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古武士的決斷(一)(3 / 3)

但池田成彬認為,公益事業應該被當做經營一樣認真對待,不是拿著現金扔給老百姓、作作秀就行了的,公益事業必須持續發展,並且應該在多個領域為社會服務。

1933年,池田成彬設立了一個叫做“三井報恩會”的組織,開始大規模地從事慈善事業。

當時,三井財團出資3,000萬日元交給“報恩會”使用。3,000萬日元在那時候絕對是筆巨資,相當於三井銀行兩年的收入。

而且,三井董事會還決定,“三井報恩會”不僅僅可以使用這筆資金的利息做慈善事業,還能動用本金。一句話,隨便造,造完了再來拿!

池田成彬認為,造,要造到刀刃上。比如,他當時提取了100多萬日元購買鐳元素。這玩意兒是治療癌症的必備元素,當時日本很稀缺。三井購入鐳元素之後,全部無償捐獻給各大醫療機構,讓很多癌症患者的病情得到緩解。

當然,池田成彬也是一個坦率的人。他在“二戰”之後說過:“當時做這麼多慈善事業不僅僅是為了回饋社會,也是為了三井自己。當我們身處重重攻擊的時候,這是唯一一個讓我們解脫的方式。當然,我也深刻地意識到,三井取之於社會,再回饋於社會,這是必然的。”

上述兩種改革方案讓三井家族的形象獲得巨大提升,那些原先批評他們的媒體很快就偃旗息鼓,改為一片讚揚了。

但池田成彬沒有驕傲,他認為,一家真正偉大的企業還必須要有公開股票。

這個觀點的思想根源其實很簡單,池田成彬認為,三井之所以總是被人痛罵,主要是因為這家公司比較閉塞,自己埋頭賺錢,不考慮社會效益,不考慮民眾的需求。假如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是三井的一員,那麼這家公司的力量該多麼強大啊!

想好了之後,池田成彬就把自己的理想告訴了三井高公。三井高公很高興,因為他曾經考察過歐美的家族企業,那些公司向社會公開募集股票,都是社會型企業。

三井高公表示支持池田成彬的做法。

但是也有人反對,反對最激烈的是三井物產的社長安川雄之助。安川雄之助是個才華橫溢的商人,在他的帶領下,三井物產的業績屢屢打著滾兒地往上翻騰。但池田成彬一直不喜歡他,因為池田成彬認為,這個人太會賺錢了,為了賺錢,不擇手段,甚至危害社會的事兒都毫不猶豫。這種賺錢方式在短期內能發揮能量,但從長遠來看,絕對是自殺的必然之路。

此次,安川雄之助反對池田成彬的做法。於是,池田成彬要求他辭職。安川雄之助起初當然不願意離開,自己奮鬥那麼多年、盤剝了那麼多錢,還沒好好享受呢,哪兒能說走就走?他聯合了幾位三井權貴向三井高公彈劾池田成彬。

三井高公的回複是:“你自己趕緊收拾行李滾蛋。”

在三井發出安川雄之助辭職消息的第二天,《東京日報》就興奮地寫道:“三井新時代終於來臨了!安川雄之助就像趴在我們身上的吸血鬼一樣榨幹我們的血液!他讓那些中小企業無所遁形,死傷遍地。這個‘惡魔’終於離我們而去了!”

“惡魔”回家之後,三井物產開始銳意改革。可是,作為一個純中國爺們兒,我則會發現,這個改革可能更加無恥。

池田成彬認為,三井物產應該積極投身於國家事業,幫助政府賺取利潤。於是,三井物產開始為日本在中國東北的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或者直接投資。

在抗戰之前,混跡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麵粉廠、鋼鐵廠、石油公司、兵工廠都接受了三井的資助,甚至直接接受他們的投資。

但是,從一個純商人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又無可厚非,追求利潤是人類的天性,更是商人的宿命。

從池田成彬的改革軌跡來看他的內心,你會發現,這個人充滿勇氣和進取精神,敢於叩問傳統、銳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