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數字方術:奇門遁甲解宿命(2 / 3)

這時候天色也逐漸暗了,而那個地方的殺氣卻更加重了,陸遜心中猶豫,就派心腹的人再往探看。結果這個人回來說,江邊就有亂石八九十堆,其他的什麼也沒有。陸遜有些疑惑,他找來幾個當地人詢問情況:“是什麼在這裏弄的亂石堆,為什麼亂石堆中有殺氣呢?”有人說:“此處地名魚腹浦。諸葛亮入川之在在合理取石排成陣勢於沙灘上,後來這裏就常常有雲氣。”

陸遜聽完,上馬帶著幾十人去看石陣,它是立於山坡之上,四麵八方都有門。陸遜大笑說:“這是嚇唬人的東西,我到要進去看看!”說完就帶人走了進去,過了一會部將說:“時間已經晚了,我們回去吧!”陸遜和手下準備出陣時,忽然刮起了狂風,霎時就飛沙走石,遮天蓋地,而且這裏還發出了兵器撞擊和擊劍鼓聲。陸遜大驚道:“我中了諸葛亮的計了。”說完急忙往出走,這時候卻發現沒有路了。

正在陸遜驚慌之時,一個老人來到他的馬前,笑著說:“將軍想出這個陣?”陸遜說:“希望老人家能給我帶路。”老人慢慢的帶他們走出了石陣。陸遜問:“老人家是那位啊?”老人說:“我是孔明的嶽父,以前他入川時,在裏布下這八卦石陣,按奇門遁甲之術分為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每天每時,變化無端。他臨走時,曾告訴我以後有東吳大將在這裏迷失於。剛才我見見將軍從死門進去,想來你肯定走不來的,不識此陣。我為人善良不忍殺戮,就將你帶出來了。”陸遜問:“您能布這樣的陣嗎?”老人說:“這個東西太複雜了,一般人學不回的。“遜慌聽後,下馬拜謝而去。

[BT2]推背圖推預曆史大事

[HTH][國學常識][HT]

傳聞是一千三百多年前,初唐的司天監李淳風和袁天罡合著的,由唐開始一直預言到未來世界大同,當中共包括六十象,六十,代表著循環周而複始的意思。推背圖的預言,主要是對中國於治亂興替之間的重要關鍵事件作出的。如書中的第四象為:丁卯,坤下乾上,否,這預示著後來的張柬之反周立唐的事情。

[HTH][國學故事][HT]

武則天後期,張柬之為宰相。他為人沉穩有謀,果斷敢行,雖然已經八十多歲了,但他一心複唐。早年他任合州刺史時,便與荊州長史楊元琰相互有約:“他日你我得誌,當彼此相助,同圖恢複唐朝。”不久張柬之入朝為相,立即推薦楊元琰為羽林軍將軍,控製京城軍權。同時又與一些要害部門的人結為朋友,伺機起事。

後來,武則天的身體月來越不好了,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怕武則天去世,自己無法生存,所以也在皇宮中也開始密謀。這時候,張柬之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了,不能再等待了,於是又把同道桓彥範等都安插在羽林軍中當將軍,直接控製保衛皇宮的禁軍。這件事安排停當,張柬之便率左右羽林軍五百餘人,直入玄武門,並派人強行從東宮找來膽怯疑懼的太子李顯,一起突入內殿。張易之、張昌宗聽到風聲,慌忙從武則天房裏跑出來探聽情況,恰被張柬之碰上。張柬之毫不遲疑,即令就地處斬。然後直奔武則天的寢室長生殿。殿前侍衛把他堵住不讓進去,張柬之大喝一聲“退下”,然後帶兵進入了武則天的住處。

武則天聽到人聲雜遝,知道外麵有變,便支撐起身子,厲聲問道:“什麼人大膽作亂?”張柬之帶著太子已擁兵到了床前,齊聲道:“張易之、張昌宗謀反,臣等奉太子令,到皇宮來誅殺這兩個逆臣,但是怕走漏了風聲,所以沒有預先告訴您。” 武則天對太子大吼:“你敢這樣做,現在他們被殺了,你還不快回去?”

張柬之大聲道:“太子不可再返東宮,以前天皇唐高宗以愛子托給陛下,現太子年齒已長,天意人心,久歸太子,臣等不忘太宗、天皇厚恩,故奉太子誅賊,願陛下即傳位太子,上順天心,下孚民望。” 武則天實當然不願馬上傳位,沒料到自己強硬,對手卻更加強硬,大有不成功便成仁之勢。又見人勢洶洶,刀光閃閃,她也隻能一下子軟癱下來。 第二天,張柬之把異己分子或捕或殺,幹淨利落消除後患,然後讓太平公主直接找武則天,勸迫傳位。不多時,唐中宗李顯複位,真正掌握了國政。此後李顯重新登上皇位,這年冬天,她以八十一歲高齡去世,臨終前留下遺囑,去皇帝尊號,稱則天大聖皇後。

[BT2]生前死後的福寶地

[HTH][國學常識][HT]

《黃帝宅經》是我國現存最早關於人生前死後住宅的風水書。認為宅是陰陽之樞紐,強調修建宅屋要先選擇好方位、方向、破土動工的時間,以求陰陽相得。該書主張住宅要與墓穴配合,提出“墓凶宅吉,子孫官祿;墓吉宅凶,子孫衣食不足;墓宅俱吉,子孫榮華;墓宅俱凶,子孫移鄉絕種”的觀點。

[HTH][國學故事][HT]

蘇洵蘇老泉的祖父當時是一個出家人,號白蓮道人,他有一個至交朋友叫蔣山,是當時著名的風水師,蔣山每兩年遍遊名山大川一次,尋龍布穴,回來後都要到白蓮道人的道觀中靜養修行。有一天,蔣山正與白蓮道人下棋,突然蔣山問道“你想得風水寶地嗎?”白蓮道人還沒有開口,蔣山又接著說道“這次我雲遊回來,尋得兩塊風水寶地,一塊地可以大富比石崇,另一塊地可以大貴於天下,做到宰相,這兩塊地我隻能送你一塊,你自己選吧。”白蓮道人想了一下說道“我是半路出家,家中還有兒子在讀書,不想奢求什麼富貴,隻要子孫賢能就心滿意足了”。

蔣山想了想道“這兩塊地均不適合,不過前次在彭山縣的象耳山,尋到一塊佳地,會出蓋世的文章秀士,我就把它獻給你吧,明天一早我們就啟程去看看。”白蓮道人聽後心中很高興。於是,第二天天剛破曉,兩個人就出發了,經過十幾天的路程,來到了彭山縣象耳山的風水穴位之處。此地四山環抱,來龍如大將軍出陣,匹馬單刀,貪狼峰起龍頂,綠油油的小樹秀麗動人,明堂開闊,前麵案山層層相朝,向上一支文筆秀峰,直插雲端,一勾小溪水從林間曲曲而來經向上而消於左後方,站在山峰上一聲輕嘯,空峪震蕩,聲音清澈幽旋,久久在峪中回蕩。穴場在山峰頂端,違背了葬法的常理,穴位處略開一米來大的小窩,四麵青草依依,微風悠揚,白蓮道人的衣帶隨風漂蕩,他見此景心中好不高興,但又歎道“穴高隻怕八白搖”。

地師蔣山見狀已知他的心意,於是蹲下身去從袋裏拿出一盞油燈,用火材點燃後輕輕地放在那個穴口,雖然四麵來風,但燈火紋絲不動,蔣山手指放燈之處說道“此處就是佳穴之位,一步也不能離開,葬在這裏你家才能出文章蓋世之士,其餘地方均不能成穴,不信你就試試”。白蓮道人為了穩當,就在自己認為可以立穴的地方,用油燈反複地測試,燈火均會被風吹滅,此時他才真正地歎服蔣山高超的風水之術。一年過去了,白蓮道人的母去世了,他就將其葬在蔣山所點的穴位中。不久,蔣山又來到道觀,並與白蓮道人一起再去考證他母親的墳墓,蔣山看後歎道“你這還有一點小的差誤,我幫你糾正一下。”於是,蔣山就做起自己的法事來,並在墳頭的左邊添了不少土。事過幾年,白蓮道人的兒子蘇洵就以文章出仕了,並連出了蘇軾、蘇轍兩個大文人。

[BT2]郭璞撰寫福穴書

[HTH][國學常識][HT]

《葬經》為晉人郭璞所撰寫,書中主要是講了墳墓的風水問題:在選擇墓穴的時候應該明確穴的來水與去水的方位,根據穴的來水與去水的方位來確定土地神位的大致方位,再根據穴的座向及分金五行配合,確定土地神位的準確方位,同時參照穴的四周環境來確定土地神位的準確方向。這樣的土地神位既符陰宅風水的形勢,又符合其理氣。使其墳墓更加符合風水要求,使其更好地蔭益子孫後代。?

[HTH][國學故事][HT]

易學祖師郭璞,對於術數學無所不精,尤其是對於風水學之精湛,在當時無人不知。在他沒有出名之時,他的母親去世了,郭璞選中一塊很平常的地在那裏安葬,這塊地離水很近,時常會被大水淹沒,當時許多風水師都說這塊地不好,並建議他遷走,郭璞笑後謝之,並說你們看吧。說也奇怪,一年過去了,大水不旦沒有漲上來,反而退去很遠,墓地周圍幾十裏都變成了上等良田,之後,人們都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了,由此名聲大振,許多遠方之人都慕名而來,請他前去相墓、葬墳。

當時的晉明帝是一個粗通風水之人,聽說郭璞到處給人相墓,並非常應驗,就微報私訪,前去觀察郭璞所葬之墳。一次,在一山角上,看見一個村夫,正在葬龍角,於是晉明帝就過去對村夫說:“為何你要埋葬龍角呢?按照當時的刑律,埋葬龍角是要滿門抄斬的”,墓主回答說:“是郭璞先生告訴我的,他說在這裏葬龍角,不出三年,當致天子”,晉明帝一聽急說道:“葬此地會出天子”,並追問道:“你在此葬墳,就是為家中出一天子?”,村夫聽後笑道:“不是我家會出天子,隻不過是能讓天子來這裏問一問而已”。這正應了郭璞的斷語與風水術水平之高精。晉明帝於是下決心一定要找到郭璞這位高人。再後來晉明帝見到郭璞後,增加了風水知識,就取消了這一條葬埋龍角,滿門抄斬的刑律。

又一次,有一個官員叫張裕的曾祖父去世,請郭璞前去選地葬墳,郭璞幾天奔波,選了兩處佳穴,他對張裕說:“你的佳穴有兩上問題,第一處葬後能活百歲,位至三司,但子孫不興旺。第二處壽數要減去一半,官位止於卿校,但是卻子孫後代世世顯貴。不知你準備選擇哪一處呢?”。張裕聽後想也沒有想,就直接選擇了第二處,這說明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是希望後代子孫興旺發達的。郭璞祖師的風水事跡很多,對後世的影響也很大,他的巨著《葬經》至今被風水師們奉為至寶。

[BT2]龍經詳述山川氣脈

[HTH][國學常識][HT]

《撼龍經》為唐代風水大家楊筠鬆所作,專門講山地的氣脈形勢,書中首先概括性地介紹中國“龍”的氣脈,作者認為傳說中的須彌山是天地的骨幹,從這裏分出東南西北四大龍脈,其中的南龍分到了中國,這就是中國的龍脈起源。在中國龍的氣脈止聚的地方,大點的成為帝王統治的都城,就象西安、南京、北京等城市一樣是出將入相的人居住的地方;小點的成為省府郡縣,就象上海、成都、沈陽等城市一樣照樣也有王候或大富大貴人家居住。按照風水學中"龍為地氣"的傳統說法,本書講的都是怎麼樣辯別龍脈的一些基本要領,所以稱之為《撼龍經》。作者主要把山地氣脈和天上九星的對應關係融合起來加以論述的。想以此告訴人們如何尋找山地氣脈以確定理想的穴地。並分別以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九種星象的形狀來論述山地氣脈。

[HTH][國學故事][HT]

贛州沙河周圍原是層巒疊嶂,群山連綿。百姓住 在白雲處,耕作的田地是依山勢排成的一小塊一小塊的梯田,進出大山的通道比羊腸還細小。雖說靠山吃山,但山太多老百姓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人們常常想把這裏的山弄到沒山的地方去。

有一天楊筠鬆走崆峒,越酒壇,日已當是,仍在大山裏轉,抬眼望去還是一眼望不到頭的山嶺。 這裏前麵傳來一陣豬的嗷叫聲,定眼一看,原來是幾個彪形大漢抬著一頭肥豬,大汗淋漓,在狹小的山路上步履蹣跚地行走。

楊筠鬆一打聽,原來是去趕集賣豬的農民,他們半夜動身,已走了半天,無奈山多路窄,離圩鎮還有不少路。 楊筠鬆由此及彼心想,大山擋道,還有多少百姓受陰。他立即叫來幾個徒弟,察看四周山形,研究哪裏的山可留,哪裏的山該移。勘察完畢,楊筠鬆揮起趕山鞭,像趕牛驅羊般,把贛州東邊的一大片山趕到山少的福建。一個個山被移動,一座座嶺被趕開。倏地,峰山腳下出現一馬平川的土地。從此,崆峒山周圍的人們安居樂業,百業興旺。

一年正是臨近早稻收割的時候,山洪奔瀉,貢江河水突然暴漲,水麵高出河床,洶湧灌進農家田園。猝不及防的眾多百姓,來不及帶任何東西,隻顧扶老攜幼兒往高處跑,保命要緊。 眼看喜新厭舊到手的莊稼淹了,建好的房屋被洪水浸泡著,老百姓心痛! 楊筠鬆此時正在生病,躺在床上。得到徙弟報告,他連忙支撐虛弱的身體,乘著一葉小舟,迎著風浪察看水情。 這時,映入楊筠鬆眼簾的是汪洋一片,山崗上,屋頂上站滿了絕望的人。此時由不得楊筠鬆多想,他立刻舞動趕山鞭,迅速調集幾座大山,形成大壩堵在貢江邊上,擋住 洶湧洪水,貢江之水立即改道向別處奔去。

洪水堵住了,但在大壩內存積了很多的洪水。楊筠鬆讓徒弟拿鐵燈盞,他將鐵燈盞往水中一沉,舀起一盞水。說來也怪,剛剛還是四處橫溢的山洪,立即消退下去,地麵的積水一下子全幹了。房子照老樣子還在,田裏的稻子也未受損失。 楊筠鬆回到家中,正翻開無字天書,想從中找到治理山水的良方。這時,節度使差人請他前去商談要事。後來,楊筠鬆被節度謀害而死,天書從此失傳。

[BT2]風水理氣主福運

[HTH][國學常識][HT]

《天玉經》是風水理氣中最重要的經典,據雲楊筠鬆著,曾因戰亂失傳,至明未蔣大鴻輯錄注疏,破譯其中艱澀難解部分,從此之後,以玄空卦理為基礎的江西風水得以影響後世千年不絕。然,隨著蔣大鴻《地理辯證》發表,後來對《天玉經》注釋者不知很多,各人根據不同理解,各抒己見。

[HTH][國學故事][HT]

在宋末之時,廬陵有一個姓彭的男子,不幸父親去世,他是一個忠厚之人,同鄉為他介紹了一個在當地有名的地師,為他父親勘測墓地,風水師來後,小夥雙膝跪迎,禮術周到,風水師有些感動,然後就隨小夥走山尋地認真勘測,並尋得一處,來龍高大起伏曲曲,老龍開陰窩之穴,有三分三合水,左青龍、右白虎緊護穴場。

風水師站在穴場上說:“你將父親葬在這裏,彭家日後全出藩王、州牧、郡守之類的大官”。小夥聽後十分高興,就請人在那裏挖井開穴,風水師告訴挖井的人說:“往下挖的深度不要超過九尺,不然就有異物出現,然後此穴就被破壞了”,風水師站在一旁看他們挖井,由於在高山上沒有凳子坐,風水師年邁體虛,站久了就有點累了,於是就到旁邊一個石頭上坐下休息片刻。

挖井的人隻顧用力向下挖,就忘記了風水師的告誡,一下子挖了一丈多深,就在這時突然奇跡出現了:隻見一隻白鶴從地下一躍而起,直衝雲宵,眾人無不驚駭,風水師一看口中歎息,大家這才明白是怎麼回事,他來到墓穴前一看,見已經挖下一丈多深,心中悲憤不矣,就不聲不響地走了。墓穴已經挖好,彭姓小夥明知富貴已隨白鶴而去,但無賴之際也隻好將父親安葬在那裏,盡管福貴之氣已隨鶴而去,但仍然不失為一處佳穴,彭姓後人還出了兩個縣令。

[BT2]靈城精義

[HTH][國學常識][HT]

《靈城精義》為南唐何濤撰寫,何濤字令通,生平事跡和籍貫都不清楚。這本書分上下2卷,上卷講巒頭,著重於山川形勢、辯氣脈辯穴地;也就是什麼樣的地方可以下葬,什麼樣的地方不可以下葬;下卷講理氣,著重於天星卦例、生克吉凶。也就是說怎麼樣下葬及下葬時怎麼樣迎祥納福避凶化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