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期魏征曾向李世民說過類似的話,李世民當時也氣得要命,但他畢竟胸懷寬廣,明辨好壞,懂得忠言逆耳,良藥苦口的道理,始終把魏征當成自己的一麵鏡子,還感歎:以銅為鏡可整衣冠;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所以李世民給唐朝帶來了空前繁榮的貞觀之治。
可是洪秀全不是李世民,他在男女作風上有著“人在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劣性;在國事上完全依賴楊秀清去掌管軍政大權,他本來就不是一個明君,怎麼能容忍胡以晃這麼一個俠義肝膽之人呢?
許多人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判定一個人的好壞,五年前洪秀全孤苦一人在平南街頭傳教,遇一夥流氓欺負,胡以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趕跑了那幾個流氓。洪秀全覺得那時候的胡以晃是多麼可親可愛啊!可是現在胡以晃管閑事管到自己頭上來了。他這是嫉妒,是眼紅朕美女如雲,一定要找機會撤掉他的王爵。
胡以晃服從東王命令,指揮楊正潮、李春發帶兵兩千多從觀音門、棲霞嶺出發,先到了鎮江又補充了一些兵源,然後向東南進軍,沿途少不了發生戰鬥。
鹹豐帝聽到太平軍向上海方向行進的消息,一麵命令吉爾杭阿加強蘇、常一帶防禦;一麵命令原湖南提督餘萬清戴罪立功,死死擋住太平軍向東南推進。
餘萬清當湖南提督時,正值太平軍衝出廣西時,餘萬清因為沒有阻擋住太平軍進入湖南,被朝廷軍事法庭判了個監斬候刑,也就是現在的死刑緩期執行。坐了幾天牢,那滋味實在不好受。這次皇上給他個立功贖罪的機會,他當然會好好珍惜。餘萬清心想:反正自己是快要死的人了,還不如豁出性命與粵匪以死血拚,要不戰死沙場給家屬造點福,要不就置之死地而後生。
人就怕拚命,餘萬清有了這種想法,在戰場上無所畏懼,帶兵身處最前線,直接與太平軍對壘。也該他時來運轉,他得到一個叛徒的情報,與向榮兩麵夾擊,將楊正潮所部數千人全殲於高資境內。朝廷得報即刻撤銷了餘萬清的監斬候刑。
真是有勝利者就有失敗者,餘萬清置之死地而後生,可胡以晃肝病又犯了,回天京養病,楊秀清對他十分惱火,洪秀全更是懷恨在心,趁機報複他的惡語傷人。兩個太平天國的最高首腦在一起商量了一下,決定撤銷胡以晃王侯封號,改稱他為護天豫。這護天豫究竟是個什麼官職?沒有加以說明。洪秀全、楊秀清還算手下留情,姑念他過去的功勞,沒有將他處斬。可從此胡以晃好像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人。
再說江蘇的地方部隊、地主團練也是太平軍一個強硬的對手。曾國藩湘軍不也是從辦團練開始的嗎?規模搞大了成氣候了,就自然被人們稱為軍隊了。不過江蘇始終沒有出一個曾國藩似的人物,江蘇團練始終也沒有成什麼大氣候,他們隻是攻占了幾座城池而已。
倒是安徽團練在一八五四十月二日,攻占了蕪湖給太平軍水陸行軍製造了很多麻煩。向榮知團練人少難以久守,即刻命令已革總兵王鵬年帶幾千人守蕪湖。這些受到處罰的軍官,為了立功贖罪也很頑強。太平軍下了很大的氣力也沒有奪回蕪湖。
轉眼到了一八五五年,南京城內外也沒什麼喜慶的氣氛,敵我雙方大小戰事不斷,死人的事經常發生,雙方都害怕敵人在自己搞節日喜慶活動的時候,遭到突然襲擊,所以與平時一樣該怎麼過就怎麼過。曾國藩湘軍剛剛在湖北東部打了勝仗,趁勢進攻九江、湖口,向榮也在南京城邊遙相呼應,加緊攻打上方橋。
石達開此時正在主持西征,天京防務由韋昌輝負責。一月二十五日韋昌輝親臨上方橋巡視,命令再在城外添挖二十多丈寬的梅花坑,加強防禦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