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個孩子念大學住在學校宿舍裏,想通過飲食和中藥調理都不是很方便,所以我就教了她一套有寧神定誌、平衡體內陰陽、抑製體內過盛陽氣作用的有氧拳擊操,告訴她早晚各練習一遍。這套操的具體練習方法是:
第一步,身體挺直站立,右腳不動,左腳向前邁一小步,手臂屈肘90°,一手在前一手在後,與肩膀呈一條直線。將左腿用力繃直,同時帶動腰部向前發力,用左肩帶動左臂向前揮拳。
第二步,右腳向前邁一小步,同時身體重心前移,左手握拳由下向上出拳,盡量將手臂向上抬舉,使左勾拳盡可能長一些。右腳向後邁一步,雙腳分立,右手握拳,雙腿稍向前用力的同時帶動腰部發力,使打出拳的手臂與肩膀形成一個弧線。
第三步,雙腳分立,與肩同寬,將身體重心放在腳跟,一腳向上抬起,抬膝的同時上身微微向後仰,用腳踢目標,同時將手臂用力向前出拳。將雙腳變換位置,重複相同動作。
第四步,雙腳平行開立,右腿屈膝90°,大腿與地麵基本保持平行。左腿向前伸直,腳跟可著地,將雙手平舉以保持身體的平衡。將雙腳變換位置,重複相同動作。
第五步,挺胸抬頭,左腳略向後移小半步,身體略向左,下頜略向內收,雙手握拳置於鎖骨前方。先將左臂伸直向前揮拳,同時將身體轉到正麵,右臂肘部向外側伸,然後再將手臂收回,重複此動作8次。變換雙腳的位置,換右臂重複相同動作8次。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這個小姑娘又跟媽媽一起來過一次,她告訴我練了一段時間這套拳擊操之後,她的身體狀態已經比以前好多了。
對於陽盛體質的人來說,除了我交給小姑娘的這套有氧拳擊操外,還可以通過花樣跳繩這樣的散陽運動來散去體內過剩的陽氣。
花樣跳繩:雙手交叉跳繩,雙腿並攏同時起跳,雙手持繩子在頭頂迅速交叉,當雙腳跳過繩子之後,雙手歸為起始體位。將跳繩正常向前搖動兩次,身體隨之跳起、落下,然後將繩子向右邊空搖一次,搖動的過程中身體也向右轉動180°,隨之跳兩次繩。如此循環,直至身體回到正麵為止。進行彈簧跳,腿腳並攏,將身體重心移到前腳掌,使腳跟離地。利用前腳掌的力量向上跳動,想象雙腿的肌肉充滿彈性,反複彈簧一般。雙腿並攏,搖動繩子的同時,先向左邊跳30~40厘米,然後再向右跳30~40厘米,如此反複進行。橫向分腿跨跳,將雙腿並攏,始終繃緊,向上跳起的時候雙腿在空中橫向分開,然後保持分開的姿勢落回地麵。再次向上跳起後,雙腿在空中並攏,然後保持並攏的姿勢落回地麵。
此外,有口臭的人還可以通過中成藥和食療來調理。具體方法如下:
中成藥:清胃黃連丸,一次1丸,每日2次。
食療:桂花8克和粳米50克一起熬煮成桂花粥,每日食用1~2次;山楂6克,黃連、野菊花、薄荷各3克,丁香1.5克,一起煎水代茶飲用;用苦丁、鮮檸檬片或山楂其中的一種,用沸水衝泡代茶飲用。
5.益氣補脾養生法,氣虛體質不必怕
中醫認為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能源。這種物質就像我們銀行裏麵的存款,我們如果每月向銀行賬戶裏存入收入,並定期從裏麵取出維持生活所需的費用,賬戶裏能夠維持收支平衡,那麼我們的家庭財政狀況就是良性的;但是,如果隻是一味支取卻從不存入,那麼存款就會日益減少,最終彈盡糧絕,家庭財政就會出現大問題。人如果髒腑功能低下,要源源不斷地使用體內的氣來彌補因髒腑功能低下引起的諸多不適,又不能生產出足夠的氣來補充使用掉的部分,人就會出現因體內熱量不夠、缺乏溫煦、怕冷畏寒引發的肌肉筋脈無力、心髒跳動無力、免疫功能低下等不適,輕者體質不佳易患感冒,重者則會出現髒器下垂等問題,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
退休前,我曾經給一位患有胃下垂的大學老師看過病,當時他的年齡並不大,但是病情已經相當嚴重了。會造成這樣的情況,主要是他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苦難時期,先天不足不說,成長期的營養也不是很好。加上工作後整日忙於教學和伏案做研究,過度勞累又缺乏運動,過度地透支身體,最終造成了重疾纏身的嚴重後果。
當時我給他的建議是一定不要受寒,注意保暖,並適當食用一些溫補的食物,比如黃芪羊肉湯之類的,同時注意勞逸結合,增強髒腑的“造氣”功能,將虛弱的氣補回來。針對他經常熬夜寫教案、做研究的情況,我特別提醒他一定不能再熬夜了,必須確保睡眠質量,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促進他的身體補足氣,慢慢進行自我修複。
可惜的是,這位熱心工作的老師並沒有認真去實踐我的這些建議,最終在四十歲出頭的年紀就去世了。後來他的妻子也來找我看過病,說他也認真調養過一段時間,那時他的身體確實大有起色。隻是後來因為工作太忙,沒有堅持下去,最後帶著後悔沒有聽胡大夫話的遺憾走了。
氣虛體質的調理要點從補足正氣入手。針對氣虛體質的特點,我總結了一套益氣補脾養生法,具體辦法如下:
保暖加溫補。春秋兩季晝夜溫差大,氣溫變化也大,因此要注意隨時加減衣服,防止受寒;冬夏兩季的氣溫變化沒有春秋劇烈,這種情況下冬季溫補、夏季平補,能有效補益身體不足的氣,幫助身體恢複健康。
勞逸結合。《素問·上古天真論》更加明確地指出勞作應當“形勞而不倦”。氣虛體質者在勞作時應當保持一定的限度,才能使氣機升降正常,氣血陰陽平衡,增強髒腑的“造氣”功能。而在休息時,也應當適可而止,不要“好逸惡勞”,整天不是坐在電腦前一動不動,就是躺在床上看電視,或者將日程表排得滿滿的。過度的娛樂會讓身體機能退化,同樣為健康敲響警鍾。所以,在生活中要注意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結合,不要做身體不能負荷的體力勞動,並且將休息變得多樣化,如通過欣賞音樂、下棋、散步等方式放鬆身心,不要一味躺在床上睡覺。
遠離風寒。氣虛體質者除了在春秋二季做好保暖準備,在日常起居中還應避免遠離風寒。氣虛體質者特別容易出汗,稍微一活動毛孔就會張開,如果經常處於風寒較大的地方,寒邪之氣就會進入身體,加重氣虛症狀,甚至會誘發相關疾病。因此,氣虛體質者應隨時注意避開可能會感受風寒的地方。例如,在睡眠或靜坐時不要坐在打開的窗戶或門附近,以免被穿堂風和直吹風吹到;開風扇或空調時,不要對著人體直接吹,而是要將風力分散;乘坐交通工具時,在風比較大或車速較快時,盡量不要開窗或隻開一點;冬天洗完澡後,不能立刻出門,而是等到頭發完全幹透後再出門。這些方法看似平常,卻常被人忽視,不過相信看過的人一定會心領神會,舉一反三,將其運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麵麵。
提高睡眠質量。睡眠質量差,身體免疫力就會降低,特別是原本就體弱多病的氣虛體質者更易成為疾病的“追隨者”。睡眠具有養氣的作用,相傳在華山,一個叫作陳摶的道長就是在睡眠中成仙的。這個故事雖然隻是傳說,但自古以來道家就將睡眠視為成仙的因素之一,足可以證明睡眠對養生的重要性。因此,氣虛體質者也應當將睡眠納入養生的日常表中。
最後我還要說的是,近幾年在臨床治療中,我發現氣虛體質最容易出現在一些年輕女孩子的身上,原因是她們為了好看經常盲目地節食減肥。我治療過一個舞蹈演員,就是這種情況,本來很健康的她,減肥成功的同時身體也變成了標準的氣虛體質,經常生病。還有一些本來就是氣虛體質的人,由於體質問題造成了虛胖。這種虛胖,體內堆積的根本就不是脂肪,而是因脾胃氣虛使食物化成濕邪膏脂,所以他們體內根本就沒有脂肪可減。可是,他們開始節食之後,身體在找不到多餘脂肪的情況下會盡職盡責地自動消耗體內儲存的能量。節食會加速體內能量消耗,當能量不足時,身體又會發出警報,調動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來協調,結果導致氣大量耗損,加重氣虛症狀。因此,氣虛體質者不要采用節食的方法減肥,而是先對體質進行調理,當身體機能恢複後,再重新調整飲食習慣,利用科學的方法讓自己健康地瘦下來!
6.痰濕體質易肥胖,對症治療藥膳粥
很多人都知道中醫的“痰”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痰濕體質裏所說的“痰”,就是廣義上的“痰”,也就是說,人體內的水液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所有廢物都叫“痰”。如果這些代謝廢物無法通過代謝順利排出體外,就會隨著人體內氣血的運行四處“流竄”,使人形成痰濕體質。中醫自古有百病“皆由痰生”的說法,可見痰濕體質的人是非常容易生病的。此外,中醫還有“病由血淤而起”的說法。
痰濕體質的人,通常體形都比較肥胖。這是因為痰濕體質的人通常都比較喜歡多鹽、多糖和油膩的食物,不喜歡運動,這樣的生活習慣最容易導致體內脂肪堆積,引發肥胖。反過來說,胖人比正常人更容易脾虛,而脾氣虛弱會造成人體水液代謝異常,簡單來說就是體內的痰不能被正常、迅速地代謝出體外,因而容易引發痰濕。
我在中南海上班時,單位裏有位護士就是這樣。她喜歡肉類和甜食,平時能不動就不動,體形比較肥胖而且患有嚴重的月經不調。這些都是痰濕體質的典型病例特征。她結婚後為了要孩子而開始調理身體,我們當時的幾位同事經過商量,幫她製定了一套調理痰濕的方法,包括通過定時泡澡、加強運動等方法來促進體內循環,代謝出多餘廢物;夏天不吹空調、穿寬鬆衣服,不吹空調可以讓她的身體不受寒涼,以免痰濕遇冷凝滯體內,穿寬鬆衣服可以加速汗液排除和揮發,以免汗液困在衣服和皮膚之間,進入體內後會再次化為痰濕。
養生詞典
豐隆穴: 該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前外側, 當外踝尖上8 寸, 條口穴外, 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
此外,我們還根據她的體質特性,給她製定了“春夏疏肝肺,秋冬少進補”的養生原則。因為肝肺的健康狀況往往決定脾健康與否,春天肝氣旺盛,秋季易傷肺氣,因此痰濕體質者在春夏兩季特別要注意保養肝肺,使肝肺氣機疏暢調達,各司其職。保養肝肺應注意避免寒氣或燥邪入體,以免耗氣、助肝火,如果需要進補應避開秋冬,選擇在乍暖還寒的初春進行,但是不要過於清補,以免導致肺陰和肝陰不足。
後來我們這位護士還自創了兩道改善痰濕體質的藥膳粥,食用之後十分有效,我也在這裏介紹給大家:
黃芪山藥薏苡仁粥。材料包括黃芪、山藥、麥冬、薏苡仁、竹茹各20克,大米50克,糖適量。製作時將山藥切小片,與黃芪、麥冬、白術一起泡透後,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用火煮沸後,再用小火熬成粥即可。
菊花苡仁粥。材料包括枇杷葉9克,菊花6克,薏苡仁30克,大米50克。製作時將枇杷葉和菊花放入鍋中,加水3碗煎至2碗,去渣取汁後,將其與薏苡仁、大米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煮粥。
除了這兩道粥,每晚睡前按摩豐隆穴也能有效改善痰濕體質,因為豐隆穴是一個很有趣的穴位,它能吸收胃經和脾經的條口穴、上巨虛穴和下巨虛穴傳來的水濕雲氣,並將其化為“雨”,再次分走胃經和脾經,聯絡脾胃二經的氣血物質,化為對人體有益的津液。因此,經常按摩這個穴位可祛除體內濕氣,是痰濕體質者最有效的養生保健穴位。按摩豐隆穴時,由於穴位正處於小腿肉厚而硬的部位,點揉時應當用食指的關節重按或者借用輔助工具,如數根牙簽、發夾的鈍頭、按摩棒等,每天按摩1~3分鍾,長期堅持還可以起到減肥的作用。
7.濕熱體質養肝膽,按摩膀胱不偷懶
痰濕體質致病的最大因素是“濕”,而濕熱對人體傷害最大的則是“熱”。人的身體感受外濕之邪或因脾虛引發水濕內生,又無法快速將體內多餘的濕邪盡快代謝出體外時,就會因鬱積體內日久而化為濕熱。人的身體環境如果長期處於這種“內憂外患”中,體內的髒腑為了保衛自身健康便隻得紛紛“揭竿而起”抵抗外邪,可是,它們的“抵抗”卻常常因濕熱過重而潰不成軍。《黃帝內經》中就有“因於濕,首如裹;熱勝則腫”的記載,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當人體內濕氣過重時,人就會覺得頭好像被東西緊箍著一般,身體也會有腫脹感。除此之外,還有臉上長痘、身體部位長瘡癤、口氣重、臉頰油膩、容易緊張壓抑,更嚴重者還會引發皮膚、內分泌、肝膽等方麵的嚴重病症。
造成濕熱體質的原因,往往與不良生活習慣和情緒疏導不利有關,如抽煙、酗酒、過度熬夜、壓抑自身情緒,等等,這些行為會對人體的肝膽造成極大傷害,最終引發濕熱。
我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接診過一個誌願者,就是典型的這種情況。那個女孩子是外國語學院的研究生,人很漂亮,能用3種外語流利地與人交流。在做誌願者期間,得到了一家跨國企業主管的青睞,並跟她談妥,畢業後直接進入那家企業工作。為了增加確定性,那家公司甚至馬上就跟她簽署了學生實習合同和畢業後的預約聘任合同。本來一切都挺好,誰知,和她一起做誌願者的同班同學,因為沒有得到這樣的機會而深感遺憾,繼而開始嫉妒她,在學校裏造謠中傷她。這個女孩子畢竟涉世未深,因為受不了中傷,又沒有地方傾訴而深感壓抑;加上學業負擔比較重,她就從開始的熬夜漸漸發展成失眠、口臭、臉上長痘痘,最後甚至出現了肝區疼痛的症狀。她實在害怕了,這才來看病。
我告訴她,她這些症狀都是典型的濕熱體質表現,可以先服用一個療程的中成藥龍膽瀉肝丸緩解不適。但是,這個要適量吃是好藥,常吃會有毒副作用。想徹底治好,還要靠日常注意調理。調理的具體方法有很多,最簡便易行的是以下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