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所說的勞逸結合,其實就是一種養生之法。有勞有逸,才能保健防衰。大腦需要經常思考,才能更加聰慧,這也是很多老人進入年邁時仍然神誌清晰的原因,同樣也是勞逸結合的功用。

但是,大腦不能過度思考,思考過多就會神傷,神傷則導致精氣衰竭。在《醫述養生》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比喻:“人身上的精氣就像是油,神像是火,火太旺了,油就很容易燒幹,神用得過多,身體的精氣就會枯竭。”

事實上就是這樣的,人的大腦就好比一架精密的儀器。如果這台儀器存放久了而不使用,就會生鏽,運作起來也會不靈變。可是儀器運轉一段時間,還需要休息保養。如果一直不停地運轉,機器就會疲勞過度,造成儀器報廢。

綜上所述,隻有做到張弛有度、勞逸結合,才能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很多有才能之人,大都是疲勞過度,英年早逝。現代人英年早逝的就更多了,像優秀的飛機設計師羅陽同誌,就是因為勞累過度而心梗猝然離世的。我們一定要引以為戒,就算是為了事業,也要顧及身體之根本,保護自己,才可成就大業。就像葉聖陶所說的,“多活幾年,多做些事”。要想身心健康,就要學會勞逸結合、張弛有度的養生之道。

5.過度運動是在傷“氣”,合理控製才能減肥

很多患者向我抱怨:“胡大夫,大家都說維持身體健康的條件之一就是要運動,為什麼我每天跑步、健身,卻對身體造成了傷害呢?”中醫上講“五髒藏精氣而不泄,六腑傳化物而不藏”。這是指人的五髒六腑各司其職,各有各的基本功能。如果人體過於疲勞,就會使某一髒腑功能紊亂,身體就會出現不適。長此以往會造成髒腑功能的整體失調,進而影響人體之氣的正常運行,最後導致氣虛等病症的萌發。

就像上麵一些患者所說的,維持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之一是運動。但是為什麼他們運動了,效果卻適得其反呢?這主要是因為他們運動得過於頻繁或激烈。要知道過於頻繁的運動不但不利於身體健康,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損害身體的正氣。因此做運動不能貪多,更不能因為想要快點達到效果而急於求成。

過度運動會導致心“衰”。積極的科學運動對患有高血壓和心衰等症的病人大有裨益,但醫生強調此類病人切忌運動過度,因為這些人本來有氣虛的症狀,再過度運動,心髒無法負荷,勢必會加重心髒損傷,致使血壓上升和心力衰竭。隻有做到適量鍛煉才有助於心髒功能的恢複。但如果高血壓患者要進行如打球、跑步、遊泳等運動時,也可以先用藥物將血壓控製在正常範圍之內,再進行以上鍛煉是完全可以的。

孩子過度運動會影響智力。運動對健康是有益的,但運動應該把握一個適當的度,過度運動會對大腦機能造成損害。尤其是孩子,他們大腦功能尚未發育完善,體內的氣還不足,過於激烈的運動很容易使其受到傷害。不少人在劇烈運動後常會出現頭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症狀,長此以往勢必會對身體健康造成重大傷害。

過度運動不能達到減肥的目的。很多人會選擇運動來達到減肥的目的,因為運動能消耗身體的熱量,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對減肥瘦身有幫助。但是,強度過大的運動並不能使脂肪消耗得更多,特別是在無氧運動時,人體內的肝糖原會分解成乳酸這一物質,而在肝髒中的乳酸在有氧條件下雖然大部分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但一部分會重新合成肝糖原,還有少量乳酸通過代謝合成脂肪。所以過度運動並不能減少體內脂肪。

針對過度運動導致心“衰”,要進行適度,以不傷身的運動為前提,適量積極的運動可以有效減輕體重、增強人體血管彈性。尤其是早期高血壓患者更應該及早進行鍛煉。至於心衰病人,在病症不是很嚴重的情況下,也可做些力所能及的運動,有利無害。

為了不讓過度運動損害智力,我建議家長可以讓孩子多做一些如擺放積木等一類的機械運動,避免做像籃球一類的劇烈運動。雖然擺積木這樣的運動看起來簡單,但對於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大腦發育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想通過運動減肥的人,平時運動最好控製在30~60分鍾之內,每分鍾的心跳達到130~175下即可。這樣運動適度才可達到瘦身效果。

合理製訂自己的運動計劃也是有必要的,因為不規律的運動非常危險,而規律運動才會達到理想效果,合理的計劃可以給身體充分恢複的時間,為下次做運動打好基礎,不至於對運動產生倦怠感。運動後心情愉快,身體充滿活力,才是達到了運動的最佳效果。如果有條件可以與運動生理專家討論一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種類和運動量。同樣的事情,和保健專家討論也可以。

6.清晨拍手是養生補氣延年益壽的絕佳方法

清晨,我們在公園中經常看到一些老年人在拍手,這樣做對身體是十分有好處的。我也經常會建議一些患者,在清晨進行拍手。中醫上認為手是陽氣的大本營。手穴共有39個,拍手可以震動陽氣,推動全身氣的運行。並且拍手是一種至剛至陽的養生方法,常拍手有補氣健身的功效。《黃帝內經》上說“心藏神、肝藏魂”,指的是心和肝與人全身的經絡相連,因此拍手在調養肝髒方麵也有明顯的作用。

乾隆皇帝有詩說:“掌上旋日月,時光欲倒流,周身氣血清,何年是白頭?”這講的是手與人周身氣血的關係,意思是人的雙手掌握著天地日月,不僅可以使時光倒流,還能讓身體氣血清純,長壽可得。那麼手掌究竟藏著什麼秘密使人長壽不老呢?答案是拍手。雖然詩句難免有誇張的成分,但是拍手確實是養生補氣延年益壽的絕佳方法,拍手可使全身氣血通暢,陽氣生成,對氣虛者有百利而無一害。

當我講解拍手的好處時,很多病人都問我:“胡大夫,既然拍手對身體這麼好,在什麼時間拍手,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呢?”我在這裏建議大家:清晨拍手最好。太陽初升之時,萬物蘇醒,天地間陽氣不斷彙集,人體內陽氣也順應這一規律開始萌發,此時配以拍手,能促進陽氣的進一步升發,使全身之氣運行無阻。

對於上了年紀或患有哮喘等症的人,“清晨拍手”可謂是一劑良藥。這類人心肺功能較差,或因為服用過多藥物而使腎髒負擔過重。如果能在早晨,找一個空氣清新的地方,比如公園、樹林、河邊去拍手,一直堅持下去將有利於緩解病症。

清晨拍手能治病的道理說來也很簡單,大家都知道人身上有十二條經絡,氣通過經絡被傳輸到各個腑髒,如果經絡堵塞,氣的運行就不通暢,人就會生病。但還有一點或許鮮有人知:十二條經絡中與手相連的就有六條之多,包括“手太陽小腸經”“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和“手陽明大腸經”。拍手可以同時疏通六大經絡,治病的效果自然顯著。

在拍手的時候大喊可以增強其養生效果,這一點很多人無法理解,認為自己除了身體不太好外,並沒有其他的困擾,沒有想要大喊的欲望。事實上,人的身體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並且精神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意識,在人腦中產生,我們用大腦思考,並會有金錢、權力等各種欲望,這就是意識的表現;第二個層次在人心裏,表現為日常的喜、怒、哀、樂等情緒;第三個層次在人的肝裏,也就是中醫說的魂。而第二個和第三個層次又共同組成人的潛意識。

我們睡覺的時候,大腦也在休息,即使意識停止了,但是潛意識還在工作。如心髒不停地跳動,腸胃的消化功能也沒有停止,身體內的血液也在四處流動,這些都是潛意識工作的表現。而潛意識正常工作,說明我們的身體處於健康的狀態。因此,保持潛意識工作的正常運行就成為養生的重要之舉。同時,人的意識是可以通過暗示之法來影響潛意識的。比如總是不斷地對自己重複一句話,時間一長,這句話就會成為人的潛意識,而影響心肝功能的運行。意念有時甚至比最好的藥還管用,如果一個老人在拍手的同時大喊“我能活到一百歲”,我們會看到這個老人精神會越來越好,顯示長壽之兆。但是潛意識對意識也是有選擇的,它拒絕欲望,隻求寧靜、祥和。假如有老人整天喊“我要活到一百歲”,不禁越喊欲望越強烈,這種用欲望來滿足欲望的意識作用無疑會使老人的身體雪上加霜。所以,在對自我進行暗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要選擇溫馨、感恩、愛的意念,切勿選擇金錢、權力等欲望。

拍手補氣的方法有好幾種,我選擇兩種比較簡單的在這裏介紹給大家:

第一種,兩手手指分開,手掌、手指相對,開始輕拍,並逐漸加重力度。注意拍手的力度不能太輕,不然起不到激手掌穴位和反射區的作用。但要注意力度適中,過重也不好。

第二種,手指張開,手掌稍微弓起,拍下去時,以能拍到手掌的邊緣部分及手指尖為宜,這種方式,拍的時間要較第一個長。因其拍手時對準幾個重要的反射區和穴位,能打通經絡,使氣血保持通暢。

7.半夜醒來無法睡,咽津養生法補血

我曾經向一些患者推薦一種十分簡單的方法進行養生,現在我在這裏再次把這種方法推薦給大家,那就是在寅時醒來時大口吞咽津液。

中醫認為,人體精氣上升而形成唾液,並有溢、聚、散、降四種變化,處於不斷的運動之中。在自然界中水由下而上,溢為氣,聚為霧,散為雲,降為雨,滋潤大地萬物。唾液的運動也如天地間的風、霧、雲、雨一般升降循環,最後滋潤著人的五髒六腑。事實上中醫學把唾和液分開,視作兩種不同的物質。《黃帝內經》中說“脾為涎,腎為唾”,即脾液為涎,腎液為唾。且腎是先天之根,脾是後天之本,唾液來源於這兩個根本,它的重要性也由此得窺。唾液的功能在《本草綱目》中有所記載,“常飲醴泉,令人長壽”,而且《東觀記》也有“常飲醴泉,可除痼疾久病”一說。可見,自古以來就有了“咽津”這一養生之法。並有詩讚道:“津,液頻生在舌端,尋常嗽咽入丹田。於中暢美無凝滯,百日功靈可駐顏。”“咽津”養生具有“令人軀體光澤,津潤力壯,有顏色”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