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71章 戰城南-10(2 / 2)

寧衡道:“建文固然有種種弱點,但燕王若是逆取而得寶座,誰又能保證他會遵守國家製度?”

明遠道:“玄武門之變,也並不妨礙太宗皇帝成為一代明君。或許正因為問心有愧,才會讓太宗皇帝麵對朝臣和天下時,時時警惕,如履薄冰,務必要證明自己才是上天的真正選擇。”

寧衡道:“這隻是明師兄的推測罷了。何況,就算太宗皇帝會如此想如此做,並不等於燕王將來也會如此想如此做。我不以為有必要冒這個風險。”

明遠與寧衡,針鋒相對,你來我往,一時間爭執不下。

範福在一旁低聲提醒李克己快做選擇。他若做出選擇,明遠與寧衡,自然是爭無可爭。

李克己仍是躊躇不決,良久方才說道:“我無法在他們之中選擇任何一個。”

範福點頭附和:“那倒也是。各有短長,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選誰都會覺得遺憾。”

李克己卻道:“我隻是覺得,選擇哪一個,會有區別嗎?所謂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世事無非如此罷了。”

楓林中諸人都是一怔。

鐵笛秋對於在上位者那種根深蒂固的警惕與反感,似乎已經深深浸入到李克己的骨髓之中,以至於他雖然已入仕這麼些年,仍是將這麼一句話脫口而出。

範福苦笑道:“李師侄,不管怎麼說,就算閉著眼睛選,你也總該選一個吧?咱們好不容易湊齊人數,再不做出決定,隻怕拖到後來天都要變了。”

李克己躊躇之際,忽生一念,說道:“既然無可選擇,那就不做選擇,聽憑天意。”

明遠哧笑:“李師侄不會是要擲銅錢定去向吧?”

李克己道:“如此大事,這麼做未免近於兒戲。而且,我也沒有權利去決定他人的命運。所以我要將選擇的權利交給他們自己。”他的聲音由沉寂而開始清揚,仿佛突然間理清了自己混亂的思緒而帶著幾分欣喜與快慰,“現在廣平府中,有六千石糧食,而駐紮在這附近的兩方軍隊,因為前段時間的互相偷襲,都已嚴重缺糧。廣平府中的這六千石糧食,對他們來說,雖然不算多,卻可以解這燃眉之急。所以,我的選擇是,哪一方先來動這些糧食,哪一方便是我的敵人。”

平和的語氣卻暗藏著不容置疑的決心。

明遠顯然也意識到了這種決心,沉默了一會才道:“這麼說,餓兵與饑民,李師侄是選擇隻救饑民了?”

李克己冷然答道:“那些士卒,不過是不能吃飽罷了;廣平府的饑民,卻已經無以為生。我既有這個能力,就不能眼看著他們去死。”

範福道:“那六千石糧食,能夠穿越戰場平安運進廣平府,想來是因為李師侄事先警告過雙方將領了。既然如此,誰又會再來打這些糧食的主意?李師侄這個法子,隻怕行不通。”

寧衡卻道:“現在廣平府並不在燕王手中。如果由河北巡撫下文調糧,廣平府沒有權力拒絕。有如此光明正大的方法得到糧食,廖都督和他手下的將領是抵擋不住這樣的**的。”

廖都督給運糧隊發出**引時,是否已經想到這一點?

這麼說來,李克己的這個辦法,看似公平,實則已經判定了輸方。

寂靜之中,孟劍卿忽然略略提高了聲音說道:“有一件事情,各位可能還不知道。燕軍昨日換防,新調來的淩峰,講武堂第一期第二名畢業,因為性情暴烈,所以綽號‘淩瘋子’,他的副手是前前後後與他搭檔了七年的同窗肖讓,這兩人當年在雲南沐王爺帳下時,曾經在三個月內連拔十七處城寨。肖讓必定會看出這六千石糧食變為軍糧的可能,淩峰不可能坐視不理。雖然他不能違約燒毀這些糧食,但是很可能會先下手為強,即使不攻下廣平府,也至少不讓糧食落到敵軍手中。”

七人之中,除了行蹤飄忽的明遠,其他幾人其實都見過孟劍卿甚至打過不少交道。對於孟劍卿,明遠算是久聞其名了,一直以為,這樣一個年少得誌、青雲直上的新貴,大有暴發戶之嫌,雲燕嬌得婿如此,連他的顏麵都要丟盡了。及至孟劍卿這番話說出來,對他的觀感才略有改善,心想錦衣衛出身的人,搜羅各種消息,分析得頭頭是道,的確還是有他一套。道衍和尚也曾經說過自己明見大局而昧於細節,看來的確如此,自己還真就忽視了燕軍換防這樣一些小問題。

隻是如此說來,豈不是又成僵持之局?

雷公輔和沈光禮作了多年對手,連帶也對孟劍卿另眼相看,當下說道:“沈和尚一手**出來的人,眼光見地,自然差不到哪兒去。孟千戶,你且說說,李師侄該如何選擇?”

孟劍卿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