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宿舍裏開始做生意(1 / 2)

在你的宿舍裏開始做生意

我在哈佛最難忘的回憶之一,就是1975年1月的一天,我從宿舍樓裏給位於阿爾伯克基的一家公司打了一個電話,提出想向他們出售軟件。對方說:“我們還沒準備好,一個月後你再來找我們吧。”這是個好消息,因為那時軟件還根本沒有寫出來呢。從那個時候起,我日以繼夜地在這個小小的課外項目上工作,這導致了我學生生活的結束,以及通往微軟公司的不平凡的旅程的開始。

—微軟創始人 比爾·蓋茨

新生入學季節,一位哈佛教授在《波士頓環球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叫“為了找到好工作現在要做的20件事”,為哈佛大學生度過大學生活提出了一些建議。這些建議,凝結了許多長期在哈佛執教的教授們的經驗。其中有一條是建議大學生在宿舍裏嚐試做生意:“在你的宿舍裏開始做生意。雅虎、穀歌都會爭先恐後地購買你設計出來的網站。穀歌本身就可以歸功於大學宿舍裏誕生的買賣。”

從上麵這條建議我們可以看出,哈佛教授鼓勵學生積極在校創業。他們希望同學們能夠在課堂之外,利用業餘時間嚐試去做一些生意,提高自身的創業素質,積累創業經驗。比爾·蓋茨也曾在哈佛電腦課上鼓勵學生們利用課餘時間從事某個項目,並調侃當年如果微軟創業失敗,自己就繼續回哈佛念法律。他的講話激發了台下很多學生創業的激情。馬克·紮克伯格就是在他的鼓勵下,毅然離校創建了Facebook。

紮克伯格是哈佛大學心理係的學生。在哈佛他有一個外號叫“程序神人”,因為一有時間,他就會坐在電腦旁編程。他有很多創意,大都與互聯網有關,他希望通過網絡把更多的人聯係起來。為了方便自己工作,他在哈佛柯克蘭宿舍樓的寢室裏,放了一塊2米多長的白板。這種板是電腦高手用來激發靈感的工具。紮克伯格常常在上麵寫寫畫畫,畫完之後低頭思索一陣,然後塗掉,拿起筆再重新開始。不對著白板演算的時候,他就會坐到書桌上的電腦前,沉浸在屏幕上呈現的計算中。他花了大量時間編寫軟件,甚至工作到廢寢忘食的地步。

2003年9月,他計劃編寫一個“課程搭配”(Course Match)的程序,目的是幫助學生們根據別人的選課情況來確定自己的課程表。隻要在網頁上點擊一門課程,就能發現誰報名選學這門課;或者點擊一個學生的名字就能看到他選擇了哪些課程。很快,有數百名學生開始使用“課程搭配”。哈佛學生覺得這種以人定課的選課方式相當獨特,紮克伯格編寫的程序正是他們想要的。

但是“課程搭配”的使用者並不是都乖乖地用它來選課,反而是更希望通過它知道鄰桌的美女同學都選了哪些課,自己也跟著選擇相同的課程,以便有機會與美女搭訕。雖然這有些違背紮克伯格的初衷,但同時也激發出他的靈感,這讓他看到了學生之間存在著大量的社交需求。於是他索性建立一個社交性網站“Face mask”,但他沒有學生們的照片等個人信息。為此他在一天夜裏入侵了學校的數據庫,獲取了數據庫裏存儲的學生照片。他把這些“黑”來的照片放在自己設計的“Face mask”網站上,當時的點擊量超過了2.2萬次。

哈佛大學對他的行為非常不滿,關閉了他的網站,並給了他一個“留校察看”的處分。紮克伯格為此公開道歉,並且在校報上公開表示“這是不適當的舉動”。不過,紮克伯格出自好玩的這個網站,後來一直被學生要求發展成一個包含照片與交往細節的校內網站。紮克伯格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高興,並且決定如果學校不幹的話,他要自己幹,他將會建一個比學校更棒的網站。

紮克伯格與他的兩個室友一同研究,把網站定位為哈佛校友聯係及溝通的平台。他們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就搭建了全新的社交網站Facebook(臉譜)。2004年2月,Facebook正式對外推出,立刻橫掃哈佛校園。當月,就有超過半數的哈佛本科生成為Facebook的注冊用戶。兩個月後,Facebook的影響力已經遍及所有常春藤院校和其他一些學校,注冊人數很快突破了100萬。

Facebook網站注冊人數越來越多,當年年底紮克伯格索性效仿比爾·蓋茨,從哈佛大學退學,專心致力於Facebook網站開發。

在哈佛校園裏麵,有一種創業的文化。如果哪個學生,能夠像紮克伯格那樣,開發出一種風靡一時的產品,往往會被同學們認為是一件很酷的事。哈佛處處都能發現充滿激情的“學生創業家”,他們既是技術上的天才,又有很強的商業眼光,如果你指著一個在宿舍裏搞項目的學生,說他就是下一個比爾·蓋茨,人們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大驚小怪,即便是紮克伯格的舉動,在當時也並不是多麼值得一提的事,他不過是哈佛宿舍中為事業拚搏的眾多學子之一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