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天養雖已年逾花甲,但早先以打鐵為生,練就了一副好身板,到老了依然健壯。行軍打仗還勝過一般的小夥子,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不怕傷亡,其勇猛不亞於林鳳祥,是太平軍中又一著名老將。
曾天養與林鳳祥本來就是一對老搭檔,拜會初期他們就在一起打造武器。由於年齡相近,所以說話隨便,情投意合,常在一起嘻嘻哈哈就像兩個老頑童。
金田起義時,他倆就利用年齡優勢化裝成打漁老丈,迷惑清軍過了蔡村江木橋,然後又撤掉木橋斷其歸路,待清江協副將伊克坦布敗退而回時,林鳳祥將其斬於江中,曾天養則在劃船配合。兩位老將在金田起義時就初顯智勇。
而後楊秀清重用燒炭工,林鳳祥升遷很快,帶前鋒部隊橫掃千裏,威名大振。第一次奪取武昌時林鳳祥就已任地官丞相,職務和名氣都超過了曾天養。曾天養很不服氣,心想以後一定要趕上老搭檔。
去年林鳳祥率師北伐路過天京時,特意會了曾天養一麵。倉促之中林鳳祥緊緊握住曾天養的手道:“老夥計!我先行一步了。此次率軍北伐宜輕裝疾進,時間緊迫不容多談。你留在天京也大有用武之地,切不可因年老而坐享其成也!”
曾天養癟嘴一笑道:“老夥計!別小瞧我了,你放心北伐去吧,我也將隨時奔赴戰場,為天國擴大疆土。到時我老哥倆共傳捷報吧!”
就這樣林鳳祥與曾天養見了最後一麵,率北伐軍一去不返了。
不久,曾天養也投身西征戰場,大顯老將威風先隨石達開奪安慶;再與胡以晃取廬州;後自領一軍攻占江西許多州縣,使江西十三府中有八府五十多個縣落於太平軍手中。每攻下一城都由別人駐守,曾天養又去打新的城市,他就是一個攻城略地的角色,使天國軍民感到又一個林鳳祥橫空出世。
因戰功卓著曾天養官職連升幾級,直當上秋官又正丞相,職位已與林鳳祥一般大。沿長江西上擴大疆土也是勝多敗少,打下武漢上遊江北十多個縣城,占領過荊門、宜昌,隻是打荊州時吃了敗仗隨之放棄,打仗就是這樣吃柿子——找軟的捏。
起初,正如曾天養對林鳳祥臨別贈言那樣,這老哥倆在北伐與西征中攻城略地,同傳捷報,比翼雙飛。可是翻過年來形勢急轉直下。
首先是北伐軍苦挨一個冬天,饑餓與寒冷成了他們最大的敵人,沒有打仗自身病倒餓死的就不少。開春以後林鳳祥節節敗退,現在被困於直隸與山東交界處東連鎮。
曾天養在西征戰場也開始大走背運,先是在宜昌、荊門與清軍展開攻守拉鋸戰,你進我出幾個回合,就是不能站穩腳跟。
隨著曾國藩湘軍崛起,林紹璋、石祥禎部一潰千裏,僅守嶽州一城。楊秀清為挽回湖南敗局,命令曾天養部回援湖南與湘軍作戰。曾天養部由宜昌南渡長江,先後東下占領過鬆滋、公安、石首等縣城;打下湖南常德、桃源等城。
可是曾天養部的毛病就是打仗易攻難守,每占一座城呆上不了幾天就會被清軍奪去。就好比猴子抱玉米,撿一個丟一個。
就在天軍第二次攻打武昌的同時,曾天養收到楊秀清誥諭,命令他放棄常德附近所有城鎮,火速退守嶽州,取代石祥禎為征湘軍主將。
此時曾國藩湘軍剛剛取得湘潭大捷,士氣正旺,又經過休整改編,戰鬥力更加強大。雖然人數不是很多,但的確是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湘軍營官以上都是飽讀經書,考取過功名的儒生,人人都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忠君思想,也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節;其兵勇都來自於窮鄉僻壤,多是樸實的青年農民,吃苦耐勞,老實聽話,又容易滿足。
湘潭大捷,係小小生員彭玉麟出謀劃策,帶兵火攻,立即引起朝廷注意,升任為知縣。知府褚汝航內心裏有些不服氣,他也想為朝廷衝鋒陷陣,立下大功。
同知夏鑾也有同感,在湘軍攻打嶽州時主動請戰。褚汝航、夏鑾在曾國藩麵前慷慨激昂。褚汝航道:“大人,湘潭之戰彭玉麟、楊載福勞苦功高也應該歇歇了,此次進攻嶽州就讓卑職帶水師前往吧!”
夏鑾道:“大人,此次統領水師也算上卑職一個。想那洪秀全乃一落第學子,文章寫得狗屁不通,連初級院試都難以過關。如果讓他得了天下,那對我們讀書人是個莫大的恥辱。我一定要為戰勝粵匪盡自己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