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古武士的決斷(一)(1 / 3)

第四章 古武士的決斷(一)

殺死我,我也不妥協

這種失敗像一張無形的網,籠罩在日本商業版圖的上空,很多企業都遭到了巨大的衝擊。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三井財團的總掌門池田成彬曾經充滿傷感地說:“在我的一生中,遇到過無數次磨難,比如軍國主義的幹擾,比如金本位製度的侵襲。”

當井上準之助大力推進金本位的時候,池田成彬還隻是三井銀行的行長。於是,他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慘淡地直麵金解禁帶來的經濟危機。

導火索來自於英國放棄金本位製度。當時,三井財團在英國銀行有價值8,000萬日元的英鎊資產,而在英國放棄金本位的同時,英國銀行宣布暫時凍結外國資金,這樣一下子讓三井銀行陷入困境。

英國為什麼要凍結資產?因為一旦放棄金本位製度,英鎊就有可能,或者說百分之百地下跌。這麼一來,持有英鎊的人可能會拋售,英鎊就會進一步下跌。

這對三井家族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池田成彬必須找到資金以使得公司能繼續運轉下去。更重要的是,池田成彬還要找到一條靠譜兒的路徑,讓因為英鎊下跌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小。

這是一個難上加難的任務。

池田成彬明白,唯一的解決方法是買入美元,因為當時,美國黃金儲備非常豐富,即使金本位崩潰,美元還是可以保值,不會大跌的。池田成彬緊急融資,調動了4,300萬日元買入2,100萬美元,作為資金儲備。

美元剛剛買進,就出事了。

責難三井銀行的就是井上準之助。因為那個時候,他對恢複金本位製度充滿信心,他堅信,日元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貨幣,任何出售日元的行為都應該處以“叛國罪”。

於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口誅筆伐運動就開始了。池田成彬惶惶不可終日,幾乎每天,他都會收到“暗殺通知”和“準備後事”的恐嚇信。井上準之助對這樣的威脅很滿意,他親自寫信給池田成彬。這個大藏省大臣是這樣說的:“三井家族的興盛,是天皇陛下的恩澤和旭日旗幟的引領才實現的,而今天,你們卻忘記皇恩,一意孤行,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三井銀行購買美元導致黃金外流,是跟金本位製度背道而馳的,這是全國人民都不能容忍的!”

責罵的情緒愈演愈烈,幾乎不可收拾。日本報紙幾乎每天都要騰出版麵來痛罵池田成彬,攻擊三井家族,說他們是不可一世的魔鬼,是竊取國家財富的妖怪,反正什麼詞兒難聽就往他們身上狂放。

更有意思的是,還有作家以池田成彬為原型寫的小說,把他刻畫成一個醜惡、貪婪、欲壑難填的噩夢,說日本經濟頹廢甚至美國經濟危機都是池田成彬造成的,後來更大膽預言,如果池田成彬不除掉,日本就會沉沒。

在那段時間裏,媒體已經把“弄死池田成彬”當成了主要任務,甚至公開提倡暗殺這位行長。過了幾天,媒體發現池田成彬活得還挺滋潤,就捏造事實,說池田行長已經慘死,大快人心。

問題是,池田成彬沒死,三井家族的大領導卻提前歸西。這位大領導就是當時的三井總掌門——團琢磨。

其實團琢磨是“替罪羊”,他一直要求池田成彬向社會公開購入美元的情況,以此證明,三井絕不是唯一一個對恢複金本位懷疑的公司,因為當時很多銀行擔心金本位崩潰後日元會大幅貶值,於是也拚命地收購美元。隻是因為三井的名氣太大,在很多行業處於壟斷地位,忌恨者一直就有,於是,他們利用這個機會,把屠刀伸向了三井財團。

團琢磨在1932年被恐怖組織血盟團所殺害。一代商界巨星,黯然隕落。

池田成彬沒有屈服,他始終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三井銀行的確不能公布收購美元的情況,因為一旦公布了,社會就會知道三井有英鎊資產,而英國放棄金本位之後會導致三井8,000萬日元的存款縮水1/3,這對一家社會影響巨大的公司來說,是打死也不能說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