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陰霾中的曙光(二)(2 / 3)

但還在倉庫裏擺弄機械的豐田喜一郎還沒有意識到自己能改變日本乃至全世界的商業曆史,他唯一關注的就是倉庫裏被人丟下的一個雪佛蘭汽車引擎。豐田喜一郎用幹淨的抹布把這個落滿灰塵的機器擦拭幹淨,然後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把100多個零件拆下來,然後用筆記述這些零件的特點。

很多年後,我有幸參觀豐田汽車總部。在陳列室裏,依然保存著這張記載著豐田喜一郎汽車夢的殘破的紙張。在這張紙上,甚至記錄了每一個螺絲的尺寸和擺放的位置。

豐田喜一郎沉浸在引擎研究之後,他老爹豐田佐吉不滿意了。老父親原本希望豐田喜一郎能繼承家業,讓豐田紡織機發揚光大,可如今他成天蝸居在小倉庫裏不問世事,以後家族生意誰來打理呢?

這時候,豐田喜一郎的堂弟,豐田英二進入到了豐田佐吉的視野。豐田英二是個“混世魔王”,在家族裏,幾乎沒人降伏得了他,自小調皮搗蛋,但頭腦異常靈活。

一個偶然的機會,豐田英二跑到了豐田喜一郎的小倉庫。他看著表哥醉心於研究零部件,也蹲下身子,剛想用手摸摸零件。豐田喜一郎抬起頭,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豐田英二當時被震懾住了,他意識到,這玩意兒不能隨便撫摸,平時對自己一向和藹的哥哥眼神這麼毒辣,說明這個設備裏掩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豐田喜一郎休息的時候,豐田英二討好般地遞上一杯熱茶,親熱地對哥哥說:“你告訴我,你到底在擺弄什麼東西?”

豐田喜一郎不理會他,而是說:“父親給了我很多工作,讓我放棄研究那東西,如果你幫我把父親交代的活兒幹完,我就告訴你。”

豐田英二欣然同意。豐田佐吉想讓豐田喜一郎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生意上來,他分配給兒子的任務是隨時關注股市行情,第一時間整理出數據,作為公司發展的參考。

豐田英二擔當起了這個重任。當豐田喜一郎對著他一心鑽研的零件的同時,豐田英二開始接聽股市打來的各種電話,然後以最快的速度記錄下來。

天長日久,豐田英二漸漸對這些數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個個看似簡單的阿拉伯數字到底是如何左右人們的財富的?為什麼天下人都為了這些看似枯燥的數字神魂顛倒?

為了搞清楚其中的奧秘,豐田英二開始充分發揮自己少東家的威力。他拿著一張張記錄下來的數字,強迫正在辛苦工作的職員給他解釋每一個數據究竟是什麼含義,股市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員工們沒人敢惹這位爺,都低首下心,耐心講解。當豐田英二弄清楚這些數字背後代表著怎樣的財富和欲望的時候,他才十多歲。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豐田這對兄弟以各自的性格為起點,開始了偉大的事業。

我想造飛機

豐田喜一郎和父親很像,都萬分迷戀技術,隻不過,父親熱衷於紡織機,兒子則鍾愛汽車。所以說,豐田家族的每個毛孔裏都留著機油的氣味和鐵錘鑿鋼鐵的鳴響。

豐田喜一郎早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部。按照日本人的生活慣例,他應該子承父業,好好經營家族的紡織企業。

但豐田佐吉顯然不希望兒子走自己的老路。豐田喜一郎大學畢業之前,豐田佐吉把他叫到跟前,問他:“你畢業之後打算幹什麼?”

豐田喜一郎微一遲疑,答道:“父親做什麼,我就做什麼。”豐田佐吉搖了搖頭:“那有意思嗎?我弄織布機你也弄,太沒創意了,幹點兒別的吧。”

豐田喜一郎大喜,他大聲說:“兒子想造飛機!”豐田佐吉臉都白了:“孩子,有夢想是好事兒,你要是非想弄那玩意兒,我也支持你。”

豐田喜一郎滿意地走了。

又過了幾天,豐田喜一郎又找到父親:“我不造飛機了,那東西成本太高,而且,對人的生活影響不大(那年代飛機還不普及)。我想要造汽車,現在西方人都已經開著車上下班啦!”

豐田佐吉點點頭,淡淡地說:“想做就去做吧!”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重重。20世紀20年代的日本,連汽車引擎都沒有。豐田喜一郎知道,自己必須從學習和模仿開始。於是,他懇請父親讓自己去汽車之都底特律考察。

豐田佐吉欣然同意。幾天後,豐田喜一郎和堂弟豐田英二奔赴太平洋的另一端。

底特律給豐田喜一郎的衝擊太大了。這個城市就像一個巨大的機器,人們日複一日地在汽車製造機器的轟鳴中度過,生活在這裏的每一個人幾乎都是汽車的受益者。

底特律的意思是“地峽之城”,東部有一條滾滾流淌的河流,西北部是茂密的森林,植被豐富,景色宜人。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克萊斯勒的工廠都坐落於此,這些工廠互相競爭卻又關係密切。

豐田喜一郎和豐田英二來不及看美景和狗熊,就開始挨個兒參觀美國汽車製造商們引以為傲的工廠。他們倆每天回到住處都會詳盡地記錄下一天的收獲,並且還常常針鋒相對地爭論日本汽車製造業究竟應該走哪條路。

在離開美國之前,這對堂兄弟的意見達成一致了。他們一致認為,還很貧困的日本不適合生產克萊斯勒那樣的高端車,而福特汽車的大眾車概念才是日本市場的歸宿。但豐田喜一郎發現福特汽車的一個問題:他們的生產線很強勁,但是大量生產出來的零部件散亂地堆積在倉庫裏,一接到訂單才開始組裝生產,最後出現一輛新車。這樣一來,福特汽車就需要好多倉庫來放零件。

這事兒對美國人民來說,可能還真不是個事兒,因為美國地大物博,倉庫眾多,那時候房地產泡沫也沒有,弄塊地放零件還不容易?

可問題是,日本地少人多,地比人命還值錢,豈能浪費?豐田喜一郎告訴堂弟:如果我有了汽車工廠,絕對不會這樣浪費資源。

這就是後來日本豐田集團享譽世界的“無庫存”概念的前身。

回國之後,豐田喜一郎開始全力研製汽車,結果是一無所獲。原因特別簡單,汽車看起來是個不大的東西,其實牽扯到眾多產業,比如鋼鐵、石油、運輸,還有橡膠、玻璃,等等,而日本這塊寶地資源匱乏,地震頻發,實在是自殺的寶地,要啥啥沒有,怎麼造呢?

但豐田喜一郎沒有放棄,他依然把自己關在倉庫裏潛心研究。

1924年,日本島發生了一件大事:福特汽車在這個小國開辦了第一家分公司。緊接著,到了1927年,通用汽車也不甘落後,開辦了自己的工廠。

到此時,日本人都被汽車所深深折服了。

對豐田家族來說,還有兩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豐田喜一郎汽車沒造出來,先造了個兒子出來。這個小孩兒就是後來的豐田章一郎,他在20世紀90年代率領豐田汽車擊敗了世界汽車帝國的王者通用汽車,躍居世界第一。

第二件大事實在不是什麼好事兒。在1931年,豐田喜一郎投入地造汽車的時候,豐田佐吉因病去世。整個家族籠罩在一片陰霾當中。

豐田佐吉臨終時留下遺囑,讓豐田利三郎繼承自己的事業,並且一再囑咐豐田利三郎,無論如何都要支持豐田喜一郎的理想。

那麼豐田利三郎是誰?豐田利三郎是豐田喜一郎的姐夫,也就是豐田佐吉的女婿。這個女婿不簡單,因為他有一個不簡單的哥哥叫兒玉一造,是三井物產的負責人。豐田利三郎還有一個表哥叫石田退三,是豐田佐吉的好朋友,是三井物產的管理人員。

所以,一個出身三井物產的人的弟弟和表弟當了豐田集團的掌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