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積極的“自我心像”
在正確評價自己的時候,“自我心像理論”是一種非常簡單而有效的方法。“自我心像”就像心靈的“底片”,有什麼樣的“心靈底片”,就能夠顯現出什麼樣的人生圖像。
“自我心像”是在自我認識或自我意識的基礎上形成的,“自我心像”是自我認識或自我意識的一部分。“自我心像”是根據自己過去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他人對自己的反饋和評價而不自覺形成的。“自我心像”雖然是不自覺形成的,但這種心像一旦形成,人們就依據它去判斷自己,並指導自己的行動,而很少懷疑它的可靠性。
如果你的“自我心像”是一個低能者,你就會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塊屏幕上,經常看到一個無所作為、不受人重視的平庸的小人物。而且,遇到困難時你會對自己說“我不行”,在生活和工作中,你會感到自卑、沮喪、無力;如果你的“自我心像”是一個才能卓越者,你就會在內心深處的屏幕上,經常看到一個做事高效、善於解決問題、深受重用的自我。這樣,在任何情況下,你都會對自己說:“我能行”。抱著這種心態,無論在學習和工作中,你都能夠做得很好。
如何確立正確的“自我心像”,幫助我們提高自信心呢?心理學家提出了一個原則,就是“自我心像”在真實自我的基礎上,稍微高一些。這讓你在製定目標時會更高一些,對自己的評價更積極一些,這些都有助於我們激發自己的潛能。“自我心像”偏低,尤其是低於真實自我,會降低我們對自己的評價,會損害我們的自信心,限製自身潛能的發揮。
畢業於哈佛大學的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通過研究,提出了一個公式:
這個公式顯示了一個人的自我感覺滿足與否,與個人的實際成就成正比,與抱負水平成反比。
如果一個人所取得的成就與其抱負水平相當,那麼他將對自己感到滿意,進而產生積極的自信感、成就感。如果成就小而抱負大,那麼此人將感到不滿足,他可能更加努力地取得成就,也可能放棄努力,從而降低或拋棄抱負。
要達到對自我肯定性的評價,或提高自信心借此提高成就或降低抱負水平。這個公式可以成為調節“自我心像”的一個參考。隻有自信心與成就、抱負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狀態,或一定程度的不平衡,即自信心越強,抱負越大,才有利於成就的取得和自我能力的提高。
自信不是一種證明,而是一種對自我的探索
自信不是要向誰證明什麼,而是出於一種探索自我,挖掘自身潛能的覺悟,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責任。而且,自信也是在對自我潛能不斷探索,不斷挖掘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
海倫·凱勒回顧自己當年考取哈佛的經曆時說:“在我童年的時候,就一直擁有一個‘哈佛’夢。那時,我還是一個幼稚的小女孩兒,然而在參觀完韋爾斯利女子學院之後,我卻語出驚人,宣布自己將來一定要讀大學,而且一定要進入美國的最高學府—哈佛大學。許多人認為我不過是癡人說夢,還有一些人建議我考取一所力所能及的高校,但天生的執拗,讓我抱定了進入哈佛的堅定信念。我不顧親朋好友善意的勸告,執意要與那些身體健康的正常人一決高下。入學時的場景讓我記憶猶新,那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我曾無數次在夢中企盼這一天的到來,如今夢想成真,我終於可以和正常人一起在哈佛的校園裏一同成長、學習。一直以來,我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那些身體健全的人同台競技,一爭高下。這樣做並不是為了證明什麼,而是想通過這種方式,看一看在漫漫人生路上,自己究竟能走多遠。”
在行動中建立自信
自信往往是在行動中建立起來的。例如,我們通過成功做好某件事,發現了自己的潛能,從中汲取自信。例如一次發言成功,學好一個科目,都可以帶給我們自信。通過參加課外活動,認識和發掘自己的潛能,也可以帶給我們自信。
有位哈佛大一學生經過麵試之後,參加了卡普拉演唱組。他知道自己有副好嗓子,但是從來不敢大大方方地在眾人麵前演唱。他參加合唱團之後,不僅克服了羞怯心理,還在公開演出的活動中享受到了很多樂趣。他在這個合唱團待了3年,並於大四那年擔任了團長。畢業前,他向一所公共政策管理研究生院提出申請,他以選舉政治學作為自己將來的專業定向。這些都是合唱團演出的那段經曆為他建立了自信。
身體強壯,靈魂隨之強大
西奧多·羅斯福年幼多病,患有哮喘。為了不受其他孩子的欺負,他在父親真誠的鼓勵下,開始進行身體訓練,並學習拳擊。強壯的身體和拳擊訓練,不僅增強了他的自信,也培養了他堅強獨立的個性。在哈佛,他依舊熱衷於各類體育活動。畢業時,體檢醫生告訴他,應該找個坐辦公室的工作,因為他的心髒有問題。但他無視醫生的警告,仍然喜歡劇烈運動。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之所以熱愛運動,是因為運動給了他一個強健的體魄,把他從幼年因體弱受人欺負的境地中解救出來,他從自身的經驗中體會到,運動對一個人個性塑造的作用。
在他入主白宮後,曾發布了一個指示,每一個軍官都應該證明其具備在三天之內徒步50英裏(1英裏=1609.344米)或者騎行100英裏的能力。“如果在20年內,我們有足夠多的測試,那麼,到20年期限結束時,上述名單中的各位將不會再有大坨的肥肉。”“在我的任期內,這一測試一直被保留著。後來被取消,並不是故意作對,也不是惡意之舉,而是因為軟弱,因為他們沒能理解,如果戰爭來了,事先做好準備就極其重要。”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稱,自己之所以頒布這條指示,是從自己的成功經曆中總結出的人生哲學。“強壯的身體是強大靈魂的實現途徑,沒有旺盛的體力,人將一事無成。久居城市的人們不像久居鄉下的人有那麼多的機會鍛煉身體,從而讓身體變得健康且充沛。但這並不是說他不可以做到。任何年輕的律師、店主、店員或是服務員,隻要他努力去做,都可以讓身體保持健康……任何一個年輕人都有希望把他的身體鍛煉得足夠健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