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為別人服務的人最富有
為增長智慧走進來,為更好地服務祖國和同胞走出去。
—哈佛校訓
我們並不是通過創建服務來賺錢,而是通過賺錢向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認為這才是做事的態度。
—Facebook創始人 馬克·紮克伯格
哈佛教授有一個結論,為別人服務最多的人最富有。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以哈佛最有名的兩個學生,比爾·蓋茨和紮克伯格為例。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紮克伯格是最年輕的億萬富豪。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服務和幫助更多的人。
比爾·蓋茨在哈佛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沒有大談微軟的成功秘訣,也沒有暢想IT行業的未來,而是講如何讓哈佛學子為世界上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服務。
“請想象一下,假如你每個星期可以捐獻一些時間、每個月可以捐獻一些錢—你希望這些時間和金錢,可以用到對拯救生命和改善人類生活有最大作用的地方。你會選擇什麼地方?……如果我們能夠找到這樣一種方法,既可以幫到窮人,又可以為商人帶來利潤,為政治家帶來選票,那麼我們就找到了一種減少世界不平等的可持續的發展道路。這個任務是無限的。它不可能被完全完成,但是任何自覺地解決這個問題的嚐試,都將會改變這個世界。
……
“哈佛是一個大家庭。這個院子裏在場的人們,是全世界最有智力的人類群體之一。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毫無疑問,哈佛的老師、校友、學生和資助者,已經用他們的能力改善了全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但是,我們還能夠再做什麼呢?有沒有可能,哈佛的人們可以將他們的智慧,用來幫助那些甚至從來沒有聽到過‘哈佛’這個名字的人?
……
“我的母親在我被哈佛大學錄取的那一天,曾經感到非常驕傲。她從沒有停止督促我,去為他人做更多的事情。在我結婚的前幾天,她主持了一個新娘進我家的儀式。在這個儀式上,她高聲朗讀了一封關於婚姻的信,這是她寫給梅琳達的。那時,我的母親已經因為癌症病入膏肓,但是她還是認為這是又一個傳播她的信念的機會。在那封信的結尾,她寫道:‘你的能力越大,人們對你的期望也就越大。’”
“一夜暴富”之後,老蓋茨便勸說兒子將財產投入到慈善事業中。比爾接受了父母的意見,並在微軟內部創建了一個募捐項目,為慈善組織United Way集資善款。後來,比爾還在20世紀80年代加入了United Way的董事會,而這也是聽從了父母的意見。
同比爾·蓋茨一樣,紮克伯格也希望通過自己的技術,能夠服務和幫助更多人。“很簡單:我們並不會通過創建服務來賺錢,而是通過賺錢向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認為這才是做事的態度。”2010年9月23日,紮克伯格宣布捐贈1億美元,讚助新澤西州紐瓦克市修繕學校。這次捐贈創下美國青年人慈善捐款的新紀錄。紮克伯格曾表示:“一些人等到事業晚期才回饋(社會)。可現在就有那麼多事情需要做,為何要等待?我們中一些人很可能在人生早期回饋社會,見證我們慈善努力的影響。”
哈佛把服務於社會而不隻是為了一己私利當作做人的目標來塑造人才,讓每一個天才都在社會的源頭活水中汲取永不枯竭的動力。
什麼是真正的精英?
哈佛前任校長洛厄爾說過:“哈佛大學不是為學生的利益而創辦的,他是為了那些有幸享受這一特權的人,為了這個國家的福祉,尤其是對整個民族的智慧有所貢獻。”哈佛的校門上刻著一句話:“為增長智慧走進來,為更好地服務祖國和同胞走出去。”
哈佛培養的精英,是能為整個民族貢獻更多智慧的人。正如旅美華人學者薛湧說過:“精英不是個人的享受方式或生活方式,精英表達的是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一句話,精英是從為社會服務中來,培養精英,也是從為社會服務開始。”“耶魯有位教授在解釋耶魯為什麼培養了這麼多的總統和政治家時自豪地說,這裏有最精英的教育,又有一個最貧困破落的城市。美國的一切社會問題都展現在學生麵前,這是一般的象牙塔所無法比擬的。最精英的人要知道自己怎麼和最下層社會建立聯係,怎麼深入最基層,怎麼體會老百姓的生活。這是成為領袖的基礎。”
以貢獻衡量生命價值
奧巴馬的妹妹瑪雅給母親的一生做了這樣的總結:“她決意要給後人留下一生貢獻的回憶,她認為對社會的貢獻才是衡量一個生命價值的真正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