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情結 四(1 / 2)

童年情結 四

為什麼兒童喜歡動物,也許因為兒童在踏入成人道路之前

還多少保留著一些動物性特征,如真率、好鬥、爭食等,他們

在低於成人的智力線上觀察和接受現實,因而找到了可以與他

們想象相偕伉的動物形象。於是,描寫動物的童話就應運而生。

如果誰認為童話創作是“小兒科”、“小巴戲”,誰就不懂得童話

文學的創作規律與真正價值。兒童文學作品確實要在成人視點

以下準確地掌握其審美尺度,這在某種程度上要比那些成人文

學對生活的深度開掘更為困難。如果動輒逾越兒童的心理層次

就會導致成人化傾向,就不能駕馭童話作品的藝術創造。鳳傑

筆下的童話小說是以動物形象作為生活借喻基點的。在這些動

物的世界裏,作者寄寓了對童年苦難人生的嚴峻思考,隱喻了

現實社會的人生哲理,保持了樸拙的童心、童真和童趣。

讓我們來看看作者筆下的公雞和母雞係列故事。“下蛋歌”

敘說了一個幾乎被主人和同伴忽略了的弱者。被稱為“黑丫

兒”、“底旮兒”、“單蹦兒”的小母雞在蒙受同類欺負、遭受老

鼠襲擊、麵臨雞瘟威脅的逆境中,曆經種種誘惑、誤解、嘲弄、

辛酸,九死而不悔其下蛋的渴望和追求,終於高唱出一支支

“生命之曲,創造之章”的下蛋歌。“棗兒紅”是一隻性格急躁

的雄雞,它虛榮心強,缺乏禮貌,好欺負弱者,又不善於聽取

批評意見,最後隻落得個自己鬥自己的可悲下場。但這隻公雞

在媽媽的教育下終於踏上生活的正軌,開始了新的追求。“黑眼

圈”講述的是一隻母雞由於胎生於母體而桀驁不馴、自命清高,

然而卻孤立於雞類群體之外,以至招致冷落與羞辱,最後又終

於找到了它奉獻於人類的自我價值。“神雞奇遇記”記述的是一

隻勤於產蛋的母雞“底旮兒”突陷麻老太一夥懶雞的重圍,為

了維持平均主義的生活秩序,麻老太們“鵑蛋”、“偷蛋”、“混

蛋”。強製底旮兒就範於這個懶惰的群體,但是,在燕子的啟發

下,底旮兒不向世俗低頭,產下了一隻隻大蛋、彩蛋,證明了

她為人類做貢獻的能力與價值。

由以上概述可以看出,鳳傑與其寫雞,不如說他是借雞這

個動物符號闡釋一種生活觀念與人生哲理。“底旮兒”的“下蛋

歌”變成了“貢獻——貢獻”,這種“貢獻”是她克服各種現實

障礙和不斷完善自身而實現的;“棗兒紅”接受批評與自我批評

的正確認識是從一次次莊嚴的教訓中獲得的;“黑眼圈”隻有在

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價值之後才摒棄了盲目驕傲的陋習,從空虛、

煩悶與無聊中解脫出來。人們不能不承認,這些雞的故事與兒

童(甚至成人)的生活經驗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的確,它

是人類生活哲理的隱喻寫照。

童話小說的顯著特點是重視想象,崇尚童心、真趣。風傑

童話小說的想象是豐富的,甚至不乏與現實生活反常道合的奇

思妙想。《老鼠吃貓的故事》在某種程度上已超出了一般童話的

意義範疇。它實際上是以老鼠和貓這兩個假定的符號來揭示一

種反常的生活現象。“小滴溜”吹牛行騙,為害一方,猖獗一時,

甚至肆無忌憚,以至向狸貓開戰,那是由於人對“鼠神”的迷

信(正月十二為敬鼠節)所致;“小滴溜”之所以占據了屋子和

庭院,那是人相信本來子虛烏有的“鬼”和“妖精”的結果;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