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找好了,就要開始‘組團隊’。在‘組團隊’的過程中,要找到跟你誌趣相同而又能互補的人。簡單說,就是要找一個喜歡你的想法,善於提問,還願意跟你從早到晚耗在一起的人。最後這點很重要,每次我問到正在創業的人每周工作多少小時,根據他們的回答,目前的記錄是最少80,最多120。所以這個創業夥伴需要是一個深更半夜裏我也可以拿著比薩去敲門(說‘嗨,我有個很酷的想法’)的人。”
上麵是哈佛實驗室裏一堂創業課,從這堂課裏,我們可以看出一些創業活動的雛形。所謂“問問題”,就是確定企業的核心業務和發展戰略,“組團隊”就是組建企業的創業團隊。課堂上幾個小時展示的成果,是同學們在課堂之外三個月辛勤的努力,在這三個月中他們熟悉了創業的流程,學會了如何將自己的知識運用到創業實踐,並且積累了團隊合作的經驗,培養了管理能力和領導能力。
通過創新實驗室,哈佛希望把學生們的創意和創業結合起來。一個有創新能力的人,不僅能想出好的創意,而且能夠把自己的創意變成現實,把創新變成成功的創業。
1.培養想象力
哈佛錄取學生的標準除了學習成績外,好奇心、創造力是很重要的一課。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象開始的”。可以說,沒有了想象力,人類就不會有創造。如何培養我們的想象力呢?
⑴為了有效地鍛煉自己的想象力,可以經常想象自己所不了解的一些事物的細節。比如在隻知道一個故事的梗概時,不妨盡可能地多去揣想一些它的具體細節,盡力把它“填充”為一個有血有肉、完整、生動的故事。
⑵可以多參加一些需要發揮想象力的競賽與遊戲活動。這對於培養與訓練擴充想象能力很有好處。另外,經常看看電影、電視,以及欣賞包括漫畫在內的各種文藝作品,也可以使想象力得到有效的訓練。
⑶保持兒童一樣的想象力。兒童的想法不受任何社會觀念的影響和束縛,一般都富有想象力。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生活中逐步學會了各種各樣的“規則”以後,這種天性便很容易在長大的過程中越來越弱。正如著名的西班牙畫家畢加索所說:“每個兒童都是藝術家,關鍵是他長大後如何才能仍然是一個藝術家。”當你感到自己的想象力不強時,不妨多同聰明伶俐、善於想象的小孩接觸,也許會讓你受益匪淺。
⑷訓練自己的右腦。1981年羅傑·斯佩裏因為發現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半球,各有不同功能,而獲得諾貝爾獎。斯佩裏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們的左腦職司邏輯、線性及分析性思考;而右腦則控製想象力、創造力及衝動性思考。左右兩半球雖然各司其職,但運作相輔相成。例如,當我們想到某人時,右腦的運作使我們想到他的臉,左腦則使我們聯想到他的名字。
進入大學之前,我們在高中所受的教育,鼓勵的是左腦的活動(例如記誦一些已發生的事實,然後來填寫試卷),較少鼓勵右腦的活動(創意思想等)。結果是,我們左腦的發展勝過右腦的發展。要培養自己的想象力,就要多使用自己的右腦,促進右腦的發展。
2.突破傳統的束縛
哈佛前任校長洛厄爾說過:“這個世界比以前任何時期都更可塑。更少被它固有的傳統束縛。她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也更容易走上新的道路。那些站在文明進步最前列的人,不是隨著人群一起大呼小叫的人。”對於年輕人來說,麵對新技術、新環境、新方法,要開闊自己的眼界,敢於突破傳統的束縛。很多創新成果都是在突破舊傳統中誕生的。
3.進步是創新的前提
雖然創新要麵臨一定風險,也可能會犯一些錯誤。但是創新的本質是成長,要以進步為前提。創新的一條原則是:在你有把握做得更好之前,不要破壞任何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