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這些道理,剛工作時就該明白
1你在為誰工作
許多人剛參加工作,對工作充滿新奇和無限的期待,根本來不及思考自己的人生規劃。這樣很容易在激烈的競爭中迷失自己。實際上非常有必要在剛參加工作時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在為誰工作?答案應該是:我在為自己工作。這個道理,在剛參加工作時就該明白。
許多身在職場的人都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你在為誰工作?這樣的思考會產生兩個結果:一個是覺得自己在為公司工作,或者說是在為老板工作;另一個就是認為自己是在為自己工作,而且無論是在什麼單位。很明顯,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工作態度,也必然產生不同的結果。
對於前一種人來說,這似乎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他們的邏輯大致是這樣的:我在企業工作,而企業是屬於老板的,那所以很明顯,我在為企業、為老板工作。至於通過工作學到的知識,積累的經驗,他們都把這些簡單地用薪酬加以衡量,他們隻關心薪酬的多少,這也是他們工作最大、最原始的動力。
對於後一種人來說,雖然身處企業,企業也屬於老板這一從屬關係同樣存在,但他們更多看中的是通過工作,自己從中得到的收獲。薪酬當然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他們更關注在工作中學到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因為他們清楚這些才是自己事業大廈最不可缺少的基石,而薪酬就如同這座大廈漂亮、悅人的裝潢一樣,隨時都可以更換。
這樣比較就可以看出,工作是在為自己。為自己一點點地積累財富,一點點地碼高事業的大廈。
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員工,就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觀念——工作是人生價值的體現,是人生的存在形式,不管你在哪裏工作、為誰而工作,你首先是“工作”,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然後才是為誰而工作的問題。其次要有正確的心態——為自己而不是為老板工作的正確的心態。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應將心態回歸於外行,抱著學習的態度,將每一次任務都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千萬不要視工作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做得心不甘情不願,於公於私都沒有裨益。
我從事職業谘詢這麼多年來,這樣的問題總會有人不時地提到,一次,我對來谘詢的傑克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魯西做了十幾年的木匠活,他因敬業和勤奮而深得老板的信任。天長日久,魯西對老板說,自己想辭職做一些別的嚐試。老板十分舍不得他,再三挽留,但是他去意已決,不為所動。老板隻好答應他的請辭,但希望他能再幫自己蓋一座房子。魯西自然無法推辭。
魯西身在曹營心在漢,心思全不在工作上。用料也不那麼嚴格,他出的活全無往日的水準。老板看在眼裏,卻什麼也沒說。等到房子蓋好後,老板將鑰匙交給了魯西。
“這是你的房子,”老板說,“我送你的禮物。”
老木匠愣住了,悔恨和羞愧溢於言表。他蓋了那麼多豪宅華亭,最後卻為自己建了一座粗製濫造的房子。
聽了這個故事,傑克也和許多來谘詢的人一樣為魯西的行為以及結局感到惋惜。但是我讓他們回頭反思一下自己,他們有沒有做過像魯西一樣的蠢事呢?
有的說領導對他們的能力和成果視而不見;有的說公司的薪酬體製不合理;有的說老板太吝嗇,付出再多也得不到相應的回報……然而一個人總為工作之外的事情大傷腦筋的話,他又怎能看到工作中成長的機會?他又怎能體會到從工作中獲得的技能和經驗,對自己的將來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像傑克他們為什麼會牢騷滿腹、怨天尤人?真的是工作枯燥乏味、薪酬體製不合理、甚至低得不能養家糊口、自己真的沒有被重視嗎?不是,是因為他們沒有搞清楚在為誰工作。這個最基本的出發點如果發生了偏差,那得到的結果很可能就是截然相反的。就如同敷衍和認真這兩種工作態度一樣,敷衍的結果就是像故事中的魯西一樣自己為自己造一所粗製濫造的房子;而認真的結果則得到的同樣會是一座精美的別墅。
在剛踏入社會、剛進入職場時就應該明確這一點:你工作是為了你自己。否則,一開始就弄不清這個問題,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那大好的時光和青春的年華就將在漫無目的中虛度,最終與成功無緣。
我的一個朋友馬克在一家貿易公司工作了1年,由於不滿意自己的工作,他忿忿地對我說:“我在公司裏的工資是最低的,老板也不把我放在眼裏,如果再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我要跟他拍桌子,然後辭職不幹。”“你把那家貿易公司的業務都弄清楚了嗎?做國際貿易的竅門完全弄懂了嗎?”我問他。“還沒有!”我對他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建議你先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工作,把他們的一切貿易技巧、商業文書和公司組織完全搞通,甚至包括如何書寫合同等具體細節都弄懂了之後,再一走了之,這樣做豈不是既出了氣,又有許多收獲嗎?”
馬克聽從了我的建議,一改往日的散漫習慣,開始認認真真地工作起來,甚至下班之後,還常常留在辦公室裏研究商業文書的寫法。
一年之後,我偶然遇到他,“現在你大概都學會了,可以準備拍桌子不幹了吧?”馬克說:“可是,我發現近半年來,老板對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職、又加薪。說實話,不僅僅是老板,公司裏的其他人都開始敬重我了!”
馬克是幸運的,他隻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深刻體會到了一個人生哲理:隻有抱著“為自己工作”的心態,承認並接受“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工作”這個樸素的人生理念,才能心平氣和地將手中的事情做好,也才能最終獲得豐厚的物質報酬,贏得社會的尊重,實現自身的價值。但是遺憾的是,許多人直到職業生涯的盡頭,也沒能很好地回答“你在為誰工作”這個問題,沒有意識到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工作。
職場中人應該明白這樣一個事實:公司是他們成長中的另一所學校,現在的努力並不完全是為了現在的回報,更是為了未來;老板可以控製他們的工資,可是卻無法控製他們提升獲得更高待遇的工作能力。
無論遇到什麼情況,他們都不應該為自己尋找抱怨、偷懶、瀆職的借口,因為他們不僅僅是在為老板工作、為工資工作,更是在為自己工作、為自己的未來工作,應該把它當作一種屬於自己的事業,用心去做、去經營。
努力工作吧,因為工作不僅給我們帶來了薪酬,豐富了你們的經驗、提升了你們的能力,而且會使你們下一步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機遇。
相信隻有認真工作,才會贏得一個美好的人生!
2為價值工作還是為薪水工作
馬斯洛理論告訴我們:工作為了薪水,隻是人們最低層次的需要;而每個人都有自我價值實現的渴望和要求。對於職場中的人來說,工作是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因而,工作是為了價值而不是僅僅為了薪水這個簡單道理,剛開始工作就應該弄清這個道理。
如果明確了工作是在為自己,那就很容易回答“為價值工作還是為薪水工作”這個問題了。既然工作是為自己,那也就是說,根本的目標是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不僅僅是每個月能夠拿到多少薪水。
從我多年的職業谘詢體會來看:在不少人眼裏,薪水就是他們的全部工作目的。有些人在對待工作的態度上采取一種超然的態度,“給我多少工資,就幹多少活”,“不是自己份內事情一律不幹”,“公司的事情能推就推,做多錯多”。表麵看來,這些“精明人”沒有吃虧,但長遠來看,他們卻損失“慘重”:他們逃避工作、推卸責任,整天為眼前的工資傷腦筋;卻忘記了在工資背後深藏的更為珍貴的東西。工作給予了他鍛煉、訓練的機會,工作提升他的能力,工作豐富他的經驗,在工作中他能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品格、完美自己的職業道德,所有這一切所蘊含的是他將來提高薪水和提高職位的根本基礎。
那種“短視”的“等價交換”:“我為公司幹活,公司給我工資,我對得起自己的工資”——讓“短視者”錯失了諸多機會。這其實是現代版的“買櫝還珠”,拿到了薪水,卻失去了自己的前途和信心。或許公司正在為其升職、加薪而讓其多有機會工作鍛煉,但他本人卻不能正視這些,因此丟掉可以獲得成長、技能和經驗的機會。
另外,許多人很容易拿薪水的豐厚程度來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在他們的眼中,薪水就等同於一切,包括知識、經驗、興趣、快樂等等,似乎隻要有豐厚的薪水,那麼這些就都會隨之而來。薪水是這種人的身價標誌,他們對此都有著十分遠大的理想,剛出校門就希望自己成為年薪幾十萬的經理;剛創業,就期待能像比爾·蓋茨一樣領袖群倫、富甲一方。這顯然是一種不良的心態。
希望總是美好的,但必須切合實際,有可操作性,對自己的發展是積極、有益的。因此,剛工作就必須樹立為價值而不是為薪水工作的意識和信念,這樣才能將你的所有努力和汗水導向成功的坦途,才能縮短達到成功的距離和時間。
我承認,從短期的目標來看,工作固然是為了生計。但這隻是前進路上保障你意識無憂的基本條件,而這種需求在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是最低級、最容易得到滿足的,人最高層次的目標是實現自我的價值,這也是人的一生竭力追求的終極目標。
所以我告訴我的客戶說,工作不是為了討多少薪水(薪水隻是我們工作回報的一部分),而是在工作中能獲得更多的技能和經驗,它是人們實現自身價值最基本的方式和途徑。很顯然,後者才是人們看中和追求的。
薪水隻是工作的一種報償方式,雖然是最直接的一種,但決不是唯一的一種。一個人如果隻為薪水而工作,沒有更高遠一些的自我提升和發展的意識,工作起來也就沒有了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所有的事情都是被動的在接受,比如公司策劃的一些需要員工積極參與的活動,隻要不是下硬性任務到頭上,而是希望員工自主參與的話,那麼就很有可能流產,這樣公司的活動也沒法開展,總是被強迫做事,自己也會覺得很累。
一個以薪水為個人奮鬥目標的人是無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從來不會有真正的成就感。雖然工資應該成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從工作中能真正獲得的更多的東西卻不隻是工資卡中的數字。如果工作僅僅是為了麵包,那麼生命的價值也未免太低俗了。人生的追求不僅僅隻有滿足生存需要,還有更高層次的需求,有更高層次的動力驅使。不要麻痹自己,告訴自己工作就是為賺錢——人應該有比薪水更高的奮鬥目標。
你必須承認,工作的質量決定生活的質量。最明顯的事實是,工作可以帶來收入。但也是這一明顯的事實蒙蔽了不少人的心靈:工作就是為了生活。由於你不能正視自己的工作、輕視工作,很多人倍感工作的壓抑和煩悶,工作自然也就做得不好,隻是被動地適應生活,生活質量也不高。這就是工作質量決定生活質量。
其實,無論薪水高低,工作中盡心盡力、積極進取,能使自己得到內心的平安,這往往是事業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不同之處。工作過分輕鬆隨意的人,無論從事什麼領域的工作都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將工作僅僅當作賺錢謀生的工具,這樣的人其實是很悲哀的。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隻能在發展中追求更好地生存,而不是滿足現狀、不思進取。這種發展依托於你在工作中放棄一些眼前的小利益,更多的去接受新的知識、鍛煉,去接受越多的挑戰,去解決越多的問題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展現自己的才華。
其實,更多的人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公司或者可以掌控你的薪水、影響你選擇工作,但卻無法阻擋你在工作中去思考、去學習、去提高、去養成自己良好的工作習慣、積極的態度和無邪的職業道德,也無法阻攔你為自己的未來所做的努力,更無法剝奪你將來因此而得到的回報。當然公司也無法不讓你享受工作中的樂趣。換句話說,公司是你的又一所學校,工作豐富了你的思想,增進了你的智慧、豐富了你的閱曆,也為你更美好的明天鋪平了道路。
我從一些心理學家那裏得到了一些啟示:金錢在達到某種程度之後就不再誘人了。我也試著請教那些事業成功的人士,問他們在沒有優厚的金錢回報下,是否還繼續從事自己的工作?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絕對是!我不會有絲毫改變,因為我熱愛自己的工作。”我由此得出的結論是:即使你還沒有達到那種境界,但如果你忠於自我的話,就會發現金錢隻不過是許多種報酬中的一種。想要走上成功之路,最明智的方法就是選擇一件即使酬勞不多,也願意做下去的工作。所以,如果你覺得這份工作是被動的,沒有樂趣的話,你最好的選擇就是離職,重新去應聘。當你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時,你也將成為別人競相聘請的對象,並且獲得更滿意的酬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