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能力比好的成績更能適應未來
培養能給世界帶來變化的領袖。
—哈佛商學院校訓
你不能靠拍人家頭去領導別人,那是侵犯,不是領導力。
—美國第34任總統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
在日常生活中領導自己的能力是對領導別人能力的最好證明。
—IBM公司創始人 托馬斯·沃森
很多人問哈佛招生辦公室主任威廉·菲茲西蒙斯,究竟什麼樣的人可以上哈佛。
對此,菲茲西蒙斯回答道:“對不起,其實我們並沒有公式化的規則。能夠讓身邊的人變得更好的人,就是我們想要的人。”
菲茲西蒙斯之所以要找“能夠讓身邊的人變得更好的人”,因為這些人不僅自身優秀,還可以帶動別人一起優秀,這種帶給他人積極改變的影響力,正是一名出色領導者必須具備的素質。
哈佛以培養為世界帶來變化的領袖為己任。哈佛商學院院長萊特在“21世紀領軍中美的環球企業”論壇提到領導能力是不可以教的,不過卻可以學習和培養。怎樣學習和發展自己的領導能力呢?
讓身邊的人變得更好
哈佛商學院教授比爾·喬治曾擔任美國美敦力公司CEO達10年之久,並擔任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高盛公司、瑞士諾華公司董事會成員,他在《真北》一書中,講述了自己成為一名出色領導者的心路曆程。
在比爾·喬治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經常鼓勵他要成為一名領導者。可不管他怎樣努力,總是不能如願。中學時,他競選學生幹部,但是失敗了。後來,他考上了哈佛大學,在哈佛他6次競選兄弟會主席,6次失敗。
這時,幾個高年級學生對他提了很好的建議:“比爾,你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但你總是想要超過別人,而不是去幫助別人做得更好。所以沒有人願意跟隨你,這並不奇怪。”他於是開始跟人討論自己什麼地方做錯了,準備怎樣改正。終於,他被推選為兄弟會主席。
比爾·喬治有一個目標,就是要成為一家大公司的最高管理者。30歲的時候,他成為了微波爐龍頭企業立頓微波爐公司的總裁,在5年中每年保持55%的增長速度。隨後他來到霍尼韋爾公司,希望領導這家全球性公司。他一次又一次被派去挽救一些業績不佳的公司,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工作的不愉快還影響了自己和妻子、兒子以及朋友的關係。
他終於開始麵對現實:以前自己太專注於成為CEO,結果卻忽視了領導的真正目的,就是讓其他人的生活變得更好。之前,美敦力公司曾經多次邀請他加盟,他都拒絕了,認為這家公司不是一個足夠大的平台。當他重新確立自己的目標之後,加入了美敦力,成為總裁,並於兩年後成為CEO。
他認為,在美敦力的13年是自己一生中最棒的職業經曆。通過接受美敦力的使命,通過服務病患,授權公司3萬名員工發現自己的領導力,他不僅讓自己成為一名成功的領導者,而且也培養出很多像自己一樣成功的領導者。
比爾·喬治證明了領導不是一個職位,而是一種影響力。如果你能夠讓身邊的人變得更好,自然你就會成為他們的領導者。如果你能夠鼓勵更多人,讓他們和你一樣,成為“讓身邊的人變得更好”的人,你就能影響更多的人,成為更出色的領導者。
提升“領導的心智”
大衛·格根是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公共領導力中心主任,曾曆任尼克鬆、福特、裏根和克林頓時期的白宮顧問。他有一個觀點,“領導的心智不是學來的”。
“由於從小在一所著名的大學裏長大,所以我一直相信,隻有那些最聰明的人才能成為最優秀的領袖。我出生在一個學者家庭,父親是數學教授,兩位哥哥也分別成了醫學教授和心理學教授,所以我有這種想法也是很自然的。我的家族成員和朋友們都非常看重一個人在智力上的成就,所以我也相信,那些真正聰明的人往往也能在大多數事情上,比如說在領導別人上做到最好。後來我才明白,我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