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經常會在淩晨3~5點的時候醒來,然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再入睡,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身體氣血不足。此時體內肺經當令,需要輸入大量氣血,如果氣血不足就會影響肺經以及其他器官氣血的正常流通,嚴重的話還可能會造成身體損傷,這時,身體的自愈功能隻好讓你醒來了。
但是此時深更半夜,我們如何才能補充體內氣血,安然入睡呢?我們既不可能馬上去醫院找醫生開一些補氣血的方藥來吃,也不知道哪些是可以補氣血的食物。這個時候,就該由我們的唾液發揮作用了,不要小瞧自己的唾液,我們隻需大口吞咽幾口唾液就能起到補血的效果。或許你自己還在疑惑,為什麼幾口唾液就有如此大的功效?我們都知道,因為脾腎功能差,身體內不能產生足夠的津液,髒腑得不到滋潤,致使虛火上升,糖尿病患者經常會感覺到口渴、口幹,因此在中醫裏糖尿病也叫作消渴症。顧名思義,唾液不僅能補充氣血,還是我們身體內必不可少的抗病物質,我們千萬不可小看它。
所以,當我們在半夜醒來無法安睡的時候,不妨多咽幾口唾液,補充體內津液,使氣血運行恢複正常。此外,平時切忌亂吐口水,這既不符合現代文明,也是養生的大忌。正確的做法是經常咽咽口水,不僅可以防治疾病,對延年益壽也有幫助。
那麼唾液是如何養生的呢?唾液養生法,又稱“咽津養生法”。
在凳子上安坐,上身挺直,兩腿稍稍分開,與肩同寬,將手自然輕放在大腿上,全身放鬆,摒棄一切私心雜念,眼睛輕輕閉上,嘴唇微合,將注意力集中在口腔。
先用舌頭攪動牙齒,一般圍繞順時針輕輕攪動36次,舌頭不要用勁過大,要自然溫柔,攪動完之後,舌尖頂住上頜1~2分鍾,此時腮腺和舌下腺分泌較多的唾液,當口中含滿唾液時,含漱36次。
漱津後,分3次咽下唾液。其實一樣的原理,現代人適度嚼嚼口香糖也是一種養生方式。有條件的,還可以每天含服1~2片西洋參片。
8.動後大汗怎麼辦?正確穿衣這裏看
我和老伴早上去公園晨練,經常看到公園裏晨練的年輕人在運動出汗之後,脫掉外麵的外套,隻穿著裏麵被汗浸濕的緊身衣。這樣對健康是十分不利的。《黃帝內經》認為“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體怠墯,四支不欲動,色薄微黃,不嗜食”,意思是,脾風的症狀是多汗怕風,身體疲倦,四肢不願意活動,麵色微黃,不想吃東西。中醫上也認為“大汗能易衣佳,或急洗亦好”,“濕衣不可久著,令人發瘡及風痹,大小便不利”。因為大汗濕了衣服,衣服已失去了防風的作用,張開的汗毛孔最易受風侵襲而使關節受寒。所以大汗後最好是換上幹淨的衣服,如果能在換衣之前用溫水擦洗一遍就更好了。隻脫掉外套,仍穿著裏麵的衣服不換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三元參讚延壽書》中指出“大汗偏脫衣,得偏風半身不遂”,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每次我講到穿衣對身體的重要影響時,都會有人打斷我:“胡大夫,既然穿衣如此重要,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穿衣才對身體有益呢?”大家穿衣要注意以下幾個事項:
著衣忌緊身。緊身衣服都有程度不同的壓迫肌肉、血管,不利氣血運行,妨礙呼吸、運動等弊病。緊身衣透氣性能差,在夏秋季時,人們出汗較多,緊身衣褲容易由於汗液散發不暢而引起濕疹、股溝癬等皮膚疾病。對於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少男少女來說,更不宜穿緊身衣服。老年人也是如此,緊身衣服會對老年人的行動造成約束。青年男女為了健美的需要,喜歡穿緊身衣褲,以體現曲線美。但一定要注意穿的時間不宜過長,上街的時候穿上,回到家裏則應該脫下,換上寬鬆一點的衣服,以緩解緊身衣褲造成的肌膚疲勞。
出汗時脫衣著衣要講究,稍有不慎就會引起疾病。
衣服質料不要傷害皮膚。目前衣服的質料大多是化纖產品,有的人皮膚不適於化纖品,產生過敏反應,這樣就需要更換棉織品,特別是內衣內褲,以棉織品為宜。
總之,穿得舒服,穿得健康,對我們的身體十分有利。
9.健康長壽的訣竅——人生三寶
《黃帝內經》有“五髒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思傷脾”“思則氣結”等觀點。我在診斷病人,特別是診斷老年人時,會特別留意他有沒有精氣神兒,因為精氣神兒體現了他的身體是否健康,能否長壽。自古以來,健康長壽的人生三寶就是保養精、氣、神,這是髒腑功能完備、運行良好的表現,況且這三樣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人體健康的標誌是精充、氣足、神全;一般疾病的產生和人體的衰老,和精虧、氣虛、神弱有著密切關係。因此,要重視保養精氣神,才是健康長壽的訣竅。
“精”分廣義和狹義。廣義的精,包含津、血、液等,這是人體的物質基礎,生命活動就全靠它們了,所以稱“髒腑之精”;而狹義的精,指有生殖能力和生長發育的物質,主要是“生殖之精”。
“氣”也包括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指體內流動的精微營養物質,比如營氣、衛氣等;第二層意思指髒腑的生理功能。比如經脈之氣、髒腑之氣等。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氣以生命運動的形式產生,對人體的調控是非常重要的。
“神”也分廣義和狹義,廣義指人體活動現象的總稱;狹義專指人的精神思維活動。所謂“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表明神的重要性。
如果出現了精虧、氣虛、神怯的兆頭,那麼就離疾病和衰老不遠了。唐代醫家孫思邈說過“精、氣、神不可損也,損之則傷生”。所以,我們要重視保養好精、氣、神,這可是健康生活重要的保障。古人說,“寡欲以養精,寡言以養氣,寡思以養神”,體現了養“三寶”的根本就是這“三寡”。
寡欲以養精
欲望人人都有,關鍵是要節製,不能縱欲,這裏所說的精,是指廣義上的精,泛指人的“精氣”,在中醫來說就是“元氣”。“精”是生命的根本,構成了人體的物質基礎。精是人體各個器官具備的生理功能,把精養好就能讓身體的各個器官運行正常。
中醫有“欲多則損精”“多欲則誌昏”“淫聲美色破骨之斧鋸也”的記載。縱欲讓保護身體的精液消失,同時還會導致機體裏的內分泌紊亂,損傷五髒之精,“肝精不固,目眩無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腎精不固,神氣減弱;脾精不堅,齒浮發落。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隨生,死亡隨至”。男性放縱自己的欲望,會出現遺精、陽痿、早泄、生殖無力,嚴重的還會腰膝酸軟,耳鳴頭暈,失眠多夢,心悸健忘,精神不振,久則成疾;女性的話,會出現精虧腎虛,氣血逆亂,月經不規律,白帶多,流產,早產或不孕,嚴重的導致經血虧枯,閉經,麵色黃瘦,時間一長成為勞損之症。
從中醫來看,曆代醫家都認為養生之道最應該做的是保養精氣。《類經·攝生》中指出,“欲不可縱,縱則精竭;精不可竭,竭則真散。蓋精能生氣,氣能生神也。故善養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古人認為房事過度是“伐性之斧”,砍傷人體,會導致未老先衰或者英年早逝,故提倡清心寡欲。
寡言以養氣
經常喊叫或者嘴一刻不停地說話,會影響人體的“元氣”。氣作為人體的最基本物質,維持生命活動,它動而不息。平時說話能少說的就不要說得太多,能輕一些就不要大聲喊叫,話多傷氣,大聲說話更傷氣。
寡思以養神
如果常常胡思亂想,思慮過度,會用腦過度,使大腦皮層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響,中醫裏有“多思則神殆”的論述。人腦是人體指揮部,太勞累了,就會出現指揮失誤的情況。除此之外,中樞神經的過度疲勞,會導致腦袋昏沉,不能集中注意力,記憶力衰退嚴重。時間一長,則會影響身體健康,疾病也隨之而來,最常見的有失眠、神經衰弱、月經不調,嚴重的會出現胃腸神經功能紊亂、冠心病、高血壓,最嚴重的是癌症。
什麼事情都不考慮也不行,但是思考要適度,在小事上再苦思冥想就有些得不償失了,也不要強求。“不思聲色,不思勝負,不思得失,不思榮辱,心不勞,神不疲”,如果能做到這樣,將思想負擔減輕,做到“全神息慮”,才能延年益壽。
胡老養生百寶箱·預防老年癡呆的生活習慣
動手:大腦和手的關係密切,胡維勤教授說手是“露在外麵的腦”。中年以後經常做手指運動,是刺激大腦的運動區最好的手段,活動手腳會使神經末梢活躍起來,刺激傳到運動中樞,從而激活大腦各部,有助於大腦血流通暢,既健腦又可預防老年癡呆的發生。
梳頭:早晚以十指(或黃楊木梳子或牛角梳)從前額發際至枕後發際向後梳搔各60次,可促進血液循環,防治腦血管病變等。
彈舌:早晚彈舌各60次是對大腦的良性按摩。
散步:每日行走10000步,能改善大腦微循環,促進全身新陳代謝,防治心腦血管硬化,預防早老性癡呆。
聽歌:聆聽節奏舒緩的樂曲,能使大腦的腦電波由快波變成慢波,慢波出現時,大腦分泌出腦啡肽等愉快素,大腦得到休息,心情就會輕鬆愉快。
沐足:晚睡前1小時用溫水泡腳30分鍾(冬季水溫42~45℃),用毛巾將足拭幹後,以拇指反複按摩足底的湧泉穴60次,達到舒筋活絡目的,對溫腎補腎健腦、改善血液循環有良效。
跳舞:跳舞是最好的活動之一。一邊聽音樂一邊翩翩起舞,對身心健康很有利。在自己家的客廳或在公園裏、小區的空地都可以。有的人說我不會跳舞,其實,我覺得聽著音樂拉著手走路,一樣可以收到鍛煉的效果。
睡覺:注意子時和午時的作息時間,莫使生物鍾紊亂,因為優質的睡眠能緩解大腦疲勞,調理血壓,舒緩情緒,提高工作效率和機體免疫力。
叩齒:每天叩齒60次,有固齒、健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