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所有人都覺得吃驚,都驚訝於戴維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戴維隻是輕描淡寫地說了那句名言:“我做了,所以我成功了。”而那位老師經過調查才發現,實際上隻有戴維一個人真的著手去執行了,而其他人因為覺得這樣的任務顯然不可能完成,所以一開始就沒打算動手去做,所以沒有獲得成功。
事實上,生活往往就是如此,當我們想要做一件難度很大的事情的時候,總是會產生恐懼心理,我們擔心會失敗,擔心自己會受到傷害,擔心遭到嘲笑,可是成功學的導師拿破侖·希爾說:“一個人做錯事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不敢輕易去做或者猶豫不決,這往往比一切壞的後果更加糟糕。”
而真實的情況往往是,困難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不可征服,其實隻要你勇敢去做、去行動,就會發現自己是有解決困難的能力的,是有能力創造奇跡的,而所謂的奇跡實際上就是做那些沒人做過的事情,做那些別人不敢去做的事情。
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盟軍大舉進攻柏林,結果和德軍發生了激烈的巷戰。某次,美國的一個小分隊被德軍包圍起來,當時隊長認為可以嚐試著來一次突襲,興許能夠突破包圍。但這個計劃遭到絕大多數人的反對,沒有人敢執行這個計劃,他們情願等待大部隊的救援。
很快就有人向總部發電報求救,而且聯名抗議隊長的一意孤行。巴頓將軍看到電報後氣得火冒三丈,他咆哮著:“你告訴他們,這裏不會派過去一兵一卒,軍人來這裏不是為了保住小命的,這些狗娘養的,看來他們還不知道什麼是戰爭。”由於巴頓將軍不肯出兵救援,小隊成員隻能果斷發起突襲,結果順利突破包圍圈。回來之後,巴頓將軍拍了拍眾人的肩膀說:“這才是我的士兵。”
很多時候,你認為任務不可能完成,認為任務很困難,實際上隻是因為自己沒有去嚐試而已。你沒有膽量去行動,自然會越想越害怕,其實當你想辦法行動起來,就會發現自己是有能力做出改變的。當年萊特兄弟準備造飛機的時候,他們的鄰居嘲笑說:“我不認為這些沒有羽毛的東西會在空中飛來飛去,我覺得你們應該建造一根又大又輕的羽毛,這才是正經工作。”但是後來呢,這兩個“傻”兄弟最終做出了飛機,而他們的鄰居則成了史上最大的笑話之一。
事實上,做了才能解決問題,你不去嚐試怎麼會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呢?從前有很多人認為徒手根本無法橫渡英吉利海峽,但是遊泳健將們很快打破了這個傳言。同樣,當施瓦辛格宣布競選加州州長的時候,大家都嘲笑這個肌肉男是不是瘋了,他們覺得讓一頭犀牛或者棕熊去參選也要比這位曾經的健美先生更好一些,但實際上他做到了,而且現在他正在謀劃著競選總統。拳王阿裏年輕的時候,大家都勸他不要打拳擊,但是他根本就不害怕,反而堅定地去練拳,而且還主動挑戰世界拳王弗萊奇爾,雖然他被揍得找不著北,但是他對所有的朋友說自己一定會卷土重來,然後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拳王。很顯然,他很快投身到訓練之中,並迅速成長為頂級的拳手。
“你去做,你才能做到。”這句話可是老掉牙的說教法則之一,但你不能否認這樣的事實,你並不比任何人差,你唯一欠缺的很可能就是行動力。你總是在想:我應不應該去做這件事,我能不能做好這件事,我值不值得做這件事……最後你當然什麼事也做不好。
工作需要行動而不需要各種借口
一流的執行力不需要為行動尋找任何借口。
—哈佛法則
曾經風靡全球的《把信送給加西亞》不知道激勵了多少代人,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許多學校的學生和企業的員工必讀的書籍。在哈佛大學中,幾乎每一位新生都會熟讀這本書,原因就在於書中的主人公安德魯·羅文的執行能力突出,這一點值得所有人去學習。
本書所描述的故事發生在1898年美國和西班牙交戰期間,當時的美國總統麥金萊希望能夠和反抗西班牙政府的鬥士加西亞取得聯係,當然作為西班牙政府的敵人,加西亞數年來都躲在古巴的叢林中,這讓西班牙政府傷透了腦筋,同時也給渴望聯盟的美國人造成了困擾,因為根本就沒有什麼好辦法來聯係到這位神出鬼沒的鬥士。
由於軍情緊急,麥金萊便委派中尉安德魯·羅文前去送信,希望和加西亞的義軍確立合作關係。事實上這個任務的艱巨程度可想而知,首先美國人當中沒有人認識加西亞,其次是沒有人知道加西亞確切的藏身之處,而且羅文也根本不知道該找誰來充當聯係人。此外,一路上到處都會碰到西班牙政府軍的盤查和搜索,這無疑增加了難度。但是羅文並沒有絲毫的疑惑,也沒有找各種理由推托掉,而是堅決地接受了這個任務,並且很快就展開行動。在經曆了重重困難後,羅文最終順利地將總統的信件交到加西亞將軍手中,也因此成為了扭轉整個戰局的關鍵人物。
哈佛大學的管理學教授阿萊克多年來一直堅持給自己的學生講述安德魯·羅文的事跡,因為在他看來,行動實際上是整件事情得以獲得成功最關鍵的一步,是整個計劃得以實施的前提,行動力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我們是否能夠獲得成功。而當代人在執行方麵的表現卻乏善可陳,尤其是當我們遭遇到各種困難的時候,總是會對自己的行動進行謹慎而巧妙的評估,我們需要確定自己的行動是否能夠成功,是否會一切順利,甚至會尋找各種借口和理由來拖延、拒絕行動。而正是由於執行力的缺乏,導致我們辦事效率低下,導致我們的行動計劃處處受阻。
阿萊克希望通過不斷重複講述這個故事,來激勵和強化學生對於執行力的重視,讓學員們始終保持出色的執行力,讓學員們迎難而上,不要被各種困難嚇住,更不要因此而尋找各種借口。阿萊克認為美國人做事缺乏的其實就是行動,美國人的思維也許是全世界最開放最活躍的,但是在行動上卻並不與之相稱,這一點在企業基層和軍隊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在經典名著《第二十二條軍規》中,美國軍人對於戰爭的恐懼以及命令的罔顧有一個極端的體現,盡管故事的本意是荒謬的諷刺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服從命令就是軍人的天職。
巴頓將軍素來以嚴厲著稱,他下達的命令從來不希望遭遇拒絕或者遲疑,如果有人想要找借口來反對這個命令,巴頓絕對會讓他難堪。有一次他對戰士們說:“夥計們,我要在倉庫後麵挖一條戰壕,8英尺長、3 英尺寬、6英寸深。”結果很多士兵對這個命令感到困惑,首先這樣的戰壕是否有必要,其次,挖這樣一個大戰壕,必定要消耗很多的人力物力,這是難以辦到的,於是士兵們紛紛尋找各種理由來訴苦,很多人甚至拒絕執行這項命令。巴頓將軍躲在帳篷後麵觀察這一切,感到非常生氣,不過這個時候,有個士兵站了出來,對眾人說:“趕緊幹吧,讓我們把戰壕挖好之後離開這裏,那個老畜生想用戰壕幹什麼都沒關係。”巴頓聽了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覺得很欣慰,因為自己的士兵畢竟不顧一切地執行了這項命令,這樣的執行力才是軍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一個優秀的人是不需要為自己尋找各種借口的,無論困難有多大,無論情況有多麼複雜,都會嚴格服從命令,都會不顧一切地立即行動。“不尋找借口”是一項基本的執行法則,是個人執行力的基本體現,隻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隨著工作的日益人性化,我們對於行動反而有了更多的借口,我們失去了行動上的責任感和絕對忠誠度。
我們的遊移不定,我們對於困難和失敗的恐懼,對於未知生活的懷疑,實際上束縛了我們的決心,阻礙了我們的執行能力。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尋找一種最保守最穩妥的方法來掩飾自己的恐懼,“這件事太難了”,“這樣的任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難道就找不到更合適的方法嗎”,各種各樣的借口完全剝離了我們的專注度和自信心,從而動搖了我們行動上的決心。
如今,年輕人對責任感的概念更為模糊,對於責任心也更加缺乏,很多人都不願意去冒險,不願意去麵對過多的困難和麻煩,因此在一項工作還沒有做之前,就已經想好了各種理由拖延下去,就想方設法減輕自己所承擔的壓力,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自然很難將工作做好。哈佛大學中有這樣一句話:“當你擁有一個借口的時候,你的辦事效率就要減掉一半。”因此,我們需要堅決行動,不要為自己尋找各種理由,隻有這樣,我們的成功才會來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