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研究,我發現人們常會犯這樣的錯誤:總是很容易關注別人的高薪水,卻很少去了解別人努力的過程。事實上,有果必然有因,天上不會掉餡餅,別人的高薪水是努力得來的,不是憑白撿來的。如果你渴望能夠有高薪水,正確的做法不是每天盼著自己什麼時候能夠拿到,而是拋棄隻關注薪水的做法,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得到老板的賞識和工作的成就,高薪水自然就不盼自到了。
我的一個朋友尼斯先生的經曆就是很好的證明。他一開始來到了一家進出口公司工作後,晉升速度之快,讓周圍的人都驚詫不已。一天,他向我“泄露”了自己晉升迅速的秘訣。
尼斯先生對我說:“其實,這個很簡單。當我剛開始去這家公司工作時,我就發現,每天下班後,所有人都回家了,但是,經理蘭特先生依然留在辦公室內工作,而且會一直工作到很晚。另外,我還注意到,在這段時間內,蘭特先生經常尋找一個人幫他把公文包拿來,或是替他做些重要的服務。於是,我決心下班後也留下來,呆在辦公室裏。雖然沒有人要求我這麼做,但我認為我應該這麼做,如果需要,我可以為蘭特先生提供任何他所需要的服務。另外,我還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為明天的工作做一些準備,抽空多了解一些工作方麵的知識和信息。就這樣,時間久了,蘭特先生就養成了有事叫我的習慣,這就是我的秘訣。”
我的朋友尼斯先生這樣做是為薪水嗎?顯然不是。事實上他也確實並沒有因此而得到物質方麵的獎勵,但是由於他的付出,他的工作總是很出色,業績很突出,他也因此得到了老板賞識和一個成功的機會。
我的經驗告訴你:不要太計較工資的多少,它隻是你從工作中獲取的一小部分。保持積極的心態、勤奮地工作,不但獲得內心的充實和寧靜,也會獲得他人的讚許和大家的認同,最終會獲得公司的肯定和器重,升遷、加薪和獎勵的機會也隨之而來。
記住這句話:把薪水放在第一位,你可能處於貧窮中;把態度放在第一位,你可走向致富和成功之路。
3公司是船,你在船上
公司就是一條船。當你加盟了一家公司,你就成為這條船上的一名船員。這條船是滿載而歸還是觸礁擱淺,取決於你是否與船上的所有船員齊心協力、同舟共濟。
有個企業家被問到他為什麼喜歡航海。他的回答是,航海和經營企業有強烈的共同點:一個企業的發展需要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就像一艘船要破浪前進需要全體船員各司其職,共同配合,才能順利抵達目的地一樣。
這也是我作為職業谘詢師非常推崇的理念。我一直在告訴每一個前來向我尋求谘詢的人:你必須樹立“這是我們的船”的理念。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應該把自己服務的組織看成是一艘船,一艘自己的船,這樣你才會竭盡所能貢獻自己的力量,主動、高效、熱情地完成任務,用心去打造屬於自己的“船”;還要將你的上司、同事看作是和你同舟共濟的夥伴,你們是一艘船上的合作者,而且隻有每一個人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這艘船才會前進。每一個人的命運都將和這艘船緊緊地捆綁在一起,與船同生死、共命運。所以,你不但要為你的船貢獻自己的全部能力,你還要保護你的船,不讓它在中途拋錨。
這也就是我們強調的“主人翁精神”。英特爾總裁安迪·葛洛夫曾應邀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生發表演講。他在演講中,提出了以下的建議:“不管你在哪裏工作,都別把自己當成員工,而應該把公司看作是自己開的。自己的事業生涯,隻有你自己可以掌握。不管什麼時候,你和老板的合作,最終受益者也是你自己。”
但是,這種心態在當今的職場卻是並不多見的,他們總認為:“公司是老板的,我隻是替老板工作,工作付出得再多,幹得再出色,最後得到好處的永遠是老板。”如果你有做軍人的朋友,或者你多少了解一些軍隊的事情,那麼你就會改變這種不合理的認識。每一個軍人都非常清楚,他必須和他的長官、他的戰友同舟共濟,否則他犧牲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在戰場上就意味著生與死,每一個錯誤都可能意味著死亡。沒有長官的智慧,沒有戰友的配合和掩護,你是無法獨自完成任務的。我們常說“商場如戰場”,這樣的處世原則在商場也是通用的。
在商場上,當然一次的失誤並不會意味著死亡,但沒有一個老板喜歡這種事情一再地發生。而且,你所從事的企業發展不順利,你的個人利益就會受到影響;如果企業經營不善最後倒閉,你還得重新選擇職業。所以,你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企業的發展也是保障你個人利益和發展前途的基礎。因而,我們說企業就如同一艘船,它需要所有船員(員工)全力以赴、共同配合把船劃向成功的彼岸,同時,這條船也承載著它的船員(員工),避免他們掉入大海。
其實,老板和員工都是這條船上的一員,隻是分工不同,角色不同而已。在企業這條船上,老板是船長。這個職位賦予他的不僅有權利,還有責任,他要思考船的航向,要避免觸礁或者碰到冰山,還要保障一船人的安全。你一旦進入一家企業,就如同上了一條船,你唯一的選擇就是盡職盡責地完成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每一個人也都是這樣,才能保證船在中途不會出問題,因為,誰也不希望船在茫茫的大海上拋錨,甚至有意外或者事故的發生。
從這個意義上說,員工也是企業的主人,公司的興亡不僅和公司裏每一位員工的切身利益有著直接的關係,而且還維係在公司的每一位員工身上。所以,上了公司這條船,就必須和公司共命運,必須和老板同舟共濟。這個道理在你剛工作時,就應該明白。
和老板同舟共濟,意味著你不但可以和老板分享成功的喜悅,更主要的是要在困難時,能夠替老板分憂。在這一點上,我十分欽佩我認識的一個小夥子芬南,他最初選擇到一家隻有二三十個人的小計算機配件製造公司工作,而他的老板叫羅蒂,隻是一個比他大三歲的年輕人。
就在芬南到公司的第三個月,公司接到了一個大的訂單,為某計算機公司加工50萬張硬盤。這對當時的公司來說,已經是超級訂單了,這筆訂單能否順利按時完成,對公司今後的發展將關係重大。公司上下馬上就忙碌了起來,將全部的資金都投入到這個項目中去了。然而,商場風雲變幻莫測,一方麵由於技術不過關,另一方麵由於管理上的疏忽,所生產的硬盤出現了嚴重的質量缺陷,被全部退貨。對於芬南所在的小公司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極其沉重的打擊,不但沒有賺到錢,反而欠了銀行的債。銀行知道消息後,不斷上門來逼債。後來,連支付水電費都成了問題。但老板羅蒂還是四方籌借到了工資。發工資時,老板召開了會議,向員工闡明了公司麵臨的窘境,並提出希望員工能夠和他共同來應對這場困難,在了解公司的境況後,許多員工都馬上辭職。還有一部分員工認為公司走到這一步,責任完全應該由羅蒂來承擔,所以他們向羅蒂索要失業賠償金。這其中就有平時對羅蒂表示過忠心的人,這使羅蒂感到了非常的受傷害,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在他們的賠償協議書上簽了字。那些原本沒打算索要賠償金的員工見此情景也紛紛要求賠償,羅蒂都一一滿足了他們。
當看著平日裏那些口口聲聲說要和自己共同打拚的員工提著自己的東西離去,老板羅蒂感到了孤單,他以為公司就剩下了他一個人。但當他走出自己的辦公室時,他驚訝地發現還有一個人安靜地在工作,這個人就是芬南。他時一個平日裏並不怎麼接近羅蒂,也很少和羅蒂交談的員工。羅蒂非常地感動,就走到芬南麵前對他說:“你為什麼沒有向我索要賠償金呢?如果你現在要,我會給你雙倍的。我現在雖然已經身無分文了,但我相信我的朋友會借給我的。”
“賠償金嗎?”芬南笑了笑,“我根本就沒打算離開,為什麼要賠償金呢?”“你不打算離開?”羅蒂顯得非常驚訝,“難道你認為公司還有希望嗎?說實話,我自己都失去信心了。”
“不,我認為公司還大有希望,你是公司的老板,你在公司就在;我是公司的員工,公司在我就該留下來。”芬南說。老板羅蒂被深深地感動了,“有你這樣的員工,我當然應該振作起來!但是,我不忍心你和我一起吃苦,我事實上已經破產了,你還是去找新的工作吧。”
“老板,我願意留下來和你一起吃苦。公司發展好的時候,我來到了公司,如今公司有了困難,我就離開,這太不道德了。隻要你沒有宣布公司關門,我就有義務留下來。你剛才不是說你的朋友願意幫助你嗎?如果你願意接受我這個朋友,那麼就讓我來幫助你吧,我可以不要一分錢。”
芬南堅定地留了下來,並把自己的積蓄全部借給了羅蒂。他的老板羅蒂為了償還銀行和員工的賠償金,賣掉了僅有的一個加工車間和所有的設備,也賣掉了汽車。接下來的日子裏,他們轉變了經營的重心,開始給一些軟件公司寄銷軟件。這種方式的投入很小,公司很快就有了轉機,兩個人忍受了半年的艱苦日子後,公司終於開始盈利了。此後,公司進入了快速的發展期,一年多後,公司就由負債轉為盈利上千萬美元。
一天,難得有時間,芬南和羅蒂在一家咖啡館喝咖啡,羅蒂說:“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候,是你給了我最大的幫助。在當時我就想把公司的一半股權交給你,但當時公司還沒有脫離困境,我怕拖累你,現在公司終於起死回生了,我覺得是時候把它交給你了。同時,我真誠地邀請你出任公司的總裁。”羅蒂說著,拿出了聘書和股權證明書一起交給了芬南。
這件事情對我有很深的觸動,老板是掌握公司發展方向的人,是決定公司存在與否的人,那些能夠與老板同舟共濟的人必將得到老板最大的獎賞。與老板同舟共濟,也包括盡職盡責地完成本職工作,最大可能地分擔老板的壓力,與老板站在同一立場,支持他、理解他。
所以,你必須樹立這樣的意識:隻要我們上了船,我們就和船捆綁在一起了。這條船就是我們的船了。船的前途就決定著我們的前途,船的命運就決定著我們的命運了。船翻了,我們就會葬身大海。船已與我們生死攸關了。
4誰要你優秀
對於成就、自尊和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等的心理需要,驅動員工積極主動地工作,使員工渴求不斷地完善自己,將自身的潛能發揮出來,以爭取最大的成功。
當我們懂得了工作是為自己而不是為老板,是為實現自己的價值而不是為了薪水,要把職業當成自己追求的事業,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要用老板的心態來對待公司和工作這些道理後,我們就可以深深地知道:沒有誰要你變得優秀,而是你自己,自己追求一種優秀,完全來自自己內心對於優秀的渴望和驅動。
我的工作讓我接觸到了很多各種各樣的職場人士,他們不同的精神麵貌和思想動態,就像一副人生百態圖展現在我的麵前,我從中看到了苦惱和快樂;看到了卑微和高尚;看到了平庸和優秀。他們的生活呈現著兩級,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很多人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途徑,缺少追求成功的動力。
在這裏,我不得不再一次提到著名的馬斯洛需求理論。它告訴我們,人的需求可以分為5個層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需求。人類動機出發產生需要層次的理論,隻有滿足了低級的需要才能滿足高級的需要,是一種遞進的關係。這就是說,許多人在沒有實現最高級別的需求之前,就已經停止不前了,他們滿足於已經得到的,並且享受著看似還不錯的生活,失去了對實現更高需求的動力,這是一種消極的態度;而恰恰相反,那些取得非凡成就的人們,正是出於對更高層次需求的追求,出於自己內心對優秀,乃至卓越的追求,才不斷地要求自我完善、積極進取,不斷挖掘自身的潛能。這種內心的驅動力是他們追求優秀的根源。
內驅力歸根到底是一個人自身一種內在的動機或情感、心理因素,隻有內化為一種內在意識才能時時驅動員工的行為與抉擇。而擁有內驅力的人就是追求卓越的人,為目標自己讓自己跑起來的人。
我記得有一句土耳其諺語是這樣說的:每個人心中都隱藏著一頭雄師。每天清晨,當太陽剛剛升起,露珠還未完全消失,大草原上的動物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奔跑。最先跑起來的是羚羊。它們成群結隊地跑過平緩的山崗,找到水源,在短暫的休息之後又開始新的奔跑。就在它們不遠的地方,也許就在附近的草叢裏,狼群也在奔跑。它們的奔跑是為了羚羊。當狼群開始奔跑的時候,獅子也開始了奔跑。它必須趕在狼群之前找到一日的早餐,否則,今天可能又是一個忍饑挨餓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