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Facebook發展迅猛,很快就成為和Google等量齊觀的互聯網公司,市值過千億,很多人都在質疑年僅23歲的他是否足夠成熟來經營它?紮克伯格卻回答說:“其實它也沒有那麼大,我從來不想運營一個公司或者企業,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用戶的體驗上,總想怎樣能給他們帶來革命性的便利。”
無論公司多麼大,事情多麼多,紮克伯格牢牢把握一點,把自己的興趣同應用結合起來,用自己的技術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這讓他在眾多紛繁複雜的事情中舉重若輕,很好地掌控Facebook的航向。
如果你想像紮克伯格和比爾·蓋茨那樣成功,就要像他們那樣,嚐試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這不僅可以帶給我們成功,同時也可以帶給我們幸福。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朱棣文對哈佛學子說的那樣:“興趣愛好固然重要,但是你不應該隻考慮興趣愛好。當你白發蒼蒼、垂垂老矣、回首人生時,你需要為自己做過的事感到自豪。物質生活和你實現的占有欲,都不會產生自豪感。隻有那些受你影響,被你改變過的人和事,才會讓你產生自豪感。”
興趣讓學習變主動
哈佛大學前任校長勞倫斯·薩默斯認為:“興趣是學習力中最充沛、最快樂、最輕鬆、最美好、最活潑的品質。在興趣的引導下,你會精神振奮、思維活躍、目標專一、不知疲倦地執著追求。哈佛有一項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他所學習的科目有興趣,那麼,他的學習積極性就非常高,就能發揮他全部力量的70%-80%;反之,積極性就會很低,隻能發揮他全部力量的20%-30%。”
易趣網的創始人邵亦波,曾在哈佛大學商學院讀MBA,獲得哈佛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雙學士學位。曾因十多次獲得過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跳級進入哈佛大學並獲全額獎學金而被稱為“神童”。邵亦波很小的時候,身為中學數學教師的爸爸邵振平就開始讓他接觸數學了。但是考慮到孩子愛玩的天性,他設計了各種與眾不同的方法。
他精心從各種渠道收集了許多趣味數學題,既生動又有趣,做起來就像玩遊戲;他特意把做題的時間安排在吃飯、散步或者洗澡時,讓兒子在輕鬆的情境中不知不覺地進行數學學習。為了讓邵亦波對數字更加敏感,父親想出了一個辦法:用撲克牌來做數學題。他將撲克牌中的J做成11,Q做成12,K做成13。這樣,整副撲克牌加在一起的數字是364。父親讓邵亦波每天將整副撲克牌從頭到尾相加10次,有時還將撲克牌抽出一張,讓他把剩餘的撲克牌相加起來,用得出的數字來推算那張是什麼牌。邵亦波常常算著算著就糊塗了,被那些眼花繚亂的數字搞得昏頭漲腦。但慢慢地,他對數字越來越敏感,思路也越來越清晰,居然能在10秒鍾之內將50多張牌全部運算完,而且絕對正確。
在父親耐心、正確的引導下,邵亦波在數學方麵的天賦越來越顯現出來。上小學後,他每次考試都在班裏排第一名。11歲那年,他參加了首屆全國“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競賽,在參賽的150萬人中獲得了金牌;考入上海華東師大附中後,他先後在全國中學生數學競賽中獲得了十多次特等獎和一等獎,成為中國中學數學競賽的明星選手。
想要在學業和未來的事業上做出成績,我們就應當嚐試利用學校的平台,發現自己的興趣點,把學習變成一件充滿趣味的事。不管做什麼事,都努力從中發現樂趣,這種習慣會讓我們受益終生。
興趣是一種生活態度
眾所周知,富蘭克林·羅斯福是哈佛人的驕傲,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但鮮為人知的是他也是一位集郵大家,而且還是一位高產的郵票設計師,一生共設計了183枚郵票,其中8枚還獲過獎。羅斯福設計的第一枚郵票是“南極探險”郵票。羅斯福的好朋友伯德在準備南極探險的時候發生了資金短缺,羅斯福決定親自設計、發行一枚南極探險的紀念郵票來資助伯德。他要求美國郵政將貼有這枚紀念郵票的信件投遞到美國在南極的小美洲基地,蓋戳後寄回,作為一個集郵老手,總統深知集郵者會為一個珍貴的南極基地紀念郵戳而慷慨解囊,於是,這種加蓋“小美洲”紀念戳的實寄封收費53美分,其中3美分是南極探險郵票的麵值,另外50美分是“蓋戳費”,全部用於讚助伯德的南極探險。
不集郵的伯德怎麼也想不出這樣的籌款高招,他對羅斯福表示了萬分的感激。當然,作為回報,羅斯福則要求伯德“順道”帶回一個實寄封。
和羅斯福一樣,很多偉大人物除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之外,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這不僅可以緩解工作帶給他們的巨大壓力,而且還可以陶冶性情,為他們的生活平添樂趣。例如丘吉爾不僅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他還是一名畫家、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對於我們來說,找到自己的興趣點,不僅可以促進自身全麵發展,幫助我們取得學業和事業上的成功,還可以讓我們享受更多的生活樂趣。正因如此,哈佛在招收學員時不僅看重他們的內心興趣,也鼓勵他們跟隨自己的內心興趣安排自己的大學課程。他們認為這對學生將來的成功和幸福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