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陰霾中的曙光(一)(2 / 3)

我估計,9歲的鬆下幸之助也已經開始思考人性了。師傅的責難,老板的白眼,同事的欺淩,都讓他迅速成長,懂得人情冷暖。

於是,為了獲得認可,鬆下幸之助拚命幹活兒,還承包了很多本職工作以外的活兒,比如給老板看兒子。

某天,他背著老板一歲多的兒子努力擦火盆的時候,突然看到門口一群小朋友在玩陀螺,鬆下決定加入到這項遊戲中來。

於是,他放下火盆,背著孩子開始玩陀螺。鬆下為了讓陀螺轉得完美(他是個追求完美的人),使勁扭動身子,結果是,背後的孩子跟陀螺一起轉了出去。

孩子哇哇大哭,鬆下幸之助一把抱起孩子,也跟著哇哇大哭起來。兩人相對哭了半個小時,鬆下不哭了,孩子還接著哭。

緊張的鬆下幸之助想盡各種方法讓孩子樂起來,都不奏效,怎麼辦?小鬆下從身上取出僅有的幾個零花錢,抱著老板的兒子跑到街邊買了一個大包子,塞進小孩嘴裏。老板兒子立刻興奮地笑了起來。

後來,有一本叫《鬆下幸之助傳》的書提到這段往事的時候說,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鬆下幸之助是一個獨立自主,不靠天、不靠地的偉大的人。

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是在扯淡。這事兒隻能證明鬆下幸之助是個聰明的孩子,還上升不到獨立自主的高度,因為,如果他不用包子塞住孩子的嘴,自己就得卷鋪蓋流浪。

不過,值得人們讚歎的是,鬆下幸之助抱著叼著包子的孩子交給老板的時候,把今天玩陀螺摔孩子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老板,並且說:“如果您怨恨我了,我可以離開。”

老板聽後哈哈大笑,把包子錢給了鬆下,還告訴他:“做人就應該像你一樣誠實。”

由此,年幼的鬆下在火盆店的眾多學徒中脫穎而出,獲得了老板的喜愛。

幾年後,老板舉家遷移。臨走前,他把鬆下幸之助推薦給一家自行車店做學徒。新生活,開始了。

那年頭,自行車就相當於汽車,自行車店的學徒,就跟4S店的業務員差不多。鬆下幸之助非常興奮,因為他接觸到了當時最先進的機械設備。他花費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把自己摔得鼻青臉腫,終於學會了騎自行車。

接著,他背著老板把一輛自行車完全解體,把零件鋪散在房間裏,挨個兒研究。老板發現少了一輛自行車,四處尋找,等找到了鬆下房間裏的時候,徹底崩潰了。

鬆下沒有驚恐,他對老板說:“給我點兒時間,我能把它們組裝起來。”半天過去了,那輛自行車又完好無損地呈現在老板麵前。

老板大喜,他決定讓鬆下幸之助告別學徒生涯,正式晉升為修理工。

請大家注意,修理工是比學徒高得多的級別,它意味著鬆下幸之助可以按時領取工資,工作重點也隻是在跟自行車有關的事情上,不需要再打雜、哄孩子、做飯了。不過,修理工也不單純隻管修理,就像現在的很多記者也順便賣廣告一樣,修理工有時候也要肩負起擴大店鋪銷售額的重任。任何時代都一樣,你能給老板賺錢,那才是你的本事。

有一次,有一個賣蚊帳的老板想買一輛自行車,但是必須要先看到實物才肯決定買還是不買。自行車店的老板告訴鬆下:“你一定要把車賣給他!但是,絕不能打折!”

鬆下幸之助很激動,他一直堅信自己有兩種才能,這兩種才能又是合二為一的,一個是自己的技術天賦,對造物的熱愛;一個是自己的商業才能。他明白,技術再好,隻有變成商品,賣給消費者,才是最關鍵的。

機會來了,他可以檢驗自己的商業天賦了。

麻煩也來了,蚊帳店的老板對自行車讚不絕口,但最後跟鬆下幸之助說:“如果你打九折,我馬上就掏錢。”

鬆下幸之助想了想,然後斷然說:“九折就九折!沒問題,不過,我得回去跟老板說一聲,你等著吧。”

二十分鍾之後,鬆下幸之助號啕大哭,因為自行車店的老板堅持不肯降價。鬆下也不說話,他想起自己死去的親人,眼淚就很自然地流了下來。

但老板受不了了,一個夥計不幹活兒,隻會哭,像什麼樣子?沒辦法了,老板說:“好吧,我同意打折,隻能是九五折,多一分都不讓了。”

鬆下幸之助哭得更慘烈了。

老板冷冷地看著鬆下幸之助,也不說話。

就在這個時候,蚊帳店的老板著急了,他很想自己馬上能騎上自行車快樂馳騁,可鬆下幸之助遲遲不來回複,心焦之下,蚊帳店老板叫了一個小夥計去看看怎麼回事。小夥計回來後告訴老板:“鬆下正為了給您剩下那零點五折哭得死去活來呢。”

蚊帳店老板大為感動,他跑到自行車店幫鬆下擦幹眼淚,以九五折的價格拿下了這輛自行車。

這是鬆下幸之助做成的第一筆生意。

他的方法很簡單:真誠待人,為了目的,死磕。

當然,這隻是一個偉大商人的最基本素質,鬆下幸之助的過人之處不僅僅在於誠信和堅持,最重要的是,他有獨到的眼光,能因勢利導,找到賺錢的新方向。

這個方向就是電力。在鬆下幸之助17歲的時候,也就是20世紀10年代,電力已經開始進入日本人的生活。愛迪生的偉大發明也讓日本人興奮不已,明亮的電燈讓黑夜不再那麼難熬。對鬆下幸之助來說,他發現,未來是電氣化的時代,他應該離開自行車,而進入光明燦爛的新行業。

於是,鬆下幸之助決定離開工作了七年的自行車行,進入一家電燈公司。老板再三挽留,新老板再三邀請,鬆下毫不猶豫地作出了決定——選擇後者。

可惜,剛邁出第一步,他就後悔了。離開自行車店,鬆下正抖擻精神準備新工作的時候,電燈公司的老板告訴他,公司暫時不缺人,要想來,你得等。等到什麼時候?老板的回答是:等有員工離開,或者死去。

等待太難熬了,所有找過工作的年輕人都有這種感受,恨不得上廁所都帶著手機,生怕錯過麵試通知的電話。鬆下那個年代,沒手機,他隻能天天徘徊在電燈公司門口,盼著有人趕緊死,可惜,大家都活得很健康。

絕不和三井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