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在江南紮營七橋甕的江寧將軍蘇布通阿,因帶兵增援孝陵衛與太平軍發生遭遇戰,結果渾身大麵積燒傷,最後疼死在七橋甕。鹹豐帝得報哀傷不已,重賞其家屬以慰其心。不過人死不能複生,蘇布通阿再忠勇,但人已不在了,江寧將軍一職空缺,必須找一個合適人選補上去。
南京城雖已丟失,而江蘇高層人員編製一個都不能少,凡是因各種情況空缺的一律都要補上去。鹹豐帝想來想去,將原先參與剿滅林鳳祥北伐軍的副都統托明阿,調任江寧將軍接替蘇布通阿。鹹豐帝在江蘇各個大員的位置上,仍然不忘起用滿族人。
江寧將軍本身相當於南京守備司令,他的位置應該離南京越近越好,可是琦善病逝,江北大營缺少主帥,鹹豐帝隻得讓江寧將軍托明阿任欽差大臣,統領江北大營。托明阿駐紮在揚州城內,離南京不算太遠也還說得過去。
這個時候托明阿帶江北大營在江蘇長江以北活動,主要的目的還是防止太平軍北伐,保住北京根本是清王朝的重中之重。他那邊固然有幾千凶猛的蒙古騎兵,但誰如果要調它到江南來,那鹹豐帝會勃然大怒,喝斥你:“先將你人頭送來北京!”所以誰也甭想打它的主意。
向榮從廣西桂平開始,就一直近距離與太平軍對壘,算來已經有五個年頭了。在廣西境內的時候,他差一點會同烏蘭泰滅了太平天國,隻是因為他倆都有些輕敵,認為粵匪滅在誰手裏誰的功勞就大,所以你嫉我妒,互不配合,都不願為他人作衣裳,最後讓太平軍死裏逃生。
烏蘭泰為保護桂林,騎馬趕往將軍橋,中太平軍炮火襲擊傷重而死。向榮因此也有些愧對烏蘭泰,覺得是自己耍小孩子脾氣,才錯過了滅粵匪的大好時機,眼看著粵匪衝出廣西,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向榮真是悔不當初,覺得朝廷就是判他個縱匪之罪也不為過。
可是朝廷對向榮似乎疼愛有加,不僅沒有治他的罪,而且還保留了他的提督一職,命令他帶兵追擊粵匪。說是追擊實際上是尾隨,追而不擊。從廣西一直尾隨到南京城邊,因為麵對強大太平軍,向榮能帶兵尾隨也算是有勇有謀。因此朝廷還提升他為欽差大臣。
向榮自己心裏明白,任何時候都存在這種現象: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如果朝廷有人看他不順眼,在皇上麵前說一句向榮未滅匪於草創之時,應立即斬首。皇上如果也這樣認為,那向榮早就默默無聞的死去了。現在朝廷反而提升他為欽差大臣,實際上就是讓他更加努力的為朝廷賣命。向榮也很知趣,反省以前的錯誤,不再耍小孩子脾氣,與各大員之間努力搞好同誌關係,同心同德的去騷擾破壞南京城。幾萬人對付城內幾十萬人,不團結一心還混得下去嗎?
患難之中見真情,蘇布通阿為了帶兵救向榮,不惜自己被火燒死,向榮感動得涕淚並下,他已經感到同誌關係的重要,對同僚開始以誠相待,有求必應。這次吉爾杭阿說要圍攻鎮江,請求援兵,向榮二話沒說,當即就把自己最喜歡的大將張國梁撥給了他。
向榮帶江南大營駐紮孝陵衛,就近騷擾南京城這個方針是不變的。幾年來在南京城外敵我雙方你來我往,我攻你守,大小戰鬥不下幾百次,孝陵衛、七橋甕陣地始終沒有丟掉,張國梁在這裏麵立下了很大的戰功,向榮有時感到沒有張國梁這仗就沒法打。
其實孝陵衛這塊也正是需要張國梁的時候啊!但越是自己需要的就越是送給別人,這才顯得真誠。江蘇巡撫吉爾杭阿也體會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