌上發表。我認真地讀了那篇文章,發現鄒相在文學理論架構方麵具有一定的潛質,他善於觀察,敏於思考,對作品的思想內涵、藝術技巧等,均有自己獨特的體悟和精準的把握。之後,他又在許多報刊上發表多篇文章,並且作品日趨成熟,讓人為之歡欣鼓舞。
後來,由於工作原因,鄒相離開了單位,另謀高就。但這並沒有阻礙我們之間友誼的繼續。每隔一兩個月,鄒相便會約我小聚閑談,或請教文學問題,或暢談人生理想。每每看到他那充滿自信和堅毅的麵龐,我有時都在想:作為“80後”的鄒相,有思想,有誌向,對生活、工作、情感躊躇滿誌,又豈會畏懼艱難險阻呢?年輕的鄒相還有什麼理由不走向成功呢?正所謂“惺惺惜惺惺,好漢識好漢”,因為對文學的執著與追求,朝聖路上,我和鄒相倒成了名副其實的“忘年交”。我們徜徉在文學的海洋裏,翱翔在創作的天空中,分享著彼此的收獲與期冀。
鄒相請我為他的作品集《風雨花》作序時,正值我工作最為繁忙之際,但我還是爽快地答應下來。作序倒是稱不上的,權且算是寫一寫與鄒相交往間的點滴印象吧!
《風雨花》這個題目,應該代表鄒相的精神狀態,“既然選擇了前方,就應該風雨兼程”,他始終對未來充滿信心,對生活充滿激情。在這本文集裏,有他在大學期間所寫的幾篇散文,樸實無華,卻充滿真情實感;有他近年來的散文隨筆作品,以情感為主線,讀來琅琅上口,真情流露其中;有他的一些新聞時評作品,文風犀利,用語鏗鏘,讀來暢快淋漓;有他的部分詩歌作品,或喜或憂,感情豐富飽滿;有他的小說故事作品,以關注弱勢群體為主線,風格灑脫,邏輯清晰;有他關於佛學的認知文章,自然平實,言簡意賅……
如今的鄒相,像一隻辛勤的蜜蜂,正撲棱著一對翅膀,在文學的阡陌小徑上且歌且吟,自由飛翔,人生的路途上,雖然還有更多的地方等待他去發現,去探索,但我相信,即便滿是荊棘坎坷,他會依舊奮勇向前——遠方向他走來的,定會是一道更美的風景,鮮花豔麗,芳香撲鼻。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借用此句送給鄒相,希望他在以後的文學創作道路上一路高歌,碩果累累。
讓作品走入讀者心中
熟悉孫偉,是在去年秋天編他的小小說時開始的。我在每日大量的來稿中發現了他出手不凡的作品。我欣喜地意識到,這是位頗有才華的作者,就精選了幾篇送審。不出所料,在短短的3個月裏,《百花園》就采用了孫偉的5篇小小說,並且《百花園》2002年第4期“小小說作家題名榜”還刊登了他的照片,第9期“小小說星座”又集中推出了他的3篇小小說和1篇創作隨筆。
這不得不使人刮目相看。
初讀孫偉的小小說,給人的感覺是好看、有意思。紮實的文字功底,使其描述的技巧趨於圓熟。精湛、準確的表述生動形象。這些源於生活、高度凝煉的“原汁原味”,更大限度地接近了生活和人的真實,令人回味無窮。
除此之外,作者還極其自然地將自己的睿智融於作品的敘述之中。巧妙的比喻、誇張,風趣幽默,使人忍俊不禁。
獨具魅力和特色的語言,在孫偉每篇文章的一開篇就抓住了讀者,使讀者能饒有興趣地進入到他精心構思設計的故事中去。所以,孫偉的小小說都具有較強的可讀性。
精讀孫偉的小小說,你就會發現作者對人生的破譯程度很高,對生活感悟頗深,體驗獨到。他善於在看似平凡的生活表象中,發現和提煉出生活中一些典型意義並給予生動的表現,往往立意不俗。
被《百花園》采用的《總想咬你》,寫的是男女之間一種特殊的感情表達萬式。女人總愛咬男人,男人卻不理解。而兩人因故分道揚鑣,各自又建立家庭之後,盡管男人現在的生活不錯,妻子小鳥依人,事事順心如意,可男人又懷念起往昔的“咬”來。這份莫名的傷感揭示了人生這樣一個沉重的主題:獲得愛情隻需要瞬間,而忘掉愛情則需要一生。像《家庭AA製》、《你替我跑一趟》、《番茄娃娃》等篇目能夠一路過關斬將被《百花園》采用,都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由於作者藝術創作的觸角一開始就深入到了人性的深層,觀察的角度獨特,始終把焦點對準人性的透視,所以其作品看似平淡,好似信手拈來,其實通篇都體現著作者對藝術創意的探索和個性化的追求。
又如被《百花園》采用的《討厭的故事》,作者隻是抓住我們日常生活中重新抄寫電話號碼本這件小事,很隨意地將十幾個電話號碼背後的故事機械地羅列,通過對人是否喜歡和討厭來篩選留下的號碼。這種極其平常的方式不僅揭示出人的理性思維與行動的統一,而且還折射出當今社會的人生百態,使讀者在複雜的新型人際關係麵前,不能不對眼前的無奈和內心的隱痛進行深刻地反思。
不容忽視的現實性
有位朋友,曾在一篇文章裏這樣寫道:“在中國當代,沒有一篇我看得起的小小說……”這位朋友說出如此有失偏頗的話,是有原因的。那時,我的小小說在全國各地報紙雜誌上“一路開花”,這惹得一向以寫詩為主的那位朋友“妒火中燒”,多次打擊我,排擠我,隻要發現刊登有我作品的報紙雜誌,要麼把我的作品撕去,要麼把我的名字用橡皮擦掉……針對此種現象,我寫了一篇諷刺性很強的小小說發表在報刊上,於是惹犯了這位朋友的“龍顏”,才說出了開頭的那番話。
出於個人恩怨,我完全可以理解。如果從客觀公正的角度評價小小說,這位朋友就有失公允了。縱觀中國當代小小說文壇,陣容龐大,精品如潮,小小說隊伍蔚為大觀,可謂欣欣向榮,如火如荼。像《微型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等標誌性刊物,為小小說事業推波助瀾,產生一大批優秀的小小說作家更是一個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