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人中的腐敗,旗人自己心裏清楚,他們對自己都失去了信心。青麐隻是盡個人事,派嶽興阿帶兵防守江邊陣地;命令副都統魁玉加固城外洪山營壘。
韋誌俊依陳玉成之計選五百壯士組成敢死隊,他們身帶縋城繩索,準備攀越武昌城牆,來個出敵不意。一八五四年六月二十六日,韋誌俊指揮陸路軍開始對武昌四麵攻城,他親率大軍沿梁子湖邊一路西攻,打下洪山陣地。敵副都統魁玉一觸即潰,領敗軍退回武昌城內。
石鳳魁率水師在江麵上攻打塘角和鯰魚套,太平軍從四麵八方吸引了敵人注意力。
陳玉成帶五百勇士從梁子湖繞到武昌東麵,以三百人亂打一氣,自己則率兩百人尋機登城。這裏有一排大樹傍著外城牆長得高過了牆頂,他們爬上樹端一個個從樹上跳到城牆上。兩百勇士沿著城牆衝向敵炮陣地,手拿大刀洋槍突然出現在敵人麵前,陳玉成高舉太平天國旗幟高呼:“天兵到了!”
清軍洋炮隊正聚精會神向城外打炮,沒有想到敵兵從天而降由背後偷襲,立即死傷大片,剩下的東奔西跑隻顧逃命。兩百勇士大開城門迎接大軍衝入城內。
兵敗如山倒,聽得太平軍已攻進城內,餘下的清兵作鳥獸散。青麐在副都統魁玉、已革總兵楊昌泗保護下,帶六千敗兵逃往長沙。
湖北布政使嶽興阿、按察使曹懋堅死於亂軍之中;糧道李卿榖料難逃脫性命,幹脆跳進一個水塘中自殺了事。戰亂時期官越大命越不值錢。
幾天時間太平軍便全線占領武昌,武漢三鎮第二次落到天國手中。楊秀清得報大喜即刻召見佐天侯陳承鎔,讚許道:“想不到陳玉成年僅十七歲就如此智勇雙全,大有可為呀!我天國又得一大將之才也!讓他當一個運糧官實在可惜。”
陳承鎔作為陳玉成的親叔叔,當然為侄兒的迅速成長而感到高興。陳承鎔自己在藤縣老家時,就是一個落第秀才,和洪秀全的經曆十分相似,有學問卻沒有功名,隻好當了一名鄉村教師,最後追隨太平天國走上了造反道路。陳玉成自幼喪父母,一直跟著叔叔生活,平時就經常向他學習文化,十三歲跟著叔叔參加太平軍後,又練得渾身是膽,已是一個文武全才。
楊秀清遂提拔陳玉成為殿右三十八指揮,開始以特殊人才的標準對待他;同時命令國宗石鳳魁為鎮守武昌主將。石鳳魁粗通文墨,才能平庸,本不堪大用,但天軍人才不夠,石鳳魁資曆較深,楊秀清任他為武漢守將,就是因為他是石達開堂兄,是身經百戰的老兄弟。
謀士李壽春為此提醒楊秀清:“東王,石鳳魁乃一武將,多勇少謀,恐難獨擔大任,卑職以為應選一文人協助石鳳魁鎮守武昌。武昌地處中華腹地,曆來為湖廣總督署所在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不可大意也!”
楊秀清依言,即招來地官副丞相黃再興,態度慎重道:“我軍二占武昌現在由石鳳魁帶兵把守,他頂多就是個猛張飛,叫人放心不下。你是讀書人,天文地理無所不曉,你當然知道武昌戰略地位之重要。守住武漢這個九省通衢,則水陸交通來往自如,部隊行動更為方便。本軍師看重你,命令你與石鳳魁同守武昌,他管武、你管文,不知你心中如何?”
黃再興知道,一般命令楊秀清是不會親自麵授的,現在楊秀清如此談話,可見他對武昌防守的重視。黃再興既有一種被器重感,又有責任感和壓力感。楊秀清雖是商量口氣,實際他的命令是不可違抗的。
黃再興沒有猶豫道:“蒙東王器重,讓卑職擔此重任,卑職當竭盡全力,守住武昌。”
楊秀清道:“好!痛快。不過口說無憑,是要立軍令狀的。守住武昌以後少不了封王封侯,丟失武昌則以性命相抵,利與弊是綁在一起的。”
黃再興聽說要立軍令狀,稍微猶豫了一下,但事已至此不容推辭,黃再興在軍令狀上簽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