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嚴格的要求,就沒有滿意的生活(1 / 2)

沒有嚴格的要求,就沒有滿意的生活

最令人鼓舞的事實,莫過於人類確實能主動努力以提升生命價值。

—美國著名作家 亨利·梭羅

對一切事情都喜歡做到準確、嚴格、正規,這些都不愧是高尚心靈應具備的品質。

—俄國短篇小說藝術大師 契訶夫

林書豪在哈佛大學是校內的籃球明星。就像NBA一樣,各種誘惑隨之而來,有不少女孩想要接近林書豪,Facebook上的邀請更是如雪片般飛來。然而,林書豪有自己的交友原則,他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根據美國法律,21歲以上的成年人才能飲酒。隻要聚會裏有酒精飲料,林書豪就會積極退出。

打球之餘,林書豪並沒有落下學業。在哈佛,大三、大四總是學業最緊張的時候,這讓忙於比賽的林書豪有些焦頭爛額。很多次去客場前,主經濟學的林書豪都會積極找教授補習。除了和其他同學一樣天天上課之外,還要堅持高強度的練習,雖然達不到尖子生的水準,但林書豪的學習成績在班裏也算中上。據他的室友何凱成透露,“他很不容易,除了和其他同學一樣天天上課之外,還要堅持高強度的練習,這讓我很欽佩。而我們總在尋找學習、生活和比賽的平衡點。他知道什麼事對自己是有意義的。對於無意義的事,他是不會去做的”。

在中國打球期間,林書豪給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刻苦努力,他到一個地方,不是先問自己住的酒店位置在哪兒,條件怎樣,而總是先問能不能找到訓練場地,訓練場地條件如何。他每天都保持三次訓練,上午練體能,下午練運球、投籃等技術,晚上再做力量訓練。每天早上6點多起床,晚上10點多睡覺,幾乎沒有例外。

而且在飲食方麵,他也非常注意,嚴格控製自己的飲食,從不吃油膩的食物、不吃豬肉、不吃油炸食品,即便自己再愛吃,他也是一口不沾。據著名籃球評論員朱彥碩說,林書豪會細致到吃雞肉把雞皮全部撕掉,“任何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我都不會碰”,他會堅持即便在參加活動期間,每天也要訓練3次,每次1小時,這對於一名暫時看不到未來的NBA底層球員而言,實屬不易。

2011年夏天NBA停賽期間,林書豪跟隨家人回內地祭祖,無論走到哪裏,都會隨身帶一隻斯伯丁籃球,這是NBA比賽的專業用球。在他幫助東莞隊打亞俱杯期間,每天都抽一點時間自己練球,他說,“我需要保持對NBA的感覺”,因為國際籃聯的比賽用的不是這種籃球。

對於林書豪來說,正是在飲食細節和生活作息上嚴格的自我管理,加上科學係統的訓練,才能夠讓他在激烈的NBA賽場上立足。可以說,如果沒有嚴格的自我管理,就沒有林書豪在NBA的出色表現。林書豪出色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他在哈佛大學的學習是分不開的。哈佛告訴學生,如果不進行嚴格的自我鍛煉和約束,就不能過比較滿意的大學生活。在哈佛,隻有目標明確、有效支配時間的人才會最終獲勝;而利用哈佛寬鬆的學分製度和其他製度的空當吃喝玩樂的學生隻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被無情地淘汰。

哈佛前任校長洛厄爾說過:“遵紀守法不足以使一個社會保持在一個很高層麵,還需要個人行為的標準。它們超脫於法律所能強加的規則之外。一些最重要的美德,正義、審慎、自製和堅韌,並不是轉瞬即逝的東西,它們不可能過時。”管好自己,對自己,對社會都是一種責任,也是我們行走社會的一個重要保證。

那麼,哈佛學生是如何進行自我管理的呢?

1.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

要用一個好的目標和規劃來管理自己。很多人無所事事,誤入歧途,不是因為他們本性邪惡,或者意誌力薄弱,而是因為他們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明確的目標是強大意誌力的來源,也是奮鬥動力的來源。人生有了目標和規劃,就不會出現成績低下、暴力、酗酒等一係列問題。沒有規劃,就沒有動力,沒有成就和幸福感。

2.專注地做一件事情

在哈佛上學期間,比爾·蓋茨的學習節奏讓人吃驚,他經常是一次學上36小時或更長時間,睡10個小時,然後出去吃個比薩,回來繼續學習。為了完成編程工作,有時候,蓋茨會睡在終端前。“他在編寫代碼的時候,會逐漸向前傾斜,直到鼻子碰上了鍵盤,”艾倫說,“在睡了一小時或兩小時後,他睜開眼,看看屏幕,眨兩下眼,然後繼續自己的工作—一種驚人的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