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下幸之助決定先找一個工作,不能坐吃山空。這時候,他家碩果僅存的姐姐幫他找了一份在工地搬貨物的活兒。她看著弟弟瘦弱的身材,流著淚說:“你那小身子骨,行嗎?”鬆下幸之助微笑著說:“別人行,我就行。”
17歲的鬆下幸之助要麵對的不僅僅是繁重的勞動,還有人高馬大的各位前輩們的諷刺,他們看著弱小的鬆下扛起比自己還高的貨物哈哈大笑。不高興的時候,他們怒叱鬆下:“小兔崽子,幹活兒不行,還總在前邊擋路!”
這樣黑暗的日子看起來漫無邊際。鬆下幸之助寫好遺囑,準備累死在工地上了。
他還沒死,電燈公司就有人死了。在工地奮戰了三個月之後,電燈公司一位員工心髒病突發(有可能是過勞死)溘然長逝,老板馬上兌現了自己的承諾,邀請鬆下進入自己的公司。
有時候,技術是相通的。雖然自行車和電燈八竿子打不著,但憑借著聰明才智和對技術的癡迷,鬆下幸之助很快獲得了公司上下一致的讚揚。一個月之後,他就脫離了學徒的工作,變成公司裏的技術骨幹。
技術工看起來簡單,實則非常複雜。那年頭,日本家庭裏基本上沒有家用電器,除了電燈就是手電筒,所以,這家公司的電燈賣給顧客,如果誰家裏電燈壞了,就會找上門來請技師去修理。因此,當時賣燈泡的工作幾乎就是提供燈泡銷售、售後、維護一條龍解決方案的全方位服務。
這工作要求員工技術過硬且服務態度要周到熱情,進人家門主動脫鞋,有人請客堅決不能吃,等等。
鬆下幸之助是一位非常合格的技術人員,不僅僅工作細致耐心,而且對客戶有求必應,隻要能做到,絕不推托。
七年之後,鬆下幸之助成為這家公司裏的小頭目,他也開始帶著自己的團隊去承接一些大的項目了。
1913年,鬆下幸之助的生活必須要改變了,因為他已經到了適婚年齡。鬆下幸之助的姐姐比他自己還著急,她給鬆下安排了一場別開生麵的相親。
當時,鬆下和姑娘約在一家電影院門口。鬆下很羞澀,站在廣告牌底下不停地逡巡。姑娘來了之後,看了鬆下一眼:“你好,我是梅野。”鬆下太羞澀了,以至於都不敢抬頭,隻是輕輕地“嗯”了一聲。
姑娘以為自己長得不堪入目,就轉身走了。
鬆下幸之助的姐姐和姐夫此時就躲在旁邊。等姑娘走了,姐夫跑過來興奮地說:“這姑娘長得不錯,就她了!”
兩年後,鬆下和梅野大婚。
婚後的鬆下幸之助事業迅猛發展,他成為公司裏的檢查員,也就是首席技術官。但鬆下自己並不滿足,就像我利用業餘時間寫書一樣,他也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醉心於技術的研發。
終於,有一天,他拿著自己發明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燈泡插座找到老板,希望公司能投資開發這種產品。他敏銳的嗅覺告訴自己,這個產品一定會改變人們的生活。
但得到的回複是:不行!原因是——沒有原因,我不喜歡。
鬆下失望地回到家,把自己的遭遇告訴梅野。妻子淡淡地說:“老板不願意做,咱就自己幹吧!”
鬆下愣了一下,他隨即告訴自己,創業,也許就是目前最好的選擇,沒有什麼比自己當老板、打拚天下更讓人興奮的事情了。
於是,鬆下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又從朋友那兒借了100日元,一共200日元,並且請來自己的小舅子井植歲男(後來,他獨立創建了三洋電機)和以前兩位同事幫忙,一起創業,專門開發燈泡插座。
故事,在這裏就出現了新的篇章,曆史也從這一刻改寫。鬆下借來的100日元裏麵,有50日元是三井的當家人借給他的。
當時,三井富可敵國,鬆下希望能得到他們的支持。於是,他長時間蹲在三井先生家門口,希望三井能借錢給他,但三井一直不為所動。直到有一天,大雨傾盆,鬆下幸之助依然站在雨地裏等待三井的接見。
三井有點兒坐不住了,他起身出來,問鬆下:“你要借多少錢?”鬆下幸之助咬咬牙:“借20日元!”三井笑了,他給了鬆下50日元,並且告訴他,以後別再來找他了。
不過後來,三井家族開始主動找上鬆下的家門,並且兩家喜結連理,成了親家。
再後來,鬆下幸之助告訴員工:“以後和誰都可以競爭,但唯獨不能和三井家族搶生意,因為,三井家族就像我的父親一樣。”
也是從那一刻起,鬆下公司已經成為了三井財團堅韌的一環。
言歸正傳,兩年後,經過漫長的研發,鬆下自己製造的燈泡插座終於問世了。接下來,就是賣出去,問題是,根本賣不出去。
負責銷售的員工天天在外邊奔忙推銷,但商人們給出的評價是:“這玩意兒以前沒有,我們不敢貿然進貨。”
這是一個悖論,市場上沒有,所以我們不賣,但無人問津自然就沒有銷量。鬆下幸之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於是,他親自上陣,帶著全體員工上街賣插座。一天,隻賣出10日元,大家很失望。但鬆下幸之助說:“沒關係,隻要賣出一個,就說明,我們的產品是有銷量的。”
沒想到,很快,鬆下的公司就接到了第一個大單。有趣的是,客戶要的不是燈泡插座,而是要鬆下用做插座的絕緣材料生產的電風扇的底座。
鬆下幸之助覺著這事兒有點諷刺,但轉念一想,賺錢最重要,讓公司發展下去最重要,於是,他跟這家公司簽訂了合同。
一個月之後,鬆下的公司如約完成了一千個電扇底座的訂單,這筆生意讓鬆下淨賺80日元。更重要的是,鬆下的公司名聲大振,他自己的信心也與日俱增。
接著,訂單以迅猛之勢不斷來襲,鬆下幸之助都覺得有點兒應接不暇了。資金收入增加之後,他開辦了自己的工廠,並且依然潛心研發燈泡插座。
1918年,鬆下舉家搬遷到大阪,他租下了一個小門房,門口掛上一個牌子——鬆下電器具製作所,享譽世界的鬆下集團就這樣誕生了。
有了創業基地,鬆下幸之助開始繼續改進燈泡插座。在這一年的年底,人們終於認可了這個新商品,於是訂單就像雪片一樣紛至遝來。
鬆下幸之助很高興,他不斷擴大公司規模,招攬人才,同時購進新設備,改善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