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時間管理,課堂課外兩不誤
不會管理時間,就什麼都管理不好。
—現代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
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
—英國博物學家、教育學家 赫胥黎
每個人的生命隻有一次,如果能夠正確運用,一次足矣。
—英國諺語
一旦成為哈佛大學的學生,便會得到一份安排縝密的學習計劃、鍛煉表格和校內政治文化活動安排。哈佛的學生要首先弄清楚,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什麼是選課、什麼是必課,然後再根據個人特點確定整個學期的學習計劃。
正如一位哈佛大學畢業生所說,“起跑線已經畫定,落後的人會吃盡苦頭。你沒有別的選擇,隻有沿著別人鋪的鐵軌跑,而且以‘不是你自己選擇的速度’飛速奔跑。否則的話,你會被甩出去”。
在哈佛,隻有目標明確、有效利用時間的人才會最終獲勝。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裏斯坦森,曾在哈佛商學院畢業典禮上發表一場演說,被譽為哈佛商學院畢業前最重要的一課。他在演講中說道:“沒有時間管理就沒有效率,沒有效率就沒有成功。”
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稀缺品,對於哈佛學生來說更是如此。不僅有大量的學業要完成,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這麼多事情,不做好時間管理怎麼能完成?在哈佛,教授們會時常提醒學生們要做好時間管理。哈佛緊張的學習生活,也為學生們磨煉時間管理技能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做好時間記錄
美國著名的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認為要管理好時間,首先要明白自己的時間花在哪裏。他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提到,“要管理好時間,一個好的辦法就是做時間記錄,記錄一下自己每天的時間都花在哪裏。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人們對時間的感覺往往是不可靠的。這一點在心理學上已經得到證實。如果把人關在房間裏,不讓他看到外界的光線或黑暗,那麼他很快就會失去對時間的感覺。即使在黑暗中,絕大部分人尚能保持對空間的感覺;可是就算開著燈,在一間與外界完全隔絕的房間裏待上幾個小時之後,絕大多數人都估計不了自己已在房內待了多久。所以,如果我們僅僅依靠自己的記憶,恐怕就說不清楚時間是怎麼花掉的。”
這點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十分常見。以為自己兩個小時可以完成一件事情,結果要花上五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以為玩半個小時遊戲就可以停下來,結果常常把半天時間都搭進去。要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就要做好時間記錄,像記賬一樣,把自己每天的時間使用情況都記下來,看看自己的時間是怎麼花掉的。並且要分析自己的時間記錄,看看上麵哪些事情是可以劃掉不用做的,或者是花費更少時間去做的,看看有哪些本來重要的事,卻沒有記在上麵,沒有花時間去做。經常記錄時間,我們就會增強對時間的感覺,更加珍惜自己的時間。正如彼得·德魯克所說的,那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其他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他們懂得自己的時間是怎樣消耗掉的,所以非常珍惜自己的時間,知道做什麼事,該花費多長時間。
確定時間的價值
哈佛商學院霍華德·斯蒂文森教授認為,要做好時間管理,首要的是確定時間的價值。他在哈佛有一門“在人生框架下構建你的事業”的綜合課程,其中有一點是和學生探討選擇背後的時間和精力成本,“做一些選擇也許很簡單,因為所有選擇都有著相似的價值,因為我們沒有認真做功課,所以才讓自己陷入無法取舍的地步。”霍華德教授所講的做功課就是權衡利弊,做出最有價值的選擇。
關於時間的價值,霍華德教授在與他的學生艾瑞克聊天時,有一個很精彩的闡釋:“一盎司黃金和一盎司鉛雖然擁有相同的重量,但他們內在的價值不同。同樣,花一個小時和你女兒談心的價值絕對與同朋友打一個小時籃球的價值不同。花一小時準備職業技能考試的價值也和參加一小時的義工活動或重新油漆車庫的價值不一樣。”艾瑞克接著老師的話題引申道:“是商品市場決定了黃金、鉛的不同價值,而如何確定你自己的一小時的時間價值則完全由你自己決定。”
那我們如何確定時間的價值呢,霍華德教授給出了以下幾個方法。
1.區別需求和欲求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需求或者欲求,並為它們分配合理的時間和精力。大致來講,滿足需求要比滿足欲求的內在價值高一些。例如,定期抽出時間給自己充電就是需求,辛勤工作為了讓自己有地方住也是需求,但是兩班倒拚命掙錢買這個區最大的房子就是欲求。我們的目的並不是把需求和欲求分開,而是要提醒自己在選擇過程中分配好兩者的權重,把時間更多地花在滿足需求上。
2.認清投資成本和機會成本
隻要選擇就會有得失,你都要支付兩種成本。一種是投資成本,你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另一種是機會成本,你放棄其他選擇以及可能性。在做每一項選擇之前,我們都要比較一下這兩種成本,這樣我們才能做最有價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