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陰霾中的曙光(二)(3 / 3)

豐田佐吉並沒有把家族生意交給自己的親兒子,而是傳給了女婿,這是有原因的:第一,他希望豐田家族能和三井財團緊密地捆綁在一起,實現技術和資本的完美結合;第二,他希望豐田喜一郎能擺脫家族慣有的生意,在更廣闊的領域發揮光熱。

絕不是山寨汽車

豐田喜一郎特想趕緊發光發熱。1931年,豐田喜一郎的研究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他成功製造出了千馬力小型汽油引擎,這個引擎基本上是以雪佛蘭的引擎為模板,但可貴的是,豐田喜一郎沒有簡單模仿,而是把這款機器設計得更適合日本人的喜好,特別是這個機器摒棄了美國引擎耗油量高的特點,更加適合日本這個資源匱乏的國家。

多麼令人欽佩的發明家。日本人就是如此,他們也許沒有驚世駭俗的發明創造,但他們總能把別人的發明經過改造為自己所用,而且還能輻射到全世界。

悠悠萬事,隻有這個民族具備此特點,且發揚光大。

不過,引擎的順利推出並沒有讓豐田喜一郎欣喜萬分,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被汽車時代甩到後邊了。

當時,美國的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幾乎壟斷了世界轎車市場。這三個公司通過並購等鯨吞手段消滅了大量競爭對手,獨霸天下。

隨後,德國的費迪南德·波希也準備大張旗鼓地造廉價汽車。他宣布,自己造的汽車價格為1,000馬克,約合140多美元,而當時美國廉價車的價格在400美元左右。當時,暢銷書作家、畫家希特勒已經成為德國的元首,他聽到波希的計劃之後喜出望外,表示全力支持,並且高呼:德國人民應該每人開一輛汽車招搖過市!

於是,波希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在一片空曠的土地上蓋了廠房、職工宿舍,很快發展成為一個工業城,這就是著名的福斯汽車。

福斯汽車的誕生讓豐田喜一郎焦慮不安,他覺得自己被很多人超越了,他必須傾盡全力融進世界汽車市場的爭奪戰中去。

他在父親去世的第三年,也就是1933年,在豐田自動織布機製造廠裏掛起一塊牌子——豐田汽車部。他告訴自己的員工們,先別造織布機了,集中所有精力開發汽車。

這事兒讓豐田利三郎勃然大怒。

可氣的事情還在後邊呢,這塊牌子掛了不久,豐田喜一郎就為研發汽車花費了500萬日元,而且還沒完,馬上又找豐田利三郎,請他再給500萬日元。我們從曆史資料裏可以發現,當時豐田公司的注冊資金才400萬日元,也就是說,豐田喜一郎把老本都折進去了。

豐田利三郎當然暴怒了,石田退三也很憤怒。

這兩個後來成為豐田汽車社長的人在當年,一致反對豐田喜一郎繼續燒錢研發汽車。但豐田喜一郎是不會放棄的,他準備先搞定石田退三。

在那個狹小的倉庫裏,豐田喜一郎拉著石田退三仔細參觀,給他介紹每一個零部件的意義。最後,他緊握著石田退三的手說:“你趕緊考一駕照吧,等豐田汽車出來了,你就能開了!”

第二天,石田退三就去報名考試了。其實,他在參觀了倉庫,聽豐田喜一郎介紹完了之後就意識到,這對三井物產來說,也是一個良好的機會,如果把賭注投給豐田喜一郎,他們也許真的能獲得巨大的財富。

問題是,雖然豐田喜一郎獲得了石田退三的支持,但錢依然是個大問題。這時候,豐田的大管家岡田藤次郎出麵了。

岡田藤次郎又是誰呢?他是豐田利三郎從三井請來的CFO,全權負責公司的財務工作,據說是豐田家族大金庫的“看門狗”。

有趣的是,雖然豐田利三郎和石田退三都曾經反對過豐田喜一郎造汽車,但岡田藤次郎一直堅定地支持著豐田喜一郎。

他堅信,20世紀最賺錢的行業一定是汽車(這哥們兒不了解中國房地產的力量)。後來,石田退三也站到了豐田喜一郎一邊,豐田利三郎沒轍,隻好答應組建汽車部門。

1933年年底的一天,細雨霏霏,空氣清爽。豐田公司召開董事會,同意正式投資汽車製造,豐田汽車終於橫空出世,以公司的形式誕生了。

1934年,豐田喜一郎的研究有了突破性進展,他決定把自己製造的引擎正式投入使用,製造汽車!

這時候,另一個問題出現了,他需要一位專業人士幫助豐田銷售汽車。

岡田藤次郎為豐田喜一郎推薦了一個人,叫神穀正太郎。三個人決定一起幹一番事業。

神穀正太郎也有三井物產的背景,他的身份極為複雜和隱秘。神穀正太郎最早和岡田藤次郎是同學,畢業後一起進入三井物產工作,關係密切。後來,神穀正太郎在三井物產高層的指示下,進入通用汽車日本公司負責銷售,同時還兼具著了解美國汽車企業經營策略的重任。

他一直密切注視著美國汽車業的勃興,同時熱心關注日本本土汽車廠商的未來。那時候,日產企業已經創立,發展迅速,神穀正太郎本來決定進入日產,但湊巧,豐田喜一郎找到了他。

神穀正太郎當時是通用汽車日本市場銷售的總負責人,薪水很高。豐田喜一郎很擔心,自己能否拿下他。

但事實是,神穀正太郎聽了豐田喜一郎的講述之後,淡淡地說:“隻要你能造出汽車,我就能把它們賣到全世界去。”

當時,神穀正太郎在通用的月工資是600日元,而豐田給他的薪水才100日元。神穀正太郎毫無怨言,認真地開拓豐田汽車的銷售渠道。

很多年以後,當神穀正太郎已經成為日本的“銷售之王”的時候,一位記者曾經問他成功的秘訣。老人家眯起眼睛,神秘地說:“我成功的秘訣就是想象,想象一個偉大的事業,然後用力地調查,去實現它,不管道路多麼曲折悠長。”

豐田喜一郎終於在1935年製造出了自己的小轎車,當時這款車的零部件都是從海外進口的,因為日本本土的零部件質量都很差,產業鏈條也還處於萌芽狀態。

沒想到,這個高成本的做法獲得了日本市場的認可,從一起步,豐田就把自己的本土競爭對手甩在了後邊。

第二年,豐田汽車的組裝工廠正式問世,標誌著豐田喜一郎的理想邁出了最堅實的一步。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豐田這家工廠主要生產卡車,因為當時日本陸軍對卡車的需求與日俱增。

同時,豐田喜一郎在芝浦開設了自己的研發中心,全力開發汽車。這家研究中心裏吸引了諸多汽車狂人,他們紛紛放棄了原本優厚的待遇,拿著微薄的薪水,和豐田喜一郎並肩戰鬥,後來,他們都成為日本汽車產業的中流砥柱。

其中包括豐田喜一郎的堂弟豐田英二。這個年輕人對新鮮事物充滿著濃厚的興趣,他拒絕了日立公司的邀請,激情加盟豐田汽車。

1936年,豐田製造的大眾汽車已經越來越受到市場的歡迎,為了進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在神穀正太郎的建議下,豐田喜一郎決定舉辦一場展覽會。就在這次展覽會上,豐田汽車商標正式由原來的“TOY-ODA”改為“TOYOTA”。豐田英二的解釋是:“DA在日文中是濁音,TA是清音,所以應該去濁存清。”

這次展覽會讓豐田汽車聲名大噪,政府頒發了許可證,正式任命豐田汽車公司為“政府指定的汽車製造商”。

豐田喜一郎的新事業如火如荼地繼續發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