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怒大傷肝”是非常有道理的,中醫認為肝是“謀略之官”,主怒,一個人暴怒的時候,理智全無,謀略、理智自然就全沒了。因此養肝最好的辦法,就是學會克製情緒,遇事時要冷靜,不能過分激動,尤其不要輕易動怒。此外,肝開竅於目,肝不好尤其是肝血虛的人往往視力也會受影響。補養的最簡單辦法是平時多吃一些動物肝髒以形補形,或者用枸杞、當歸、菊花、決明子等可以補益肝血的中藥泡茶喝。
脾在中醫理論中被稱作“後天之本”,對人體延緩衰老的作用十分重要。其實,保養它的方法反而是五髒保養中最簡單的,隻要吃好睡好就行了!具體來說,就是保證飲食規律、均衡,以清淡食物為主;保證每天6~8小時的高質量睡眠,不要熬夜。
中醫認為腎主水、主藏精。水為寒涼之物,因此養腎水簡單的辦法是保暖,別讓腎受寒。精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保養腎精首先要注意節製房事,房事不過度,能有效保證腎精不會過度耗損。此外,保養腎髒還可以通過按摩腎部的簡單方法實現。具體方法是,每天早晚兩手握拳,大拇指和食指組成的小圓圈叫拳眼,用拳眼分別對準後腰脊椎兩側腎髒的位置,然後一邊水平地來回搓,一邊把腎髒向中間擠壓。搓的過程中能夠給腎髒帶去熱量,提升腎陽,向中間擠壓的過程能夠提升兩腎髒的能量,所以,要一直搓到兩側腎區都感覺到熱為止。
肺喜潤而惡燥,主氣,司呼吸,是主管全身呼吸的器官,養肺最好的辦法是讓它處在最適合它的潤澤狀態下,然後調試呼吸方法。例如,經常使用腹式呼吸法來進行調節。保持肺部潤澤的辦法分為外部調節和內服滋補兩種,外部調節的方法是調節所處居室的濕度,防止幹燥傷肺;內服滋補則是在秋季這樣的幹燥季節裏適當吃些銀耳、百合、蓮藕、梨、荸薺、玉米等潤肺除燥的食物,幫助肺調理體內的燥火,以免燥邪過盛傷肺。
中國的傳統文化最重和諧平衡,說“過猶不及”,中醫理論中也有這樣的觀點。平衡,陰陽平衡才是身體的最佳狀態,延緩衰老最有效的辦法,重點就是通過保養使身體達到內部的平衡以及身體與所處環境的平衡。隻有達到這樣內部、內外的雙重平衡,人的身體才能達到最佳狀態,讓衰老速度減到最慢。
5.給足身體血和氣,是給健康打地基
近來世界各地地震頻繁,震後依然屹立不倒的建築多是當初建造時地基牢固的那種,可見基礎牢固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房子如此,身體也是如此,想要身體健康就要有牢固的基礎做保障。
那麼,究竟什麼是人體健康的基礎呢?
在中醫看來,人體健康的基礎是兩樣東西——氣和血。這也就是《黃帝內經》中所說的“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隻要人體內的這兩種物質充足且平衡,人體就能確保健康。
中醫認為,氣與血是人體內兩種最根本的物質,二者相依相附,共同構成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共同維持全身各組織器官的功能與機體的生長。人體中的一切,都是圍繞著這兩種物質運行的。氣與血中的任何一方出現問題,或是二者同時功能失常,都會導致氣血失衡,嚴重影響人體的健康。
這兩種物質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相互滋生,離了一方,另一方也沒法獨立生存。中醫說“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就是這個道理。氣無形而動,屬陽;血有形而靜,屬陰;氣與血一陽一陰,陽性的氣溫煦著陰性的血,陰性的血滋潤營養陽性的氣;氣的生成離不開血,血的運行流轉也離不開氣。隻有氣與血維持著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人體才能陰平陽秘,健康和諧。
用一個通俗的比喻來說,人體像一部汽車,氣就是推動汽車前進的動力,血就是產生動力的燃料汽油。血沒有氣的推動,就沒有在血管中流動循行,到達全身各處的動力,無法為身體提供所需的營養並帶走體內新陳代謝產生的廢棄物,人體就會產生各種不適,例如疼痛、長斑等。另外,血也是人神誌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血液供給充足,人的神誌活動才能正常。如果連接組織器官的血管發生原發性病變,或是因外傷、炎症、腫脹導致血管離斷、閉塞或血管壓迫等,導致血液無法滿足機體新陳代謝的需要,人體就會出現疾病。此外,由缺鐵、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礙等原因造成的貧血,也會導致人身體出現不適。
中醫理論中的“氣”是無形的,是對人體中具有極強活力的精微物質的一種統稱。它依靠血液提供的營養不斷運化生成,並不斷在人體內進行著升降出入運動,推動著血液循環於全身各髒腑、經絡等組織器官,時刻推動和激發著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氣的功能很多,除了維持體表正常溫度、防禦各種病毒外,氣還能促進血液生成,並推動血液在人體內循行,調動分配人體內各處的血液。一旦五髒六腑出現虛損,或重病久病等損耗人體大量精氣時,人體就會出現氣虛。氣虛,則無力推動血液循環,進而引發血虛,導致氣血雙虛,引發氣血失衡。
人體一旦出現氣血失衡,將影響全身健康,在身體外部,如眼睛、耳朵、頭發、皮膚以及臉色都會有異常體現。中醫脈學認為,現代人攝取蛋白質過多,加之工作緊張、思想壓力過大,又缺乏鍛煉,因而導致很多人氣血不足、身體虛弱,即“亞健康”狀態。長期如此,就容易引發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肝硬化等“富貴病、文明病”。因此,平衡氣血要從飲食、運動、思想上全方位入手,才能獲得最佳療效。
總之,氣與血一陰一陽,就像一個家庭中的一對夫妻。一個家庭,隻有夫婦關係平等和諧,家庭基礎才穩固;人的身體,隻有氣血俱足並且相互平衡、相互滋養、相互製約,人體的健康才能穩固牢靠。夫妻鬧矛盾,家宅就會不安寧;氣血出問題,人體就會不健康。
補氣的食物主要有五穀雜糧、雞、鴨、鵝、魚、鴿子等;中藥中的人參、黃芪、黨參、太子參、白術、茯苓、甘草、升麻、西洋參等是最好的補氣藥。補血的食物有黑木耳、紅棗、花生、菠菜、莧菜、豬肝、豬血等;補血中藥則有紅棗、阿膠、雞血藤、熟地黃、黃芪、何首烏等。此外,每天拍手,按摩氣海、三陰交穴和足三裏穴也有補氣作用;按摩血海、足三裏穴和肝俞穴則有補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