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哈佛大學之所以能夠長時間都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學府,並不是因為它資金雄厚,也不是因為它曆史久遠,而是因為它總是在不斷研究新的、先進的教學方法,總是思考著如何才能引領時代潮流。哈佛的成功在於它總是不斷為自己注入新的活力,因為它知道一旦自己不思進取,就會被其他學校超越,就會漸漸淪為平庸。
可以說從第一任校長伊頓牧師開始,每個校長的使命就是思考著如何將哈佛越辦越好,正因為這種良好的思維傳統能夠延續下來,所以哈佛才能夠越辦越好,才能夠為世界輸送越來越多的人才。它這樣要求自己,自然也會這樣要求自己的學生,“不要停止思考”,就是哈佛大學的重要法則之一。學生們在學校裏不僅僅是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要知道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關鍵是要懂得學習的方法,要懂得堅持思考,隻有思考才能創造機會,隻有思考才能不斷進步。
畢業於哈佛大學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老是喜歡低著頭,有人問他為什麼喜歡低頭,他說自己正在思考,思考如何當上議員。當上議員之後,他仍然低著頭,別人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正在思考如何當上總統。當他當上總統後,還是低著腦袋,以至於別人說:“毫無疑問,我知道您正在思考如何連任。”羅斯福笑而不語。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多做思考,需要設想更多的可能性,需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隻有這樣,才能夠永遠保持競爭力和活力。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
問題應該在思考的時候被發現,事後才解決問題永遠都是不明智的做法。
—哈佛法則
在哈佛大學中,有個老教授經常會給自己的學生出難題,不僅如此,他還要求每個學生每天都對自己提出3個問題,然後附上解決的方法和方案。一開始大家都對這個討人厭的家夥感到不滿,畢竟他們沒有多少時間花費在這種自問自答的幼稚遊戲當中。但是到了後來,學生們漸漸發現,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一些自己曾經提過的問題,很顯然,他們早就知道了如何去應對。
那麼你是否經常會給自己出難題呢?是否經常給自己設定問題呢?你大概是一個不願意多做思考的人,你是一個不願意浪費時間想一些未知事情的人,或者說你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毫不感興趣。從某些方麵來說你很瀟灑,但事實上你對生活不夠負責,你是一個過度專注眼前而忽視未來的人。
難不成,你從來沒想過生活中可能會存在什麼風險嗎?那麼我們有必要講述一下9·11事件。大家都知道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子座曾經是紐約的地標性建築,許多公司都將總部辦公室設在這兩座大樓中,可以說這兩座大樓曾經是全世界最值錢的大樓,當然為了確保自己的工作能夠更加安全,這座大樓的保護措施非常嚴密。但是即便如此,在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還是駕機撞向了這兩座大樓,結果引發了巨大的災難。
暫且不論這場災難奪走了多少人的性命,單單是給那些跨國公司造成的巨額損失就無法估量。比如災難發生後,大多數公司的有效商務數據以及客戶資料瞬間化為烏有,可以說公司以及公司的客戶幾乎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正因為這樣,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引發了很強的連鎖效應,很多公司從此一蹶不振。
不過,同樣設在世貿中心的一家超級公司—摩根斯坦利公司,卻很好地躲避了大樓倒塌造成的致命危害,當災難發生之後,很多公司都忙著恢複和尋找數據,而摩根斯坦利公司則在襲擊第二天就順利地進入了正常工作狀態。其商務信息、數據以及重要的相關資料都保留完整,沒有過多受到9·11事件的影響。
當然,摩根斯坦利公司之所以能夠逃過一劫,關鍵就在於采用了一種叫作“遠程災難備份係統”的設備,而建議使用這個設備的正是一名來自哈佛大學的工程師。當時,公司都認為隻要建立一個內部的數據存儲庫就可以了,畢竟在互聯網非常發達的年代,這樣做非常方便,而且能夠節省成本。當然,最重要的是公司裏幾乎所有人都對保安工作非常有信心,而且也不擔心資料會損失。
但是這位來自哈佛的工程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所有的電腦設備和數據庫全部損壞了,那麼公司該如何提取那些遭到破壞的信息?這個問題猶如一把尖刀深深刺痛了高層的心,盡管他們知道這種假設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幾乎不可能出現,但是出於安全的考慮,他們最終還是考慮和分析了工程師的問題,然後便使用了“遠程災難備份係統”的設備,設備每天都會同步地將那些重要的、有效的數據完整無缺地傳送到離公司幾英裏外的一個辦事處,最終它們自然順利躲避了災難。
事實上我們常常陷入類似於在黃石公園捕殺狼群的惡性循環中,當狼群越來越多時,為了確保鹿的生存環境,我們開始大肆捕殺狼,等到狼被消滅了,發現鹿變得病怏怏的,反而消失得更快。這時候我們又重新開始引入狼群。其實如果一開始就明確如何維持狼群和鹿群的生態平衡,那麼就不用費那麼多的周折。
我們總是等到問題出現了才想到如何去解決,但是這時候往往會很棘手,因為這些問題往往隻有變得非常嚴重才會引起我們的注意。其實最聰明的方法並不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而是努力去尋找問題,隻要事先尋找各種問題,隻要事先分析這些問題所具有的潛在的風險,那麼就能夠從源頭上斷絕危險。
對於多數人而言,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要輕鬆多了,實際上這也更加重要。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隻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巧問題,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提問題實際上是一種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往往能夠引發更多積極的行動。
當所有的人都在試圖證明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時,哥白尼卻在思考地球是不是圍繞著太陽在轉動呢;而當大家在證明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時,有人在思考太陽會不會隻是宇宙中一個渺小的部分,所以當新的問題越來越多時,人們的視線開始越來越開闊,開始追求和探尋越來越遠的地方,這樣才會引發太空的探索活動,才會促進太空科技的不斷發展。
提問題實際上為我們的生活和認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無論這種可能性是不是存在,最終都引導我們去探索,引領我們一次次做出變革。在哈佛大學中,這就是一種主動的學習方式,我們主動去挖掘問題,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才能夠不斷獲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