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正在疑惑:為何徐榮不突襲掩殺,反而陣前相鬥。此時,夏侯惇早已經飛馬出戰了。
徐榮與夏侯惇,往來馳騁,這邊槍如流星,那邊斧似閃電。鬥了十餘回合,二人都沒有討到便宜。夏侯惇乃夏侯嬰之後,自幼槍棒精熟,自謂遠近無人可匹。如今遇到徐榮,竟難解難分,心下大怒。徐榮也本以為上前交戰的是匹夫走卒,沒料到居然槍槍死角,點點致命,也雙手持斧,不敢造次。兩邊軍士連聲呼喊,為各自的將領加油。徐榮進攻漸少,居於守勢。
又鬥了十數個回合,頓時後軍吵雜起來。曹操回頭一看,東麵的兵器交接、士卒喊殺之聲隆起。曹操猛然醒悟:原來徐榮故意用鬥陣拖延時間,而派遣士卒前後包抄。此地狹窄,不利於軍隊的陣型展開,受到夾擊,將極為不利。
徐榮陣前大笑:“速速投降,我留爾等全屍!”徐徐回馬而走。夏侯惇緊追不放,刀牌手兩邊合攏,蹲下。後麵立起弓弩手,瞄準曹兵,一通亂射。夏侯惇運槍撥箭,被淩厲的箭雨給逼回。徐榮搖動信旗,頓時戰鼓雷動,朝廷兵馬,呼喊著衝過來。
曹操對鮑信說:“你領著你的部隊去抵擋後軍,我來戰徐榮。”鮑信受命而去。
“列陣!”曹操大喝。長矛上前,大櫓士相間其中,正準備著與來敵硬碰硬。五十步,二十步,十步,五步。“喝!”兩廂陣勢,相互撞擊。徐榮的刀牌手,盾小而精,長矛刺不破。待刀牌手近身,斬斷長矛,直往大櫓內亂捅。曹兵抵擋不住,連連後退。
曹操下馬,回顧夏侯惇說:“元讓,教你的五百騎兵,全都下馬步戰。”惇得令,棄長槍,改持佩刀。夏侯淵的弓騎士,也都下馬城了步弓手。曹仁把剩下的大櫓植入地裏,組成一道二線防禦帶。隨著徐榮的猛攻,一線陣型頓時潰散了。夏侯淵帶背上背著箭囊,躲在大櫓後麵,帶頭放箭。刀牌手護住上身,淵就命令射腳;刀牌手護住下身,淵就命令射臉。在狹窄的空間內,三百張硬弓,居然抵擋了千餘刀牌手。
徐榮撤回刀拍,叫弓手還射。曹仁的櫓牌巨大,好像一把把雨傘,遮擋住了大量流失飛箭。夏侯淵趁間歇回敬,竟然也逼得徐榮不能向前。榮大怒,扔了斧頭,持起一杆長槍,走到陣前。他深吸一口氣,卯足了力道,奮力一投,長槍在空中打著顫射去,穿透大櫓,刺死了一名櫓後的弓手。
曹兵大為震駭,有幾個弓手嚇得跌坐在地上。這樣的力氣,恐怕連夏侯惇都比不上。接著,徐榮的長槍兵們以此為例,五十人為一列,排上前來,準備飛槍投射。曹操大驚,隻得叫夏侯淵趕緊後撤。
徐榮看見曹操的第二條防線也潰退了,於是一聲令下,所有的士兵都不顧生死,追趕著前麵的敗軍。曹操的陣型被完全打亂了,他大聲地左呼右喊,就是無法控製他的士卒。說話間,右邊的林子裏,已經有幾夥長槍士滲透了過來,而左邊是湍急的汴水。曹操也急了,叫曹洪去擋住左邊的長槍。他回望鮑信的陣地,也向這裏退縮了一大截。秦邵拽著曹操說:“這些新近招募的兵勇,陣法、果勇都不能和徐榮相比,此地已然成為絕地。我帶著你從南麵突圍!”
曹操心中哪裏甘心,他從已吾帶來的士卒,甚至連洛陽的外郭都沒有瞧見。再說這樣逃回去,一定會被酸棗的那些太守們笑話。他握著寶劍,猶豫難絕。這時,徐榮親自打頭陣,舉著鋼刀呼嘯衝來。夏侯淵和曹仁上前,勉強抵擋著,不時即被衝散。
秦邵見勢態緊迫,挽住曹操的胳臂說:“活下來,俟以後日,尚能報仇雪恥!倘若你死在這裏,就越發會成為酸棗的笑談。你難道要做第二個方悅?”操被這句話點醒,咬咬牙,收起佩劍,上馬而走。秦邵帶著兒子相隨。
鮑信的陣線也被衝散,曹操不得已沿著汴水向南尋找突破口。忽然三十騎飄出林子來,大叫道:“賊將休走!”曹操也是武藝絕倫之人[1],又正在惱羞之時,怎能任憑幾個走卒吆喝。他一撥馬頭,抽劍直衝那三十騎而去。秦邵大呼,曹操就是不理。邵對秦真說:“你一直向南走,速去尋一條漁船。看來這徐榮布下三麵羅網,不濟河而走,恐怕別無出路。”
“此處,曹大人及父親的安危怎麼辦?”秦真不忍獨自離去。
戰場上最忌寡斷,秦邵嗬斥:“找到渡河之物,我們就都安全了。你還猶豫什麼!”說罷趕走了秦真。真也晃過神兒來,拍一下馬屁股,朝南一路打尋去了。秦邵轉眼看曹操,已殺二騎。然而,剩下的騎兵不與曹操硬來,隻是往來與他周旋。看來這幫騎兵隻是牽製兵力,如此說,追兵將至。還沒等秦邵喊出口,西麵馬蹄隆隆,打頭一員黑麵大將,正是徐榮。榮一指,弓手放箭。曹操以劍撥擋,股中一劍,坐騎亦中二箭。徐榮一陣興奮,大喝一聲,來捉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