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量地吃糖可以保護肝髒和為人體提供能量,比如人在饑餓時,血糖會下降,出現疲勞、眩暈、四肢發涼等症狀,吃一些糖可以迅速升高血糖,使人恢複體力;飯後吃一點甜品,也可以起到振奮精神、補充精力的作用。但是,如果吃糖太多,就會影響人體內脂肪的消耗,使得體內脂肪堆積,引發肥胖,吃太多糖會造成人體內鈣質代謝紊亂,增加骨折的發病率;經常吃糖,人還會產生飽腹感,造成食欲下降,影響正常進食,導致人體營養不均衡;小孩子吃太多糖又不注意口腔衛生,還會容易引發齲齒和口腔潰瘍。另外,吃太多糖雖然不能直接引發糖尿病,但是會通過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引起人體新陳代謝功能的紊亂,減弱免疫係統的防禦功能,促使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慢性病的發生。
由於吃多了糖和鹽會給人體帶來這麼多的危害,所以全世界的營養學家都在倡導飲食要低糖少鹽,低糖少鹽已然成為健康飲食的新趨勢。
11.人不同吃法就不同,隻選適合你的食物
中醫最大的特點就是辨證施治,治病是這樣,養生也是這樣。具體到飲食養生,中醫認為根據每個人的年齡、性別、體質、職業、生活習慣等的不同,所遵循的飲食原則也各不一樣,應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食物,隻有這樣才能滿足機體健康成長的需求。
我們小區裏一位李阿姨,前幾天晚上找到我家,跟我說最近總覺得腸胃不舒服,讓我給看看。我檢查完發現李阿姨除了腸胃有些運化無力,就沒有什麼大問題了。於是問她最近都吃了什麼,她說最近她女兒回家來坐月子,為了給孩子補身體,她天天給女兒做雞鴨魚肉,女兒吃不了,她怕浪費,就一直在吃女兒剩下的東西。她說完我就明白了,李阿姨差不多60歲,已經進入老年階段,老年人腸胃功能已經逐漸減弱,每天都是油膩的雞鴨魚肉,根本就無法消化,所以腸胃才會難受。我建議她,不要為了怕浪費就總吃女兒吃不了的油膩肉食,要做一些適合她這個年齡的青菜、粗糧、粥等食物,讓腸胃能適度休息。如果怕浪費,給女兒做補養品的時候,可以根據她的食量控製一下材料的使用量。
這個故事裏的李阿姨,就是典型的因為吃了不適合自己的飲食而影響了健康。所以,吃適合自己的飲食,是保證健康的重要一環。我把適合不同群體的飲食原則大致做了一下總結,以供大家參考。
孕婦懷孕期間需要補充大量的鈣,因為這樣才能保證孕婦和胎兒的牙齒、骨骼健康。所以,孕婦要每天多飲牛奶,多吃海產類、貝殼類、豆腐及深綠色蔬菜。另外,骨湯對胎兒骨骼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孕婦懷孕中、後期要多吃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比如肉類、蛋類、奶類、肝類和豆製品等。因為蛋白質是胎兒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營養成分,蛋白質的缺乏會影響胎兒中樞神經係統的發育,使腦細胞數量減少。另外,孕婦補充足夠的微量元素、維生素和高纖維素等營養成分,例如磷、鐵、鋅等礦物質,所以要多吃蔬菜和水果,以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
產婦在生產時失血較多,所以,要多吃些補血的食物,比如紅糖,用來防止貧血。此外,海帶、黑木耳、蝦米、芝麻和紫菜這些食物含鐵較多,和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一起吃,可以提高鐵的吸收率,也能有效地預防發生貧血。再有,產婦在坐月子期間一般臥床較多,腹肌及盆底肌肉鬆弛,腸蠕動減慢,易發生便秘,可多吃些蔬菜和水果。因為,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纖維素、有機酸,有助於消化,既促進乳汁的分泌,又可防止便秘。同時,為了保證乳汁分泌,可多喝些魚湯、肉湯、排骨湯、豬蹄湯、雞湯等,並應多供給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物。
體力勞動是以肌肉、骨骼的活動為主的全身性勞動,其特征是消耗能量多,體內物質代謝旺盛。因此,提供充足的熱量是體力勞動者飲食的最重要原則。人體內的熱能來源於糧食和其他食物。如飯量增加了,自然會獲得較多的熱量。但是,若要使飯量增加,就必須講究烹調方法,增加飯菜花樣,使人提高食欲。主食可以粗細糧搭配,品種多樣,如水餃、包子、餛飩、麵條、饅頭、糖餅、肉卷、大米紅豆飯、小米綠豆粥等,使人吃不厭,增大食量。為獲得較高的熱量,不僅主食的烹調方法要多,副食的烹調也要十分講究,即色、香、味、型俱佳。因菜肴的滋味好才能下飯,提高主食量。另外,體力勞動者還要多吃一些發熱量高的食物,如各種肉類、蛋類、脂肪和糖類等。
腦力勞動者一般肌肉活動少,主要從事腦力活動,食物的選擇除了應滿足一般的生理活動需要外,還要保證大腦的營養,以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人腦主要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氧化供給能量,足夠的血糖供給才能保證大腦複雜功能的完成,富含糖類的食物有大米、麵粉、玉米、小米、蜂蜜等。腦細胞的代謝過程需要大量優質蛋白質來補充更新,食物中蛋白質含量較高,能增強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製作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原料有肉類、禽類、魚類等動物性食物原料,以及植物性食物原料。此外,緊張的大腦神經活動還需要補充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和煙酸,多吃動物肝髒、魚子油、牛奶、各種植物油、鮮棗、草莓、柑橘、山楂、豆類、花生等食物。
孩子處於快速生長發育階段,大腦的發育日趨完善,但消化功能還沒有完全成熟,加上孩子隨著年齡增長,逐步過渡到可以部分獨立生活,由於活動量增大了,活動內容豐富了,所以,營養素的需求也就更多了,其中以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需求量最大。隻有提供足夠的蛋白質才能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因此要給孩子多吃些肉類、穀類和豆類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另外,在孩子食品中乳類食品也占有特殊的地位,因為它們能為孩子提供優質的蛋白質,而且乳類食品中還含有豐富的鈣和維生素B2,所以,每日應給孩子吃一定量的乳類食品。一般來講,要想滿足孩子機體對蛋白質的需要,最好每日供給孩子半斤牛乳或50~100克動物性和豆類食品。除了蛋白質,孩子健康成長還需要足量的維生素,而維生素C主要存在於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中,所以,每天應選擇一些綠葉蔬菜給孩子吃,如小白菜、油菜、莧菜、菠菜等。值得注意的是,菠菜含草酸較多,不利於鈣的吸收,烹調時應先用水焯一下,使草酸溶解到水裏。另外,為了烹調過程中降低對維生素C的破壞,可以給孩子多吃一些生蔬菜,如西紅柿及水果等,平均每人每天應供給200~300克蔬菜為宜。
青少年期是人體從兒童發育到成年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青少年由於生長發展迅速、活動量增多,營養素的需要量隨之增加,所以,供給足夠的熱量和保護性食品才能保證青少年正常的生長發育。此外,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大多處於腦力勞動緊張的學習時期,大腦需要大量的蛋白質來修補。所以,青少年應供給充足的蛋白質食品,如雞蛋、奶類、瘦肉、魚、大豆等屬於優質蛋白質的食品。這類食物中還含有大腦必需的卵磷脂,是滋補大腦、增強青少年智力的好食品。除供給足夠的蛋白質食品外,青少年愛運動,熱能消耗多,更應注意補充碳水化合物。人體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是米、麵,因此,主食保證吃足,並應注意補充蔬菜、水果等含糖較高的食品。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給和貯存熱量,並可滋潤皮膚使體形豐滿。所以,青少年每日攝入一定數量的脂肪,對生長發育及健美有益。另外,我國青少年鈣的攝入量有偏低趨勢,因此,應注意從食物中加以補充。經常選擇富含鈣質的牛奶及奶製品、豆類、海產品,可預防成長時期鈣質的攝入不足,有利於身高和體形的發育。
在人的整個生命過程中,中年是重要的生命階段。為了延緩衰老過程,增強抵抗疾病能力,中年人必須注意飲食保健,重視飲食科學性、合理性。首先應保證蛋白質的需要量。中年人每日必須攝入足夠的蛋白質,有條件的人,每天攝入100克左右的蛋白質最理想。因此,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如肉、蛋、魚、禽、乳、豆類等應該多吃。其次,應保證攝入充足的維生素。中年人為適應機體需要應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及煙酸和葉酸。營養學家提倡中年人每天飲食要具備4種食物,即糧食類、果菜類、肉豆類和奶漿類,這樣,不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無機鹽、纖維素能滿足機體需要,而且各種維生素也基本能滿足需求。再次,中年人由於機體對鈣的吸收率降低,因此要多吃些含鈣豐富的食物,如豆類、奶類、骨頭湯、蝦皮等。還應適當控製食鹽的攝入量,因為食鹽過量與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肌梗死、中風及腎髒病均有密切關係。同時限製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糖攝入量也是必要的。中年人由於活動量減少,容易造成熱量過剩,產生肥胖以及誘發動脈硬化、肥胖症、糖尿病等。
人進入老年期,生理功能減退,消化功能減退,咀嚼能力不好,都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老年人的營養選擇和膳食調配,應根據機體組織和代謝功能的特點來安排。首先,蛋白質是老年人必需的營養素,因為老年人的體內代謝過程是以分解代謝為主,這類代謝就需要豐富的蛋白質來補償組織蛋白質的消耗。豆、魚類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對預防心血管疾患也有一定作用,可以多吃;動物的內髒如肝、腎、心、腦以及蛋黃,因含有較多的膽固醇,對老年人健康不利,故不宜多吃。特別是身體肥胖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應少吃或不吃。其次,為了降低脂肪攝取量,預防老年人心血管疾患,動物性脂肪如豬油、酥油等應少吃。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菜油、玉米油等,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是有益的,可以適當吃一些。再次,一些鮮嫩的綠葉蔬菜、瓜果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可增強老年人的機體抵抗力,促進食欲,應該多吃。但是,由於老年人牙齒鬆動、脫落,咀嚼力較弱,消化腺分泌機能減退等變化,在烹調和加工時,可製成果汁、菜泥等食用。另外,老年人容易發生鈣代謝的負平衡,甚至出現骨骼脫鈣、骨質疏鬆以及骨折等現象。因此,老年人膳食中增加含高鈣的食品(如豆類),是很有必要的。
12.五色食物吃對了延年益壽,吃錯了就是給身體找病
中醫認為五行對應著體內的器官,木為肝、火為心、土為脾、金為肺、水為腎;在飲食保健方麵,青、赤、黃、白、黑的五色食物也對應著五行,所以不同顏色的食物對五髒也有著不同的滋補作用。我常對我的病人說,五色食物吃對了延年益壽,吃錯了就隻是充饑的食物,裏麵的有效成分都白白糟蹋了不說,還有可能適得其反,給身體找來病。
比如我的一個糖尿病病人,他聽人說多吃白色食物可以強健骨骼,就注意每餐多吃一些白色食物,但是這些食物中包括作為糖尿病病人一定要忌口的甘薯等東西,結果骨骼強健起來之前,他先因為血糖過高而不得不住院調理,實在得不償失。所以,想要吃對、吃健康,就要了解不同顏色的食物到底都有哪些營養成分,什麼人才適合吃。我在這裏幫大家總結了一下,供大家作為參考。
綠色食物能養肝明目。在天然食物中,綠色食物指的是綠色蔬菜、水果和海洋中的一些植物性食物,比如菠菜、空心菜、芥藍、茼蒿、小油菜、青椒、韭菜等綠色蔬菜,番石榴、獼猴桃等綠色水果,海帶、海藻等海洋中的植物性食物。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無機鹽、微量元素以及其他維生素。一般具有綠色越深濃,所含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就越多的規律。如鈣、鉀、鈉、鎂、銅等元素都是綠色食物富含的,是供給人體這類營養素的主要來源。綠色食物蔬果中的纖維素和有機酸等是人體健康所不可缺少的,尤其是綠色食物富含的維生素C及其他營養素,具有清熱、解毒、清補的功能作用,尤其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而且,這類食物熱能低,適合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人作為保健食品經常食用。
紅色食物能養心入血、活血化淤。在天然食物中,紅色食物主要是動物性食物和一些蔬菜、水果、豆類等植物性食物。動物性紅色食物主要是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鴨肉、鵝肉等各種肉類、禽類和魚類以及豬血、牛血、羊血、雞血、鴨血、鵝血等。紅色動物性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以及人體必需的一些微量元素如鐵、銅、鋅等,海產和魚類還含有豐富的碘。動物性紅色食物富含的蛋白質屬於優質蛋白質,在人類蛋白質來源中為不可取代的一類,但所含脂肪則多為飽和脂肪酸,多食對人心血管有不利的一麵;而動物性紅色食物中的禽類和魚類所含脂肪則是不飽和脂肪酸,尤其魚類含長鏈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多吃對人心血管有利,對神經係統和心血管係統起著重要的保護作用。植物性紅色食物主要是蔬菜、水果、幹果,有西紅柿、胡蘿卜、紅棗、紅豆、西瓜等。植物性紅色食物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和胡蘿卜素,以及微量元素鐵、鋅、銅及果膠等。例如,紅棗所含維生素C極豐富,有天然維生素C之王的美稱;紅蘿卜所含營養素很全麵而又豐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都較多,尤其它所含的胡蘿卜素,是所有蔬果中最高的。
黃色食物能健腦益智、延緩衰老。黃色食物的黃色源於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這兩種物質的功效廣泛而強大,在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維護皮膚健康等方麵還能相互協作產生促進作用。黃色食物主要包括黃豆以及花生和核桃等幹果類,另外還有菠蘿、竹筍、玉米、香蕉、南瓜、檸檬、黃花菜、橘子、橙子、木瓜、枇杷、白果等。這類食物的蛋白質及脂肪含量高,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2、維生素E和鈣、磷、鐵、錳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素。特別值得提出的是黃色食物的脂肪裏含大量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卵磷脂和腦磷脂,有保護心血管係統、健腦益智、延緩衰老的作用。
黑色食物能補腎延年。黑色食物普遍具有的一個特點是富含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含有齊全的多種氨基酸。在天然食物中,黑色食物主要是指帶有黑顏色的植物性食物,比如黑米、黑芝麻、黑豆、黑木耳、發菜、冬菇、黑棗等,以及烏雞(竹絲雞)、黑狗肉等動物性食物。黑色食物富含滋補肝腎和補腦的營養素,具有防治疾病、調節人體生理機能、刺激內分泌和延緩衰老的滋補作用。當今世界,國外和國內正掀起一股“黑色食品熱潮”,黑色食物倍受青睞,它對於人體降低血脂、滋補、美容及延年益壽意義重大。
白色食物能補肺潤燥。在天然食物中,白色食物主要是指穀類食物,還包括菱角、蓮藕等澱粉類食物,以及冬瓜、甜瓜、竹筍、花菜、白蘿卜等白色蔬菜和豆腐、牛奶等白色食物。粳米、麵粉、甘薯等白色食物主要成分是澱粉,在體內可分解為葡萄糖,是人體的結構成分和能量的主要來源。粗米和粗麵粉中,其B族維生素的含量可與紅色食物相當。此外,白色食物給人一種質潔、鮮嫩的感覺,常食之對調節視覺與安定情緒有一定作用,對於高血壓、心髒病患者益處也頗多。通常來說,白色食物如豆腐、牛奶等是鈣質豐富的食物,所以,平時經常吃一些白色食物能讓我們的骨骼更健康。
胡老養生百寶箱·11條飲食防癌原則
1.不吃發黴的糧食及其製品。花生、大豆、米、麵粉、植物油等發黴後,可產生黃曲黴素,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特別是肝癌)物質。
2.不吃熏製或醃製的食物,如熏肉、鹹肉、鹹魚、醃酸菜、醃鹹菜等,這些食物中含有一種可能導致胃癌和食管癌的化學物質。
3.不吸煙。香煙中的焦油等物質是導致肺癌和胰腺癌的因素。最近研究證明,吸煙和婦女宮頸癌也有關係。
4.不酗酒,特別是不飲烈酒。濃度高的酒精會刺激口腔、食管壁和胃壁的上皮細胞並引發癌變。
5.同時吸煙與喝酒會大大增加致癌的機會。
6.不能用洗衣粉擦洗餐具、茶具或洗食物。
7.不吃被農藥汙染的蔬菜、水果和其他東西。
8.飲用新鮮、清潔的水,不喝過燙的水,不吃過熱、過硬、燒焦或太鹹的食物。
9.多吃新鮮蔬菜,吃飯不要過飽,控製肉類食物攝入量,控製體重,這樣可以減少癌症的發病率。
10.不要經常吃有可能致癌的藥物,如激素類藥物、大劑量的維生素E等。
11.炒菜或油炸食品時,因油鍋太熱產生許多油煙對人體有害,所以炒菜油溫不能太高,不能讓油鍋冒油煙,盡量少用煎、炒、油炸、熏烤的烹調方法。提倡多用蒸、煮、涼拌、水汆、湯菜等烹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