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嚴格的要求,就沒有滿意的生活(2 / 2)

哈佛學生都有一種耐心,一種專注去做一件事的能力。當你看到一個學生可以每天專心念12至13個小時的書時,一定覺得驚訝,但在哈佛校園裏,這是每個人都應該必備的基本功。一個人如果具備了這樣的能力,自然就會養成習慣,把任何一件事做得都比別人好。

3.培養時間管理能力

時間管理是做好自我管理的基礎。哈佛的學生會均衡地進行時間管理,他們能在讀書、課外活動和服務活動等各方麵做到平衡,並且盡力做到最好,從中培養專注能力和耐力。這也是哈佛的學習模式。如果想在哈佛成功地存活下來,就一定要把這套學習模式深深地植入身體、心裏和腦海裏。如此一來,這套模式也將成為平生維持自我競爭力的最佳資產。

4.不要對自己妥協

“一個年輕人每天去酒吧,每次都正好點三杯酒。突然有一天,他跟吧台說,隻要兩杯。酒吧老板有點奇怪,見他沒解釋,也就沒問。第二天,年輕人來酒吧,還是隻點兩杯酒。第三天,第四天也是如此。酒吧老板有一天終於忍不住問他原因,年輕人很認真地說,為什麼現在隻點兩杯,因為我戒酒了。”

哈佛教授羅伯特·基根在課堂上講了上麵這個笑話,大笑之餘,學生們都明白其中的隱喻,每個人對世界都有一個承諾,但事實上總是妥協。而一個聰明的人,會明白自己的弱點,在自己想要妥協的時候,想辦法堅持下去。

5.從內心改變

如果改變隻是外形,而不是內心,這種改變不會持久。要改變現狀,必須先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必須先改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正如史蒂夫·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所說,“我們的本質比言行更有說服力”。“如果我們想讓自己的生活發生相對較小的改進,那麼專注於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即可,但是要產生實質性的生活變化,還要靠思維的轉換”。

6.做事要經過“價值審核”

如果把我們的人生比作一個劇本的話,編寫我們劇本的就是我們的內在觀念、情緒衝動、習慣和行為模式,以及外部社會的影響。很多行為都是在渾然不覺的情況下做出的。如果想要變得優秀,就要為自己進行一場“價值審核”,改掉那些與我們內在價值觀和目標不符合的內容,什麼事值得做,什麼事不值得做,都要先在頭腦中經過一次“價值審核”。

7.別人的錯誤,不是你犯錯的借口

哈佛學生不會因為別人的錯誤而放低對自己的要求,他們隻會把優秀者當成自己超越的對象。

8.不因為原諒而放低對自己的要求

哈佛前任校長洛厄爾說過:“得到原諒的錯誤,得到了別人和自己的寬恕,因此很可能會再重犯。”對於我們來說,別人原不原諒,和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兩回事。這不是說我們要將別人的原諒看得不重要,而是不要把別人的原諒當成自己可以再次犯錯的許可。

9.嚴格要求自己

比爾·蓋茨在一次應邀參加的畢業典禮上,對即將走出校門、踏入社會的青年一代,給出了11條頗具啟發性的人生忠告,其中有兩條是讓學生們從嚴要求自己:“如果你覺得學校裏的老師過於嚴厲,那麼等到你有了老板的時候再回頭想一想。”“學校或許已不再分優等生和劣等生了,但生活並非如此。學校會不斷地給你機會讓你進步,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很多走入社會的學生都發現,社會上的要求比學校要嚴苛多了,而且沒有老師教導,做不到別人的要求,犯一次錯誤就有可能會失掉工作。如果在學校就嚴格要求自己,到了社會上就會適應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