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成就事業
開放的心態,不僅可以讓人充滿活力,而且本身也是一種生活和成功的智慧。開放自己的世界,以包容的心態處世,能讓我們贏得更多人的合作和支持。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包容多少人,就能夠成就多大的事業。
肯尼迪總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有一個開放的、多元的內閣。肯尼迪不願他的內閣閣員完全來自社會的一個階層,因為他不希望自己的內閣是有成見的內閣。為此,他拋開以往自己的人際圈子,在全國範圍內選拔精英,並親自會見了準備委以重用的幾十個人,研究了一些人的著作和資曆,並同全國各地通電話去核對情況,其中最關心的問題是—“他是不是就好說上許多空話?”肯尼迪最初考慮的農業部長就是因陳詞濫調太多而被他放棄的。
肯尼迪麵向全國招攬人才,使得他的內閣成員有著各樣的背景。在用人方麵,沒有安撫派係的人事安排,沒有持不同政見的集團的代言人,沒有對於政治獻金的回報—肯尼迪絕不會人事安排上投人所好,而隻是關心這些人能否稱職。
財政部部長道格拉斯·狄龍,不僅是共和黨人,而且是曾經支持過尼克鬆的人,但肯尼迪並不在意,他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對華爾街的一些人直呼其名的人”,是一個能夠幫助他重振疲軟經濟的人。而狄龍也確實不負所望,在促進自由貿易方麵起到了很大作用,並通過減稅促進了經濟發展。同樣的,羅伯特·麥克納馬拉(福特汽車公司總裁)也是共和黨人,卻被肯尼迪委以國防部部長的重任。把國防部和財政部這兩個最重要的部門委托給共和黨人,這對民主黨總統肯尼迪來說,是一個極富象征意義的事情—這個內閣從一開始,就表現出開放性來。
肯尼迪的開放與包容,使他建立了一個高效率的內閣,雖然僅僅在位3年,美國經濟取得了史上少見的迅猛發展。不論是組織,還是個人,隻有保持開放,才能充滿活力和效率。當我們還是一個學生的時候,要開放自己心胸,多接觸不同的文化和新事物,懂得欣賞不同人和事物優秀的一麵,對於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不要心存偏見。如果能這樣做,等我們以後走上工作崗位,成為領導者,我們就能夠繼續保持一顆容納,學習一切事物的心態,這種心態對我們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打破權威思想的禁錮
《相對論》為愛因斯坦贏得了國際聲譽,他也因此成為了權威,對此,他顯得十分清醒,他說:“我因為藐視權威,命運為了懲罰我,讓我竟然也成為了權威。”“在真理的認識方麵,任何以權威者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
哈佛校訓是“與柏拉圖為友,與亞裏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為了真理,可以質疑自己的老師,可以質疑一切權威。正是這種開放的學術環境,才讓哈佛學術研究稱譽世界。開放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打破權威對自己思想的禁錮。
哈佛的薩默斯校長在北大演講時說:“一流大學最典型的特色是什麼?首先,思想的價值是通過思想者所擁有的品質來判斷的,而不是通過他們的地位來判斷。哈佛大學的教授對研究和教學都有一種開放式的心態,希望他們的學生能做一些創新的東西。當學生做研究驗證某一教授提出的假設或理論時,這個教授當然希望這項研究結果出來後會證實他的假設而不是推翻它。然而,無論研究的結果是什麼,這個教授會堅持認為這項研究很重要,值得一做,值得提出,也值得發表。每一個教授都堅持認為大學的職責就是雇用一流的、最有發展前途的學者加入他們的院係,無論這些學者是否讚同他們的研究成果。”
權威的出現,無論是對於權威的樹立者,或者是膜拜者來說,都是不幸的事情。自視權威者會在自滿中故步自封,或者在權威的光環下失去開拓的動力;對於膜拜者來說,崇信權威讓他們失掉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大大抑製了個人潛能的發揮。正因如此,哈佛才鼓勵學生向老師質疑,而老師也喜歡學生向自己質疑,正是這種學術思想上的開放,讓哈佛的學術研究一直成為哈佛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