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數字方術:奇門遁甲解宿命(1 / 3)

第8章:數字方術:奇門遁甲解宿命

[BT2]奇詭的吉凶書

[HTH][國學常識][HT]

《元包經》研究占卜吉凶禍福的算卦書,共分五卷,它的文字奇詭,語義譎怪難懂,但是身得《周易》的義理。《元包經》的作者是衛元嵩。梁末佛教流行,他出家為僧。北周建立後,統治者重視道教,衛元嵩就脫去袈裟,換上道袍,並且向皇上宇文邕獻策,受到寵信,賜爵持節為蜀郡公。衛元嵩於是失寵,晚年由成都來什邡定居。 衛元嵩的《元包經》,是他研究《易經》學的重要著作。此外他還蓍有《三易同論》、《易論》、《齊三教論》以及《千言詩》等,則均已亡失無遺了。

[HTH][國學故事][HT]

周武帝宇文邕,繼明帝之後即位,後改元保定。北周繼西魏之後,統領關隴地區,這一帶從晉代以來佛教盛行,其中長安曾有鳩摩羅什的僧團在此長期譯經傳教,影響很大。當時,全國的僧尼有兩百多萬人,佛寺有三萬多所。北朝的曆代帝王,不少都篤信佛教,北周武帝即位之初,也依照先朝往例,禮敬沙門,但由於他勵精圖治,一心想用儒術平治天下,因此最重儒術。他在親政前,曾多次召集臣僚、沙門、道士討論釋、道、儒三教的問題。當時,他對佛教並沒有特別憎惡和排斥。

衛元嵩當了道士後,結交北周權貴,他向武帝上奏:寺塔佛像對國家治安無益,應該刪減。徹底改革佛教,將佛教納入國法的規範中。以經濟措施改革佛教界貪婪腐敗的風氣。衛元嵩還寫了其他文章,他認為當時佛教崇尚空論,違背大慈為本、安樂眾生的立教宗旨,主張應該用古代聖王的治道來矯正這些弊病。他的論點,剛好契合武帝的心意,因此受到重用。

當時民間普遍流傳著一句讖語,說“黑衣當得天下”。深信讖緯之學的武帝,對此預言非常忌諱。這時候衛元嵩乘機毀謗,指沙門身穿黑衣,必為國禁,道士穿黃衣,必為國祥。武帝聽信他的話,漸漸重道輕佛。武帝先後召集佛、道、儒三教學者,論議教義的高低。他本想以儒教為先,佛教為後,道教最上,但因幾次聚眾議論,三教各執一詞,因此懸而不決。後來,道安上書極力為佛教辯護,破斥道教。武帝對於佛道二教互相攻擊,極感不快。後來,在一次辯論中,武帝被僧人激怒。次日,下詔廢佛,破毀寺塔,焚燒經像,衛元嵩原以為道教可以獨尊了,那想到武帝下令讓和尚與道士都還俗,自己無奈之下隻好回老家研究周易。

[BT2]探索隱秘本原書

[HTH][國學常識][HT]

北宋司馬光的著作《潛虛》,仿漢代揚雄的《太玄》而作,共1卷。他以“虛”為萬物的本原,取名《潛虛》,意在於探索隱秘本原。全書內容分為義理、圖式、術數 3部分。其中義理以五行為基礎,吸取了陰陽、易卦、筮占的觀念,構造了天地萬物生成的秩序,借以論證統治的合理性。圖式是按照氣、體、性、名、行、命之序,製作了 6個圖,並有文辭作解。術數以1~5為生數,五行相乘得25為天數,6~10為成數,生數與成數即1~10的自然數之和為55,是天地之數;人分為10等依次相迭形成一個塔形,正符合天地之數55,喻人事由天命所定之理;天數25乘以3才成75,為命數;虛其5而用70,為筮數。他創造了一套筮占的新法,依諸數按其筮法加以推衍,以印證其義理。

[HTH][國學故事][HT]

司馬光小時候和哥哥弟弟們一起學習,自己覺得記憶力比較差,便想辦法克服這個弱點。每當教師講完書,哥哥弟弟們讀上一會兒,勉強背得出來,便一個接一個丟開書本,跑到院子裏玩。隻有他不肯走,輕輕地關上門窗,集中注意力高聲朗讀,讀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讀得滾瓜爛熟,合上書,能夠流暢地,不錯一字地背誦,才肯休息。

司馬光從小到老,一直堅持不懈地學習,做官之後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圖書和臥具,再沒有其他珍貴的擺設。臥具很簡單:一架木板床,一條粗布被子,一個圓木枕頭。為什麼要用圓木枕頭呢?說來很有意思,當讀書太困倦的時候,一睡就是一大覺。圓木枕頭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極容易滾動。隻要稍微動一下,它就滾走了。頭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聲,他驚醒了就會立刻爬起來讀書。

[BT2]邵夫子立言預測

[HTH][國學常識][HT]

《皇極經世》是宋代學者邵雍畢生研究周易而自創的經天緯地之預測學。《皇極經世》一共12卷,它是根據河洛數理,周易陰陽,天地物理,人類進化的推衍,創立了“元、會、運、世”一套有規律的預測方法。以129600年為一元,作為人類的一個發展周期;每元12會,各10800年。每會30運,各360年。每運12世,各30年。元會運世各有卦象表示,每年亦有卦象表示其天文、地理、人事發展變化。隻要洞其玄機,用其生化之理,天地萬物之生命運程,皆了然於心,人類曆史、朝代興亡、世界分合、自然變化皆未卜先知矣。

[HTH][國學故事][HT]

一年春天,邵雍到洛河橋頭擺了卦攤。臨近中午,一位老農過來問道:“早上出門時,總覺著要有事,您給算算是吉是凶?”邵雍讓他抽個字,老農拿了一個遞給邵雍說:“請先生明示。”邵雍一看是一個“筷”字,對老農說:“你中午必有口福,快回家去吧!”老農回到家,外甥見他就說:“我已等兩個時辰了,見你不回準備走了,今日是我爹大壽請你去喝酒。”老農換了件幹淨衣服,高興地赴宴去了。

午時已過,邵雍正要收拾卦攤回家休息,一個人過來說:請先生留步,早聽說先生神機妙算,有意請您看看命運如何,今日巧遇,望先生垂教。邵雍讓其抽個紙卷,此人撿了一個拆開一看是個“筷”字,望著邵雍心裏七上八下。邵雍慢慢地說:從這個‘筷’字來看,乃不吉之兆,你今日必遭水淋之災,望處處小心。此人看看天氣晴朗,萬裏無雲,便連個謝字未說就上車回家了。一路上快馬如飛,直到家門口才長出一口氣,心說:都到家了也沒見著一個水珠,可見邵氏一派胡言。話音剛落,卻被一盆髒水澆了個正著。原來是老婆不知他回家,將一鍋涮鍋水隨意潑出,讓匆忙趕來的丈夫碰巧遇上。

當天下午,邵雍剛走到橋頭,就見一人在那兒等候。等邵雍坐穩,那人甕聲甕氣地說:老先生,給我看看今天的運氣。邵雍讓其抽取一個紙卷,那人不假思索地拿起一個遞給邵雍。邵雍一看仍然是一個“筷”字,不禁驚歎:不妙!那人便催他快說,邵雍說:從這個“筷”字上看,你今天將有關籠之災,你性情暴躁,不免要招災惹禍,望謹慎行事。那人說:我呆在家裏不出門,看還會不會招災惹禍。說完,揚長而去。那人回到家中,蒙上被子就睡,一會兒便鼻聲如雷。不料,被一位婦女罵醒,原來是他家的豬糟踏了婦女家的菜園子。那人火冒三丈,衝出去與之對罵,因笨嘴拙舌被對方罵急了,伸手就是一拳。那婦女本來就有病,一拳下去,便倒地沒氣了。不到一個時辰,來了幾個衙役便把他抓走關進了大牢。

[BT2]師出邵門言易變

[HTH][國學常識][HT]

張行成繼承了邵雍的易學研究和觀點,他在著作《易通變》指出“象”為卦爻象,“數”為奇偶數;先數後象,由數生象。在“理”與“數”問題上,主張數生於理。提出“理數”的概念,以“理數”為宇宙萬物的本體。通過對“太極”的闡釋,進一步表明“數本論”思想。認為“太極”是兼包理氣、虛實、動靜之“數”。通過《易》《玄》的比較說明“先天圖”為渾天象,“太玄圖”為蓋天象。

[HTH][國學故事][HT]

古時,有人叫隗兆,精《易》卦,臨死前在一塊板子上了幾句話語於木板:“妻兒,在我死了之後,咱們這個地方會出現一場大災荒,但是你們千萬不要賣了咱們家的房子,而且你們也不要搬家。五年後的春天,有詔使來我們家,這個人姓龔,他欠我了很多金子,你們見到他之後沒,隻要那這塊板子拿出去給他看,他就明白了。你們切記,不要違背我所說的話。”他寫完後,把這個板子交給妻子,然後要她要遵守自己的遺言。

隗兆死後不久,這裏果然出現大災荒,他的妻貧困沒辦法生活,幾次都準備賣掉自己家的房子,但是想到丈夫的遺言後就打消了念頭。五年後的一個春天,果真有一個龔姓的來到了本地。隗兆的妻子想起了丈夫的遺言,於是就拿著板子去找這個人,並且向他要債。姓龔的人拿起木板,看了半天,有點摸不著頭腦,他對隗妻說:“我這一生從未向人借過錢,你說我欠你的錢,這是從何說起啊?”隗兆妻子說:“我丈夫臨死前把遺言寫在木板上,讓我向你討還往債,要不我怎麼能貿然前來啊!”

姓龔的人沉吟良久,突然想起了什麼,他隨即為此事占了一卦,然後仔細的觀察和分析了卦象,然後讚歎道:“你的丈夫真是奇妙的人啊!他在幾年前都把現在的事情預知了!其實不是我欠你們的金子,而是你家本來就有金子,你的丈夫知道他死後,你們會暫時受窮,所以就把金子藏了起來,沒有告訴家人。他是害怕你們早早把金錢用盡了,仍然困窮。你夫算定我善推《易》卦,所以把他的意思寫於木板之上。你家有金五百斤,裝在青色瓶內,上蓋銅蓋子,埋在堂屋東頭去一丈遠、九尺深的地方。” 隗兆的妻子回家後,按這個所說的去挖掘,果然得到了五百兩金子。

[BT2]吉凶預測大六壬

[HTH][國學常識][HT]

大六壬是中國數術預測學中一門古老精深的占卜學問,它與太乙、奇門並列為中國古代預測三式,為預測中的最高學問。六壬術雖不盡相同,或據《易》卦,或符星象,或依五行,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用十二神(將)配合天幹地支來選吉日、論吉凶。

[HTH][國學故事][HT]

張君自幼多病,很少讀書,但他很聰明,領悟的能力很好。長大後,他自覺身體很差,就沒取妻。一日,從朋友處得到一本《大六壬書》,拿回家研讀,此後愛不釋手。張君還到坊間,搜訪六壬術秘本,有時候不惜重價購買回家研讀。

一天,張君到表兄家道賀,說:“外甥今年會被舉為孝廉,這可是很大的喜事啊!”表兄聽完後,心裏高興就帶他去酒肆吃飯,結果走在半路上,遇到一個好朋友,他就邀請他一同前往。到了酒肆,表兄點了菜,準備要三碗麵,張君說兩碗就夠用了。表兄說:“三個人兩碗麵,怎麼吃啊?”他堅持要了三碗。這時,好友的家人趕來說其母突然發病,十分危險。這個好友來不及吃飯,就急忙告辭了。表兄十分驚奇,他說:“弟弟你真快成了神仙了!”他讓張君快吃,然後去好友家一起探視。張君笑著說:“沒關係,他的母親是痧發,一會就好了。”二人吃完,到這個好友家,他的母親果真是痧發,這時候已經好了。

這年,張君表兄的兒子果然被舉為孝廉。後來,張君患病,日見沉重,他的親戚盧老翁來看視他說:“你天生聰明,可是就是不務正業,虛損了身子才得下這個病的!難道你就不後悔嗎?”張君笑著說:“我一點也不後悔!”然後為他寫了一張紙,密封好,請他回家後拆看。盧老翁回去後,拆看張君所書,恰是其當日買賣收支總帳,核帳後分毫不差。盧老翁再次去見張君,稱讚他是個活神仙。張君說:“我那裏是神仙,隻是學了一點皮毛之術,如果我是神仙明天我就不會死的!今天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麵了,您要珍重啊!”結果,第二天早上,張君果真死了。

[BT2]天機預測太乙術

[HTH][國學常識][HT]

太乙又稱太乙數,是術數的一種,為古代預測學三式之首,相傳太乙式產生於黃帝戰蚩尤時。它是仿易理所作,采用五元六紀,三百六十年為一大周期,七十二年為一小周期,太乙每宮居三年,不入中宮,二十四年轉一周,七十二年遊三期。太乙以一為太極生二目.二目生四輔。又有計神,與大乙合為八將。其中以歲、月、日、時為綱,以八將為緯,推掩追、圍擊、關格之類,占內外災福;又推四神所臨分野,占水旱、兵荒、疾疫;又推三基、五福、大小遊、二限、大運,占古今治亂。太乙術的著作有唐人王希明撰寫的《大乙金鏡式經》。

[HTH][國學故事][HT]

商人王旻,到成都做生意。一天,他找到四川有名的算命先生費孝先算卦。費孝先就用軌革術給他一算,告訴他這樣幾句話:“有人叫你住,你不要住;有人叫你洗,你不要洗;一石穀搗得三鬥米;遇到好官你就會活命,遇到昏官你就會死。”並讓他把這幾句話背誦多遍,牢牢記住。

王旻在回鄉的路上,遇到了傾盆大雨,便在路邊的屋簷下躲雨。一會兒,躲雨的人越來越多了,王旻這時想起“叫你住你不要住”的話來,便冒雨離去。哪知剛剛離開,那屋子就轟然一聲倒塌了!躲雨的人全被壓死,唯獨他一人獲生。

王旻回家之後,他的妻子與鄰居某男子偷情。這二人商量好,要將王旻殺死。他妻子還對情夫說,今晚我床上洗了頭的人就是我丈夫。當天晚上,王旻的妻子熱情招呼王旻去洗頭洗澡。王旻正準備洗頭,突然想起“有人叫你洗你不要洗”的警告,便拒絕洗頭了。妻子見他不洗,很是生氣,竟然自己去洗頭洗澡了。半夜睡熟後,凶手便殺了一顆洗濕了的頭顱。

次日一早,王旻發現妻子被人殺了,呼喚外人來看,眾人報了官。縣太爺一審,王旻答不出誰是凶手,按現場情況看,隻有王旻本人才是凶手。於是將王旻判了死刑,應驗了那句“遇到昏官年就會死”的預言。王旻辯解不清,隻有哀歎都是命中注定。縣太爺問他為什麼這樣說,難道不是你咎由自取嗎?王旻便將找費孝先算卦一事說了出來,這縣太爺一聽,來了靈感!馬上詢問王旻的鄰居叫什麼名字,王旻答道:“鄰居名叫康七。”縣太爺肯定地說:“殺你妻子的人就是此人!”並立馬令差役將康七逮捕歸案。經過審訊,果然就是康七殺了王旻的妻子。

事後,人們問縣太爺是怎麼知道凶手就是康七的。縣太爺解釋道:“費孝先的卦語裏說‘一石穀搗得三鬥米’,這就是說還剩下七鬥糠啊,哪不就是‘康七’嗎?”

[BT2]幻化奇門遁甲術

[HTH][國學常識][HT]

奇門遁甲術是中國古代傳下的預測術之一,即“奇門”、“六壬”、“太乙”,有“精通三式,乃為神”之說。實質上這是一種與易經八卦學相似的古典運籌預測方法。十個天幹,把“甲”幹隱(遁)去,用九幹來演算,這是“遁甲”名稱的由來。而九千中,分為“六儀”與“三奇”。八方位分為八門,如果“三奇”遇到八門中的吉門,就得了“奇門”。“奇門遁甲”之稱便由此而來。古人利用奇門遁甲述進行運籌推算,掌握未來行事的方位時辰等有關因素組合,定局排盤,擇吉避凶。它涉及到易經、陰陽五行生克製化、幹支交互變化等古代術理,被古人當作一門奪天造化的學問。關於奇門遁甲術產生的傳說亦頗為神奇,古書記載:黃帝蚩尤在涿鹿大戰,相持不下。一日黃帝夢見九天玄女下降,傳授黃帝“奇門遁甲術”。黃帝依靠此述打敗了蚩尤,並傳於後代,相傳,周朝薑太公用奇門敗紂王;楚漢相爭時黃石公傳授此術於張良,扶良高祖得天下;三國時代,諸葛孔明更妙用奇門遁甲,布八陣圖,助劉備三分天下。在古代,因此術為軍師輔佐君王行兵作戰之術,關係社稷安危,興邦治亂,故號稱帝王之學,多秘而不宣。

[HTH][國學故事][HT]

劉備為了給關羽張飛報仇,率領大軍攻打吳國,後來被陸遜用計殺得大敗。劉備退向白帝城,陸遜則帶領大軍往西追襲。到了離夔關不遠的地方,陸遜在馬上看見前麵臨山傍江,有一股很強的殺氣衝天而起,於是他就勒馬停下了,並且對手下的將領說:“前麵恐怕有埋伏,大軍不要前進了。”隨即,大軍倒退十幾裏,在一個地勢空闊的地方,排成陣勢。陸遜派哨馬前去探視,哨馬回報說前方並沒有蜀軍,陸遜不信,登高望去,見那個地方依然殺氣很重。陸遜又令人仔細探視,哨馬回報前麵並無一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