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會有意義地玩(2 / 2)

觀察肯尼迪的大學生活,你會發現他有相當大一部分時間都是在“玩”。參加橄欖球比賽、組織春季舞會,與同學列姆·比林斯“天真之旅”,參加斯皮俱樂部,與哥哥、父親的歐洲遊學……在這一連串的課堂之外的遊玩中,他了解了世態人心,曆練了社交技巧,培養了解決問題的智慧,磨煉了心智,還取得了學業的豐收—完成了一篇高質量的畢業論文,而且還以此為基礎出版了自己第一部暢銷書,為日後的政治生涯做了很好的鋪墊。

也許有些人認為,學業是自己的頭等大事,做其他事會對自己的功課不利。有些同學認為,每個星期在課堂上坐上十幾個小時,其餘時間待在宿舍裏獨自學習,這就是大學生活。但這樣的人在哈佛過一段時間就會減少,甚至是消失。肯尼迪為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學習不一定非要寒窗苦讀,還可以很有趣,成長過程不一定都是很艱辛的,也可以是很享受的。社交場合上長袖善舞,運動場上奮力拚搏,背上行囊,和好朋友一起暢遊世界,觀察風土人情,積累生活經驗……這些都是學習。而且這些活動不僅能夠陶冶性情,還能夠讓我們學到真本領。

一位哈佛學生這樣介紹課外活動的“玩”,對自己學業的幫助。

我在劇團裏擔任舞台設計還有一些技術方麵的工作。剛入校時,我沒有料到自己在戲劇社和實驗劇院參加的課外活動,竟然與我的學業建立起聯係,並且居然對我產生了那麼大的影響。我主的專業是曆史與文學。有一次,我們在課堂上討論阿爾比最近的兩部戲劇的組織結構與19世紀的戲劇有何不同。在此之前,我曾經在實驗劇院編排過一台阿爾比的戲劇。因此,與同學們交換對阿爾比戲劇的看法與理解時,我感到很愜意。

我說這些不是為了炫耀。不過,畢竟因為我參與了戲劇社的活動,將阿爾比的戲劇反複琢磨,又實實在在地將它搬上了舞台,才能夠比我的老師對阿爾比作品的結構有更多了解。當然了,她也很不錯。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殊途同歸吧。對我而言,所有一切都要歸功於在戲劇社參加的活動。

哈佛大學教導它的學子們,學要盡力,“玩”也不能忽視,哈佛人的“玩”,不是單純的休閑娛樂,而是有利於自己的愛好、興趣發展,有利於發展自己人格的“玩”。這不僅不會背離教育使命,而且還會給教育使命以支持。

一位愛好寫作的哈佛學生通過寫作來減壓。“在哈佛學習,壓力是有的,但不是每一天都有。一般在期中、期末考試之前,我並不否認這個事實。同時,參加課餘活動會增加課業的壓力,但是所做的都是自己喜歡的、願意做的事,反而減壓了。對我來說,寫作就是一個很好的減壓方法,學習本身就是一個耗時又充滿樂趣的過程。盡管有時會遇到瓶頸,但當突破後,壓力會釋放出來。”

由此可見,玩與學習不是完全對立的,關鍵要看你怎麼玩。有意義地玩,高雅地玩,不僅不會影響學習,而且對學習有極大的幫助作用,對一個人人格獲得完善有益而無害。所以聰明的學生不僅不拒絕玩,反而更會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