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奪嶽州曾天養血灑戰場 取武昌羅澤南首先入城2(1 / 3)

曾天養因為坐在最後一條船上,見勢不妙,掉轉船頭,順流而下,急忙撤退,一下子潰退了七十餘裏,到一個名叫擂鼓台的地方紮營,才保住一條老命。

快馬很快將曾天養戰敗消息傳到天京,楊秀清即刻命令韋誌俊、石鎮侖、陳玉成率大軍來援,太平軍與曾國藩湘軍的戰鬥將更加激烈。

國宗韋誌俊已打過很多硬仗,是帶兵的後起之秀;陳玉成自從帶五百勇士入武昌城登高一呼,嚇退清軍以後,也是名聲大振,一下子確定為帶兵將領,現在已是殿右十三檢點,僅低丞相一級。其職務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司令員,剛滿十七歲就有如此官位,在天軍內也是絕無僅有。

陳玉成升官如此之快,除了他自身的能力以外,還得益於他的親叔父陳承鎔。在秦日綱、胡以晃封王的同時,洪秀全又封了兩個侯:一個是衛國侯黃玉昆;另一個就是興國侯陳承鎔。黃玉昆管天國刑罰治安;陳承鎔管天國經濟內務。按天國級別除了王爵以外就數陳承鎔的官最大。翼王、燕王、豫王都在外帶兵打仗,留在天京經常出入東王府的也就是陳承鎔等少數幾個人。

楊秀清是看著陳玉成長大的,對他一百個放心,本身就有良好印象,當陳玉成為二奪武昌立下首功是,自然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了。

林鳳祥被困於東連鎮已生死難料;曾天養一敗再敗。老將們威風掃地,大走麥城。天國不能青黃不接,楊秀清有意培養陳玉成這樣的年輕人頂上去,所以命令他隨韋誌俊去迎擊最強悍的曾國藩湘軍。

其實韋誌俊也才二十五歲左右,和陳玉成一樣都是天國年輕將領的代表。他們隨太平軍從廣西打到南京,在刀光劍影中已經練得渾身是膽。和老將比起來他們的優勢在於:年輕接受能力快,學了文化知識,能夠看文件、看地圖、簽署命令,謀略方麵可能也強一些。

兩天後,增援大軍即抵達擂鼓台,與曾天養部會合。新老兩代將領見麵時,陳玉成自然有些感慨,望著發須全白,滿臉皺紋,實際年齡和自己祖父一般大的曾天養,陳玉成應該喊他一聲爺爺。

一個六十開外的人,還在帶兵衝鋒陷陣,太平天國有沒有退休製度?楊秀清為什麼不發一道誥諭,將曾天養召回天京頤養天年?為什麼還威脅他不奪回嶽州就軍法從事?難道僅僅因為他打鐵出身有一副鐵的身板嗎?哦,可憐的曾爺爺呀!

在軍隊這個嚴肅場合,不可隨便像百姓一樣按輩分喊人,最好是按職位稱呼。於是,陳玉成對曾天養道:“曾丞相,您這麼大年紀了,別再去衝鋒陷陣。您就在後歇歇吧!大軍來了這麼多人,打仗也不多您一個,也不少您一個。”

曾天養不服老,道:“小將軍,你雖是一片好心,可我卻並不領你的情。以我這個年紀應該在家引孫子才對,而我西征以來領軍橫掃四省上百個州縣,哪一點比年輕人差?東王以功封我為秋官又正丞相,任命我為征湘軍駐嶽州守將,在這個位子上就應該盡一份力。嶽州是我丟失的,我就有責任將它奪回來。如果不奪回嶽州我將遺恨終生。”

韋誌俊道:“在我們天軍中,我最欽佩兩位老將,一位是地官正丞相林鳳祥;一位就是您曾丞相。如果我沒有記錯,林丞相今年整整六十歲,您還比他大四歲已六十四了。好多人到這個年紀已病病恙恙,自身難料。而您二位繼續在行軍打仗,衝鋒陷陣。帶兵不是兒戲啊!槍林彈雨,刀光劍影,有著生命危險;平時生活也不規律,挨凍受餓是常事,而兩位老將不害怕、不推辭,義無反顧為天國攻城略地。看到您二位如此老當益壯,我們年輕人又怎麼能落後呢?”

陳玉成好心道:“往後打仗您別親自去衝鋒陷陣了,您就跟在韋國宗身邊出出主意,當個參謀吧!”

曾天養正要再說幾句不服老的話,突然上遊傳來猛烈的炮聲,隨之炮彈在天軍水師船隊中爆炸,前麵有十幾條船被炸得四分五裂。好在天軍水師上千條船傍長江兩岸停泊,幾個首領都呆在最後一條大船上沒有受到什麼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