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順畢竟比鹹豐帝大十五歲,參與朝政的時間長一些,對國際國內形勢能有一個通盤了解,並能有理有據地提出一些建議。現在聽鹹豐帝提問,他恭敬答道:“皇上,外患已自然消除了。英國軍隊近來對沙俄宣戰,聯合法國政府保護他們在土耳其的利益。英、法兩國正準備在土耳其境內同沙俄作戰,他們根本沒有力量來中國。皇上用不著擔心外患了。”
怡親王載垣言道:“倒是內憂日甚一日,發匪出廣西以來勢如星火燎原,近日離武漢東下號稱有百萬之眾,實乃心腹大患。”
鄭親王端華道:“皇上,發匪此次東下意在建都南京,搶占我南部河山。新任欽差大臣兩江總督陸建瀛,恐難擋住發匪攻勢。”
鹹豐帝沒好氣的道:“朕對他沒抱多少希望。你想想許多名臣大將都奈何發匪不得,陸建瀛手下兵力單薄,麵對百萬賊匪他能有什麼新招?朕不過讓他盡個人事而已。可怕的不是發匪去占領南京,而是大清整個江山的危險。你們說,朝廷上下有誰能遏止發匪?”
三個親王立即低頭無語、難出一聲。
半晌,鹹豐帝又傷感道:“過去還有賽尚阿親赴前線部署剿匪,可現在朝廷中誰還有這個勇氣?誰還有這個勇氣?完了,兩百年大清江山就要斷送在我手裏了。我愧對列祖列宗啊!”
這個年輕而脆弱的皇帝說到傷心處,不由流下一行熱淚來。
肅順見皇上失了體統,連忙遞過去一塊手巾,道:“皇上請勿失態。您身為萬歲之尊大清之主,理應處變不驚保重龍體。人間事總有個必然的。臣覺得大清國根深蒂固,還不至於丟掉整個江山。有時候一個人可以拯救一個天下,滿朝文武中必有誌士能人,,朝廷應放手選拔起用。”
端華道:“新寧舉人江忠源就很能帶兵,他在湘桂交界地蓑衣渡憑險設阻以少勝多,是個難得人才。這種人多出幾個,我大清江山就能保住了。”
載垣道:“像江忠源此類人才朝廷中是有一些的,問題是一下難以識別。”
鹹豐帝搖搖頭:“朕向來對漢人不太放心,難道就不能在八旗中選用人才麼?”
肅順道:“皇上恕臣直言,大清江山如此危急,歸根到底就是那些八旗子弟多已腐化墮落了,滿旗中能征善戰者能有幾人?我們不得不依靠那些忠於朝廷而又賢達的漢人。”
端華道:“事實上清太祖入關以後,大清朝廷就一直實行著聯合漢族賢達的正確方針。中國漢人占絕大多數,利用漢人對付漢人才是上策。”
肅順道:“漢人中也確實有一些忠於大清朝廷而又有勇有謀者。曆史上許多漢人為鞏固大清江山立下不朽功勳。皇上對此應無所顧慮。”
三位近親大臣一致勸鹹豐帝放手起用漢人,鹹豐帝心被說活了。他眉頭約為舒展了一下道:“無論哪族人隻要能敵住發匪,朕就用他了,你們快快推薦些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