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先發現與眾不同的自己(1 / 3)

要先發現與眾不同的自己

我們的忠告是每個人都應該堅持他為自己開辟的道路,不被權威嚇倒,不受別人的觀點牽製,也不被時尚迷惑。

—德國著名思想家 歌德

去發現對你最重要的,去探索與眾不同的自己。把你的熱情和愛心點燃,你會擁有驕傲而有意義的人生。

—哈佛校長 德魯·福斯特

永遠不要出賣你的靈魂,靈魂出賣了,沒人會付你錢的。

—惠普女總裁 卡莉·菲奧裏納

當我來到天堂大門前,我不會被問道:“為什麼你沒有像摩西那樣偉大?”或者,“為什麼你沒有像身邊的人那樣出色?”我會被問道:“為什麼你沒有做你自己,沒有跟隨自己的心?”

—猶太諺語

在高中生威廉的眼裏,離家15英裏外的哈佛大學是一個“極其誘人的地方”,那裏有“豐富的資源”,以及“來自全世界的教師和學生群體”是“美國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然而從街坊鄰居口中,他聽到的是關於這所學校另一個版本的定義:哈佛是一所“別人的學校”,它屬於那些讀得起預備學校的富家子弟,“從來不是為我們這種窮人而設立的”。

他就讀的教會學校的老師甚至告訴他:“哈佛裏麵到處都是富得流油的勢利眼,他們沒有信仰,如果你去了哈佛,一定會丟掉自己的靈魂。”

高中畢業前夕,一次偶然得到的麵試機會,讓威廉親身見識了15英裏外的哈佛生活。一天一夜的參觀,徹底改變了威廉對“哈佛”的印象,這裏甚至比自己原來的想象更好,這裏有很多高素質的年輕人,許多人雖然富有但並不勢利,各種思想和觀點在這裏彙集碰撞,對於一個渴望追求知識的年輕人來說,那裏就是最好的天堂。回到15英裏外的家裏,威廉做出了自己的決定:要到哈佛大學讀書。

這樣的想法“嚇”到了他身邊的人。連續兩位老師拒絕為威廉寫推薦信,並且他們極力勸他不要申請哈佛:“你會因為貧窮而被排斥,格格不入,被迫退學,在那個隻屬於富人的地方,失去自己的靈魂。”

最終威廉說服了曆史老師羅伯特·奧布萊恩為自己寫推薦信。他憑借自己優異的成績和突出的曲棍球特長,同時被布朗大學、波士頓大學和哈佛大學錄取。而且,由於他在學業和運動方麵表現出的天賦,他獲得了哈佛的獎學金。

曲棍球原是威廉生命中第一重要的東西,他曾在當地冰上曲棍球錦標賽上創下救球最高的紀錄。在他踏上行程之前,他的老師奧布萊恩叮囑他:“你將會在哈佛學到很多東西,但是要記住,你也完全有資格,去教教那些人一招兩招的。”

這位老師還送給他一個裝裱起來的紀念框,上麵寫著一句話,“不要讓痞子把你打敗”。走進新生宿舍,在這一堆衣著華麗的富家子之中,威廉像是來自另外一個世界。

這個時候,他慢慢開始明白為什麼他的老師會口口聲聲宣稱這裏“會讓人失去靈魂”。有一次,他的同學小心翼翼地走到他身邊,向他的衣服裏麵看,想要瞥到標簽。威廉明白,如果讓貧富差異的刺激和攀比之心主宰自己,那麼他將付出的代價就是失去自己。“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在這裏保持我的身份,繼續做我自己。”

當別的同學在那些會費昂貴的學生俱樂部暢談未來的時候,威廉也開始尋找自己的立足點。他加入了校曲棍球隊,並代表校隊打贏了幾場比賽。他選了人類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獲得社會關係專業學士學位。

威廉選擇了充實而又充滿挑戰的生活。在室友的記憶裏,威廉不是出現在圖書館,就是在去打工的路上。雖然贏得了獎學金,但是為了支付學費和教材費,威廉每個星期工作12個小時,打掃宿舍和辦公室。盡管如此,他還是在時間上領先於自己的同學,在大四一開始就完成了自己的畢業論文。

如果不是在教育學院辦公室打掃衛生時,偶然從地上撿起一份該學院的招生簡章,威廉也許會像同學們想的那樣,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看了教育學院的招生簡章,他決心進入教育學院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後,他被導師喬治·戈爾瑟斯為他推薦的一份“大學錄取官”的工作吸引住了,從1972年開始,威廉正式進入哈佛大學招生辦公室工作,並於1974年開始擔任招生負責人。

在自己的崗位上,威廉為很多當年像自己一樣貧困的優秀年輕人提供了入學機會。他建立起更為有力的、覆蓋麵更廣的獎學金、助學金製度,給予貧困家庭更多補助,並每年指派40多名錄取官,飛往美國乃至世界各地,為那些貧困的年輕人提供入學機會。

威廉改變了人們對哈佛的看法,由於他對推進教育公平不遺餘力的工作,美國媒體也評論說,“威廉重新定義了哈佛大學”,這位被前校長稱為“哈佛大學的良心”的人,同時也是“整個美國大學招生錄取界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