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這位學生總結道,“教學意識”常常是教師們的熱門詞彙,但其實從學生的角度看,“發問意識”也應該成為一個熱門詞彙,有問才有答,“教學相長”有的時候或許也可以這樣解釋。“發問意識”是獨立思考問題的起點,善於問問題的人,更能夠把握住問題的本質。愛因斯坦曾說過:“隻有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衝動。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思考比答案更重要
思考比答案更重要,隻知道記答案,而不懂得思考的人,是永遠學不會思考的。那些在各行業做出一流成績的人,總是十分注重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
愛因斯坦在14歲時,能夠自學幾何和微積分,在自學中一旦遇到困難,總是細心琢磨,反複思考,直到實在算不出來時才向別人請教:“給我指個方向吧!”但是不等人家開口,他就提出要求說:“不要把答案全部告訴我,留著讓我思考!”後來,他成為了一位傑出的科學家。當人們讚譽他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時,愛因斯坦笑著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基辛格每日必看的兩份報紙是《紐約時報》和《波士頓環球報》,但他從來不看社論,他要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靠著獨立思考,基辛格成為美國著名的政治家、國際問題專家。
不要害怕與人爭辯
11歲的比爾·蓋茨,心智已經快速成熟起來,這個時候的他,總喜歡拿一些深刻的問題,比如外交、經濟以及人生方麵的問題“為難”自己的父母。“他對於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特有的想法。”老蓋茨說,“這個家族的人都知道不要和比爾爭來爭去,因為他總會贏,爭來爭去不過是浪費時間。”問題的重點不在於爭論的輸贏,而是在於與家人爭論,說明年紀輕輕的比爾·蓋茨已經開始有自己獨立的見解了,這對他後來的成功至關重要。
真理越辯越明,哈佛大學前任校長洛厄爾說過:“人各不同,必定不同,也應該不同。義不容辭地正確思考是每個人的責任。跟大多數人一起錯誤思考,與獨自犯錯一樣糟糕,往往更加糟糕。”不要害怕與人爭辯,與人爭辯是懂得獨立思考的表現。
獨立思考是成長的標誌
獨立思考是成長的標誌,獨立思考是獨立人格形成的基礎,隻有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獨立的人。獨立思考,意味著要自己作決定,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獨立思考是一個人踏入社會、獨立生活的必備條件。2005年12月被哈佛提前錄取的杭州外國語學校楊露子的父母在談到女兒教育時說:“孩子的潛能非常大,不要老是去要求怎麼樣,應該發揮孩子自己的個性,讓她獨立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