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保持心態平衡,就能益壽延年
天地要陰陽平衡,人要心平氣和。
——胡維勤
我半生都在中南海中工作,先後為三位老首長做過專職保健醫生。他們的人生曆經艱險、跌宕起伏。但是,他們都是長壽之人,老首長的壽數更是高達92歲。如今反思起來,我覺得善於保持自己的心態平衡,是他們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
天地陰陽調和,就能風調雨順;人保持心態平衡,就能幫助益壽延年。老首長們的人生經曆是我們平常人難以企及的,但是他們調節心態、保證健康的方法,卻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1.過分要強,身體不好
退休後,經常有親朋好友介紹的病人找到我。治病救人是醫生的天職,所以雖然退休了,我卻一直沒有真正停止過診療工作。三年前,於大姐就是這樣找到我這裏來的。
這位於大姐其實年齡並不很大,她是我遠房侄女的同事,因為侄女一直叫她於大姐,於是全家都跟著叫她“於大姐”。剛剛五十出頭的她身體狀態非常糟糕,按她自己的說法,就是一年到頭沒有不生病的時候,不是這裏痛,就是那裏疼。奇怪的是,我經過檢查,發覺她除了氣滯和肝火較盛,並沒有太大的問題。這些問題,任何一位合格的中醫大夫都能檢查出來,也都可以幫她調理,她怎麼會病了這麼久呢?
在她來我這裏看過幾次病後,我才找到病因——心態!她總有很多的不滿,譬如同在一個科室,憑什麼讓小李去進修而不是我;我婆婆為什麼給小姑子買鞋子,不給我買;我家那個孩子真不聽話,我叫他考研究生他非要找工作;等等。
中醫認為調暢體內氣機是肝的職責,肝的生理功能正常,人體內的氣才能正常循行,維護人體健康。相應的,隻有人體的氣機運作正常,肝才能保持健康。於大姐這樣總是帶著一股氣,時間久了自然要影響肝的健康。肝出了問題,不但體內的氣機調暢會受影響,還會造成影響和氣一起循行於周身的血的正常“工作”,造成血淤;肝火橫犯脾胃,就會影響脾胃功能,造成消化係統的諸多不適。此外,大怒傷肝,相應的,肝正常生理功能受損時,人就會變得比較易怒、情緒化。這個於大姐的情況,就是這樣。
找到病因,我在用藥物幫她調理的同時,開始慢慢勸解她,跟她說她的身體不好和她的過分要強有很大關係。積極要求進步不是壞事,但是要保持平常心,因為平常心是保證健康的第一步,她總是這裏痛那裏疼,跟她總是不忿這個生氣那個有很大關係。
聽我這樣說,於大姐起初還將信將疑。我對她說:“你按我說的試一試,凡事別多想,不鑽牛角尖。你的身體不好,並不是有什麼大病,主要是心態不好。總是覺得不順心,動不動就生氣,總想不開,大夫用了渾身本事也調理不好你的身體的。想要調好身體不生病,最重要的還是你自己要調整心態,保持平常心。”
半個月後她來複診,告訴我她按照我說的,心裏一開始覺得不平衡就跟自己說別想,然後想點讓自己能高興的事,這半個月來,覺得身體似乎是比以前舒服了一點。我聽她這麼說,就知道治療方法對了,就建議她有空的時候可以讀讀《莊子》,尤其是裏麵的《逍遙遊》。
又過了半個月,於大姐笑嗬嗬地來找我複診,說看了《逍遙遊》,突然覺得自己以前就是那隻小鳥,因為自己渺小所以覺得樹高湖大,有點事就鑽牛角尖,想不開。其實換個角度,把自己當成那隻鯤鵬,站在十萬八千裏的高空向下俯視,樹像小草,湖變水窪,又有什麼是看不開的呢?說到這兒,我們兩個都笑了。
中醫有“百病生於氣”的說法,很多病僅僅靠藥是沒法徹底治愈的。同樣的道理,想要不生病,也不是藥補或者食補就可以解決的。隨著養生熱的興起,被大家認識的高壽老人越來越多,他們有的愛吃肉,有的隻吃素,有的常年運動,有的唯好靜坐讀書……但是,這些老壽星卻有一點長壽秘訣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凡事不斤斤計較,不在心裏裝事,保持平常心。其實《黃帝內經》裏麵說的“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是這個意思。保持平常心,看淡一些,心胸開闊了,身體內的氣就會順暢,也就是“真氣從之”,這樣的人怎麼會生病,身體怎麼能不健康呢?
想要身體健康長壽,保持一顆平常心,就是邁出了第一步。
2.煩心事多胸口堵,順氣秘方六字言
想要保持平常心,首先就要學會拿得起、放得下,做到讓自己的心靜如止水、平靜無波,簡單來說,就是心要平,因為心平才能氣和。氣和,簡單說就是氣順,人體內的氣能夠順暢和諧地循行,人的身體才能不生病,保持健康。
春節之前我接診了一位劉處長,他一見麵就問我:“胡教授,您這兒有沒有能給人順氣的秘方?”我聽了一愣,順氣的秘方?原來,這位劉處長兢兢業業工作了30多年,現在唯一的願望,就是在退休之前能當上副局長,算是對自己一輩子工作的總結和獎勵。本來他們局裏一位老副局長退休之後,板上釘釘是他升上去,結果政府機構改革,競聘上崗,那個副局長的位置,半年前生生被一個工作才三年的年輕博士靠能力“搶”了去。從那之後,他就變得脾氣很大,還覺得胸口一直有個硬塊堵著,上不來下不去的,後來漸漸發展到吃東西時吞咽都覺得費勁,最近更是漸漸多了舌頭發硬、總生口瘡、頭暈眼花、脖子和後背發硬等毛病。他跟我說,覺得自己這些毛病的起因,就是因為一口氣,這口氣能順下去,就什麼病都好了!他來找我,就是因為聽說我給老首長們做過保健醫生,他覺得老首長們的煩心事絕對比他多太多了,我是給他們治過病的人,所以我絕對有順氣的秘方!
聽他說完,我一下就樂了。我告訴他,他對自己的病因分析非常對,但我從來就沒有什麼順氣秘方。老首長日理萬機,煩心事確實比我們這些普通人多太多了,這種情況下,他們還能得享高壽的原因,其實就是六個字:拿得起,放得下!
一個健康的人,他體內的氣運行起來就會像汽車行駛在暢通無阻的高速公路上一樣,順暢而輕快;如果氣因受了外來或體內的不良刺激而產生病理反應,就會像汽車遭遇堵車一樣停滯不前,擁塞在體內,引發多種不適。發怒之後,氣容易被堵在胸膈以上,無法順利下行,導致心火也不能隨著氣下降。氣被阻礙,無法順利運行,上麵的下不去,下麵的也上不來,因此下麵的腎水也無法在氣的推動下上行滋潤屬木的肝,肝得不到滋潤就會生火,這樣心火、肝火“聯合行動”,人就會出現頭暈目眩、急躁易怒、口舌生瘡等不適。劉處長就是這種情況,如果再不及時調理,就會患上高血壓。
我告訴劉處長,老首長們的順氣秘方確實有,但不是用來吃的藥。那個秘方,其實就是保持心境的平和,拿得起,放得下。他要是也能做到這點,病也就好了。他聽我這樣說,將信將疑地走了。
一個月後,他又來找我,說終於明白我說的“拿得起,放得下”是什麼意思了!原因是他的小孫女出世了,他看到孩子的時候,突然就覺得,自己家庭美滿幸福,工作成績也得到了單位上下一致的肯定,新來的年輕副局長在工作能力和知識結構上確實比自己強,比自己更勝任那個職位,他這樣鑽牛角尖圖的是什麼呢?想明白之後,他不再整天惦記這件事,氣就慢慢變順了,覺得身體也舒服多了。就是覺得看東西還是模糊,想再找我看看。
我檢查後發現他體內氣機雖然順暢了不少,但還是有肝陽上亢的征象,就給他寫了幾個養肝藥茶的配方,叫他回去繼續調理。這幾個配方對肝火旺引發的眼花、頭暈等不適都很有用,大家在肝氣較旺的春天也可以試試代替茶水泡飲,作為保養飲品。
三鮮茶:鮮荷葉、鮮藿香、鮮佩蘭葉各10克。將鮮荷葉、鮮藿香和鮮佩蘭葉洗淨、晾幹後切碎,用沸水直接衝泡或者放入沸水煮開,然後澄出茶汁飲用即可。
菊槐茶:菊花、槐花、綠茶各3克。把菊花、綠茶和槐花放入瓷杯,倒入沸水衝泡,並加蓋悶5分鍾即可。
此外,我還給他開了兩種中成藥:牛黃清心丸和加味逍遙丸,讓他回去後兩藥交替吃。
3.悲傷恐懼和憂慮,平複心靈三字訣
前一陣有一則新聞報道,有個大學生連考幾年,最後終於收到了碩博連讀的錄取通知書,結果突然出現了精神崩潰的症狀,患了精神病。那篇新聞報道的意圖是想通過這個事例引起大家關心現代人的心理衛生,確保心理健康。我看完這篇報道之後卻覺得,這不單是個心理衛生問題,它還關係著人的身體健康,這個學生的反應說是精神崩潰並不準確,他其實是典型的“過喜傷心”,因為過度興奮導致體內的氣“亂竄”,脫離了正常的循行軌道,導致了精神異常。還有一個大家熟知的人也因這個症狀出名,那就是中舉後高興瘋了的範進。
平衡心態,其實就是在平衡體內的氣機。氣平了,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在體內正常運行,人的身體才能保證健康。情緒過於激動時,人的心態不可能是平衡的。在中醫看來,人心態不平的時候,體內的氣也不會順暢循行,氣不順,則人生病。我前邊講到的那位劉處長,就是因為怒氣太盛,引發體內氣機不暢,肝陽上亢造成了諸多不適,他的情況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大怒傷肝”。
能夠影響人體內氣機正常運行的原因有很多,“七情”是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古人認為“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憂則氣結”。這句話簡單解釋,就是說情緒波動會影響人體內的氣按照水升火降的原則正常運行。上麵的劉處長和大學生就是典型的“怒則氣上”和“喜則氣緩”。
“悲則氣消”是因為人悲傷時會哭泣,哭泣時人體的肺葉張開會比平時困難,導致供氧不足,使得心髒不得不“加班”——加速跳動,這樣人的心肺之氣就會受阻,心肺間的熱氣會因散發困難積存在心肺間,導致氣運行消沉,為了彌補這種運行消沉帶來的不適,人會更想哽咽、哭泣,造成惡性循環。
“恐則氣下”有個更形象的說法:嚇得尿褲子。人在極度恐懼中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並不隻是因為膽子小。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人在受到極度驚嚇時氣會極速下行,一下子全部堆積到位於人體下部的腎髒中,腎突然承受這麼大的壓力,一旦承受不住就會出現腎氣不固時的各種症狀,如失禁、遺精等。
“驚則氣亂”很好理解,就是人受到驚嚇時體內的氣會不受控製,四處亂竄。我們常聽說人被嚇著後“六神無主”,其實,那就是因為體內的氣在被驚嚇後亂成一團了。
“憂則氣結”其實就是我們平時常能聽到的氣滯。一個人總是憂心忡忡,就會神凝氣結,擁塞體內不能正常運行,引發疾病。中醫認為憂思傷脾,人一旦憂思太過就會傷損脾胃,脾胃為後天之本,後天之本受傷,人怎麼能不生病呢。我們常聽一些工作壓力大的人說自己胃不好,其實就是這個道理,壓力太大的人憂思必多,因而才會生脾胃方麵的疾病。
我們現在總把生病的原因歸咎於病毒、細菌,要不就說是因為生存環境太差,等等。於是拚命搞衛生,努力讓自己住到環境優美、幹淨的地方去。我的一個病人甚至跟我說:“胡教授啊,您說怎麼就沒有蓋在森林裏的無菌別墅呢?要是能有那樣的地方住,我是不是就一定能健康長壽了?”我哭笑不得,隻能告訴他,那樣的環境固然不錯,可是想要健康長壽,光有這些是不夠的,想要健康長壽,首先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裏不總裝著悲傷、恐懼和憂慮,心湖靜如止水,疾病就自然不會找上你了。
養生靠的絕不是秘方,隻要能保持內心平靜,想得通,不斤斤計較得失,健康長壽就不會離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