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尋音而至(1 / 2)

潘天既然已經知道這小島之上有人居住,頓時也不再著急,想那人定然還在島上,若是貿然搜索,勢必會打草驚蛇,何況自己此時對這島上環境很是不熟悉,萬一對方是敵人,沿途步下機關,陷阱,恐怕於自己不利,索性便如王偌嫣所說一路走一路欣賞路邊的風景,留意是否有可疑之處。

此時他三人走的是一條山間小路,小路兩邊已不再是歐石藍花,而是鬱鬱蔥蔥的滕類植物,四處不時傳來小鳥的叫聲,仿佛天籟之音一般,讓人不由心曠神怡。

潘天眼見這裏風景優美,景色怡人,心裏頓時說不出的舒服。

王偌嫣一會在路邊拾一顆小石子,隨手仍向遠方,驚起數隻鳥兒從草叢中騰飛而走,猶如“驚弓之鳥”一般,片刻之間,便嘰嘰喳喳飛的無影無蹤了。一會輕笑幾聲,銀鈴般的聲音,突然驚的從灌木叢中竄出一隻又肥又大的白兔來,惹得王偌嫣又是驚叫一聲,待想到要去追時,那兔子卻已跑遠了。

墨蘭則是一路欣賞路邊的奇花異草,一會這兒聞聞,一會那兒嗅嗅,小巧的嘴唇不時輕輕翹起,有時舒展眉頭,有時微閉雙眼,總之一笑一頻顯然是那樣恬靜。

潘天看著她二人截然不同的性格,一個靜若處子,一個動若脫兔,不由尋思到:“若不是因為有師仇在身,我從此便和她二人在這幽靜的世外桃源,了此一生,過著神仙般的日子,卻也不虛此生了。”他一念至此,不由又朝二女看去,滿眼皆是歡喜。

三人走著走著,突然聽到幾聲優美的琴聲從遠處傳來,聲音煞是婉轉動聽,頓時駐足不前,細聲聆聽,見那琴聲時而悠長纏綿,時而短小輕快,時而如清泉流水般情脆動人,時而又如暴風雨般的急驟,繼而琴音一轉,又如情人般低聲竊竊私語,令人無形間便陶然其中。

潘天自幼卻也從師公慕容軒處學得一些樂理知識,知道這是一曲《高山流水》,自己雖然隻聽師公彈奏過一次,可至今卻始終無法忘懷,因為這琴聲真的讓人無法忘卻。

他見王偌嫣雖然也未言語,可是卻不似那麼用心,便搖頭輕輕一笑,又見墨蘭雙目微閉,神情很是陶醉,不由心中開懷,似是找到知音一般。

三人聆聽了一會琴聲,這才尋音而去,隻聽這琴聲越來越近,可是腳下所走山路卻越走越陡峭,越來越難走,山間流水所產生的青苔,使得路麵越來越滑,有時走三步甚至要向下滑兩步才能止住,潘天一手攜著王偌嫣,一手挽著墨蘭,以防止她二人滑下山去,他原本想使出“踏雪無痕”步伐,飛到那山頂之上,可卻又怕褻瀆了這美妙的琴音,便隻好一步步艱難前行。

好在山不太高,走了約一盞茶功夫,三人便已至山頂。

潘天站在山頂,卻突然發現琴音已止,想要去搜尋撫琴之人,無意中朝下望去,隻是整個島嶼皆在眼中,風景不勝優美,山下到處都是草木,四周一片綠海,看了半天卻始終沒有發現任何房屋,不由很是詫異。再繼續朝前走去,隻見一條小溪,清澈見底,就在離自己不遠的四五十米處橫著。溪水到了懸崖旁邊,立即順著懸崖垂直滑落而下,形成一道氣勢宏大的瀑布,水流擊落在山間突起的青石之上,頓時激起點點銀珠,晶瑩剔透,猶如珠玉落花一般。再看懸崖之上,有幾棵高大的樹木從半山腰間探出身來,枝上血紅的樹葉,錯落有致的點綴在樹枝之上,一層一層延伸到半空中,與那落下的珠玉相對呼應,一紅一白之間,顯得是那樣賦有詩意,如同身處人高仙竟一般。

潘天站在這山頂之上,看著這島上的一切花紅草綠,感到一切都是那樣生機盎然,已完全沒了初上島時那種冰天雪地的場景,不由心情萬分舒暢,嘴中突然輕聲吟*道:“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他念完之後,不由頓覺豪氣縱深,想起當年曾站在恒山之巔看群山之小的場景,那時自己被無名老人困了六年於那山頂之上,待出得牢籠,又初練成神功,心情也似這般激動,情景也這般相似。如今這小島之上,山勢雖不及南嶽恒山雄偉壯觀,可是卻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而此時再看到身邊兩位佳麗美人,心情自然更勝。

墨蘭聽他念完這首杜甫的名篇《望嶽》,也不由輕聲讚道:“相公,好一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小島之上的高峰雖不及五嶽的宏偉氣魄,可是卻同樣著著鼓舞人心的氣勢,讓人不由在瞬間已忘卻人世間所有煩惱,又更覺得胸中豪情萬丈,似是覺得世間再無任何困難可以阻擋的了自己了,想必詩聖當年正值年少,又得遇詩仙,二人同遊五嶽,這才有了如此感慨,更有了這首不朽之作,我輩中人,又有幾人能做得如此灑脫、自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