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攻打米蘭(2 / 2)

倫巴第的平原,卻有利於大部隊的調動;不過,即使在這些平原上,也還有無數由阿爾卑斯山積雪融解彙成的寬闊而湍急的溪流,也還有縱橫交錯的灌溉渠。這就便於一位年青而膽大的司令官施展計謀,出奇製勝。

拿破侖充分了解到奧軍形勢的固有缺陷。它像一個笨重的生物,把一條易被打斷的肢體從天然屏障阿爾卑斯山的那一邊橫伸過來;這樣,一支短小精悍的隊伍就可以揍它一頓。

現在,拿破侖要做的事,就是設法把敵軍無疑地也要加以利用的那些次要的地形特點,反過來用以對付敵軍。奧軍的司令官博利厄這時已渡過波河與提契諾河,他估計,法軍會選擇人們通常使用的那條路,即在帕維亞附近越過提契諾河,來對米蘭地區發起進攻。

因此,在帕維亞城附近,奧方用26000人占領了一個堅固的陣地,並且派出另外一些分遣隊朝北沿提契諾河的上遊兩岸巡邏,同時也朝瓦蘭察方向的波河兩岸巡邏;隻派去了5000人前往皮亞琴察。

拿破侖並不打算走人們通常使用的那條路。他決定,暫時先不在波河以北行軍,因波河以北有不少從阿爾卑斯山流來的融雪泛漲的溪流,而是在波河以南行軍;那兒從亞平寧山流下的溪流比較少些,流量也較小。經由托爾托納要塞,他可以直奔皮亞琴察,並在該地越過波河;這樣,幾乎用不著打一仗,就可以進入米蘭地區。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在不久前與撒丁簽署的和約初步條款中,曾經規定了法軍可在瓦蘭察越過波河。

他朝瓦蘭察方向搞了幾次佯攻,迷惑奧軍,同時他卻使法軍主力部隊沿波河南岸大力推進,並且搜集了一切可以弄到手的船隻。法軍的先頭部隊,在勇猛的拉納將軍率領下,趕在奧軍的騎兵出現以前就占領了皮亞琴察的渡口;並且於5月7日把力求趕他們下河的一兩營奧軍的騎兵打垮了。

這樣就為大批法軍乘船或經渡口過波河一事,爭取了時間。法軍在他們的將領親臨現場的情況下,克服了一切障礙,很快就以船隻搭起了一座橫跨波河的浮橋,並且建立了一個橋頭堡來保衛浮橋。

接著,法軍以與利普泰所率奧軍數量不相上下的兵力,向北挺進;經過一番激戰,就把奧軍從福米奧村趕走。這一仗打勝了,猶如在利普泰與他的總司令博利厄之間,打進了一塊堅實的楔子。後來,博利厄曾嚴厲斥責利普泰,說他一不該退卻,二不該在退卻以後不向總司令部報告情況。

然而,看來情況是這樣的:利普泰隻率領了5000奧軍(而不是拿破侖和法國史學家們所說的8000人);博利厄派他出來時已經為時過晚,無法在皮亞琴察阻止法軍渡河;而且在第二天戰鬥結束時,利普泰同他的上級的一切聯係已被法軍所切斷。所以,博利厄率領奧軍主力,向福來奧進軍,本想在該地找到利普泰部,卻撞上了法軍。經過一場混戰,博利厄才得以脫身,並且朝洛迪方向撤退(通往曼圖亞的大路,是在洛迪越過阿達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