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奇回到杭州之後,按約定去秘密據點找人,卻人去樓空,給鄭抱真電話和電報都聯係不上;呂奇當即回到上海,但是呂奇去了自己僅僅知道幾個秘密據點也找不到人,不知道出了什麼情況,便決定回杭州等待。到了杭州後,呂奇決定先去筧橋中央航校找高誌航。
筧橋中央航校舊址,位於杭州市筧橋鎮東北部橫塘村,離杭州很近就20來裏的路程。
很順利的找到了高誌航,高誌航此時已經是空軍教導總隊少校總隊副了。
兩人別後重逢自是一宿長談;由於中央航校有規定,‘空軍軍官不能與外籍女子通婚’所以高誌航已經和葛莉亞離婚了,現在的老婆是一個叫葉蓉然的女人。
呂奇怕給高誌航帶來麻煩,便隱瞞了自己在上海的經曆,隻說現在沒事做。
高誌航就通過關係把他弄進了航校的後勤處繼續做他的廚子,等待機會考進航校;航校的廚子水平要求很高,但是對於呂奇來講就是小菜一碟了。
呂奇在航校後廚工作很順利,人緣也好,加上高誌航的關照,呂奇就在航校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生活了下來。
由於沒有至少高中的學曆和學校的推薦書,沒有報考資格,呂奇也就沒有參加航校的報名考試。
1935年,高誌航奉命去意大利考察空中驅逐技術及購買飛機期間,駕駛一架意大利菲亞特驅逐機進行飛行表演,他的特技表演征服了酷愛飛行的墨索裏尼。墨索裏尼希望以最高的酬金和最好的職位留下他,但是高誌航拒絕了。
意大利的飛機此時在世界上已經過時了,意大利人準備賄賂高誌航,高誌航嚴詞拒絕。隨後回國建議買了美國的100架“霍克III”驅逐機。
高誌航回國之後,國民政府隨即組建5個飛行大隊,高誌航調至江西南昌任第四大隊大隊長,並晉升中校,任空軍教導團總隊總隊副;轄21、22、23中隊,協助總隊長毛邦初工作。
呂奇仍然留在航校工作。高誌航曾勸讓呂奇做個假證明然後報考飛行員,呂奇想著大家都知道他和高誌航的關係不錯,高誌航晉升太快,又有東北軍的身份,本就遭到很多人的嫉妒;擔心有人會借此事影響到他,便放棄了報考,一直在航校後勤部當個廚子。
雖說隻是一個廚子,但是呂奇的工作經驗豐富,廚藝又無人能及,所以基本是廚師長的工作,帶徒弟。閑暇時間,呂奇也去地勤軍械處幫忙,軍械長馮幹卿,機工長曹玉亭,軍械上士崔安恭幾個是天津人,非常喜歡呂奇為他們做的天津包子。
呂奇天性大方,用一根大黃魚換了大洋足以讓他在航校混得不錯。
呂奇也和航校的教官錢國勳、劉超、張遠北、王天祥等人的關係都不錯,他也認識了許多優秀的學員。
航校第二期的劉粹剛、王漢勳、李桂丹、周庭芳、梁鴻雲等;
第三期的譚文、樂以琴、鄭少愚等等;特別是鄭少愚居然是自己綏定府的老鄉。大家年齡相仿,除了幾個教官大幾歲之外,其他的學員都比呂奇小個兩三歲。
大家一起研究飛行技巧和戰術,如何用單機或雙機各式驅逐機攻擊日軍的轟炸機等等;特別是高誌航從歐洲回來之後,帶來了德國一戰王牌飛行員‘紅男爵’ 曼弗雷德?馮?裏希特霍芬的僚機戰術,讓大家非常的感興趣。
‘紅男爵’的要求是一架長機配三架或四架僚機;高誌航和呂奇等人通過無數次的實踐,再結合目前飛機少的情況,得出了一架長機,兩架僚機最佳方案。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時間來到了1937年的7月。
7月3日這天是星期六。呂奇和王漢勳來到上海的時候是晚上了,呂奇照例是三個月回一次上海,打聽王亞樵等人的消息;三年半的時間仍然是音訊全無,師傅去年也買了房子,給兒子結婚用了,現在在上海幫呂奇看著極斯菲爾路14號的房子。
王漢勳已經是第五大隊第26中隊的分隊長了,剛好這天有空,就和呂奇一起來到了上海,因為這小子前幾個月在上海處了一個女朋女,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大學生叫鄭蘋如。
兩人在呂奇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各自行動,約好下午3點在大光明電影院看電影。
第二天,呂奇又是空找了半天之後,於約定時間到了大光明電影院,王漢勳和他的小女朋友已經等在那裏了。見他到了,鄭蘋如喊了一聲“奇哥”,呂奇笑著點了一下頭。
王漢勳埋怨到:“你怎麼才來,電影都快開場了”。
“今天看什麼電影”?呂奇問道。“《王老五》”王漢勳說道。
“誰演的”?呂奇問道。
“藍萍和王次龍演的,快走吧”。王漢勳有點著急的說道。
“要不,你們去吧,我就不去當這個電燈泡了”。呂奇說道。
王漢勳說道:“別說廢話了,蘋如你又不是第一次見到,快走吧,看完電影我們還要慶祝呢”。
“慶祝什麼”?呂奇問道。
鄭蘋如笑著說道:“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三人看完兩個多小時的電影之後,到了一家王漢勳早就定好的西餐廳。呂奇由於電影裏麵提到了九一八事變,勾起往事,心情不是很好。
三人在餐廳點了牛排、麵包和紅酒;王漢勳倒著紅酒對身邊的鄭蘋如說道:“拿出來,給他看看”。
鄭蘋如從隨身的包裏拿出一本雜誌遞給呂奇,呂奇結果一看,是當時上海最具影響力的《良友畫報》,封麵上居然是鄭蘋如的照片。
呂奇看了幾眼之後把雜誌遞給鄭蘋如,舉起酒杯說道:“真漂亮,如果你去演電影肯定是女一號,是該慶祝”。
三人吃完飯後,把鄭蘋如送回上海法政學院門口,呂奇看看手表,按了幾下汽車的喇叭說道:“王漢勳,我們得走了,你倆都磨嘰半個小時了”;王漢勳才拿著畫報依依不舍的和鄭蘋如道別。
【鄭蘋如後來在中統駐滬專員嵇希宗介紹下,加入中統,從事情報工作,利用交際花的身份,周旋於日偽高官之間,收集大量情報。1939月12月21日,鄭蘋如刺殺大漢奸丁默村行動失敗被捕,於1940年2月在極斯菲爾路76號日偽特工總部秘密處決,年僅22歲。此為後話】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麵爆發。為防止日軍突破連雲港,攻陷中原,直逼武漢、切斷我方後方資源及退路。
高誌航的空軍第四大隊於7月11日由原駐地江西南昌秘密進駐河南周家口機場待命,晝夜隨時備戰,與駐守句容機場的第三大隊共同保衛南京和上海。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淞滬,當晚,高誌航接到命令,第四大隊於8月14日,李桂丹的第21中隊和樂以琴的的第22中隊飛抵筧橋機場備戰,鄭少愚的第23中隊飛抵蘇浙皖三省交界的廣德機場備戰。
高誌航8月14日上午先飛到南京開會,然後趕到筧橋機場指揮備戰。高誌航於下午兩點趕回筧橋機場,和譚文、孫韻生三人在機場跑道邊焦急的等著第21和22中隊。
高誌航看到呂奇和軍械長馮幹卿還有崔安恭等人正在檢查自己的寇蒂斯霍克-Ⅲ型驅逐機,(驅逐機是“殲擊機”的舊稱,也稱戰鬥機)。
呂奇見高誌航來了,就跑過來說道:“終於開打了”。高誌航點點頭說道:“剛得到防空所的電話,日軍18架三菱G3M九六式陸基重型轟炸機從台北起飛,分成兩隊,一隊前往廣德機場轟炸,一隊經曹娥江準備轟炸筧橋機場”。
高誌航頓了一下又說道:“你怎麼來這裏了”?
呂奇說道:“我這兩天都在軍械處幫忙,反正也幹過,輕車熟路,我看今天的天氣很暗,就把子彈換成了曳光彈”。
高誌航點了點頭,然後說道:“李桂丹和樂以琴他們怎麼還沒到”,臉上露出焦急的神色。
過了一會兒說道:“孫韻生”,“到”,“你去塔台關注電話,快去”。
“是”。孫韻生立即朝塔台跑去了。
高誌航望著細雨蒙蒙的天空,厚厚的雲層密布,這對於敞篷的霍克-Ⅲ型驅逐機可不太好。又焦急的看看手表,不免焦急萬分。
突然聽到呂奇說道:“來了,來了”。
高誌航放眼望去,從雲層中穿出李桂丹率領的第21中隊的9架霍克-Ⅲ型驅逐機正朝筧橋機場飛來。
高誌航隨即叫呂奇去通知孫韻生,然後和譚文站在跑道邊對著準備降落的飛機打手勢,並大喊道:“不要停車,不要停車,立即升空,立即升空”。
李桂丹等人見到手勢隨即拉起操縱杆,飛機立即升空,編隊9架飛機也都跟著陸續升空。
呂奇陪著孫韻生飛快的朝這邊跑過來,孫韻生一個不小心,在跑道邊上的摔了一跤,傷了膝蓋,由於跑得太快,受傷挺嚴重的。
高誌航喊道:“把帽子給呂奇,呂奇上飛機做我的左僚機,衣服不換了”。
孫韻生把帽子取下來遞給呂奇,眼裏流出了淚水,應該不是疼痛所致的。
呂奇接過飛行帽迅速戴上,爬上了孫韻生的飛機,跟著高誌航進入跑道,隨即升空了。
高誌航帶著譚文和呂奇這兩架僚機,迅速和李桂丹的編隊取得聯係,各自找尋目標作戰,李桂丹他們油料不足,所以就近搜索,高誌航、譚文和呂奇三架飛機繼續爬升。
三架黃色的霍克-Ⅲ型驅逐機爬升到3000米的時候準備朝曹娥江方向飛去,突然地麵上爆炸聲傳來,三機迅速下降。穿出雲層之後發現,日軍的轟炸機正在疏散隊形,各自尋找轟炸目標,有的飛機已經對機場外圍開始轟炸。
高誌航立即朝最近的敵機飛去,譚文和呂奇緊隨其後,日軍的轟炸機也隨即發現他們,一邊想擺脫,一邊調整尾炮準備射擊。
譚文和呂奇迅速分開,譚文往右上,呂奇往左下,日軍的尾炮手正在考慮根據尾炮的射擊角度先打哪一架的時候,高誌航的霍克-Ⅲ型驅逐機已經開火,數串曳光彈陸續朝敵機飛去。
第二串曳光彈擊中敵機右翼副油箱,敵機隨即栽入錢塘江邊的岸上,墜地後,尚未扔出的炸彈爆炸,一股烈焰衝上天空,高誌航擊毀了日軍的第一架飛機。
三架飛機隨後又迅速組成攻擊隊形,鎖定另一架敵機。
這架敵機剛剛扔完炸彈,高誌航和譚文同時開火,敵機拖著一串濃煙在半山處墜毀。
這邊,李桂丹和兩架僚機柳哲生、王文驊也鎖定一架敵機,三架飛機的位置正好同時開火,直接就在空中將其擊爆,殘骸掉進錢塘江裏。
第21中隊的呂基淳和兩架僚機巴清正、王怡之也擊傷一架敵機。
第21中隊的9架飛機由於燃油告罄,陸續飛回筧橋機場。
高誌航、譚文、呂奇這三架飛機繼續搜尋敵機,敵機沒想到會有這麼多的飛機來攻擊,大部分立即潰逃,有一架敵機亡命的投了幾顆炸彈之後被高誌航他們咬住,這次呂奇也開火了,擊中敵機的左引擎致其熄火,高誌航和譚文也擊中敵機數十彈,敵機倉皇逃走。‘此機現於日本海軍館展示,身中七十餘彈’。
日本的重型轟炸機都配備了無線電,前往廣德機場附近的敵機得知中方有驅逐機之後,匆匆在附近丟了一些炸彈之後便回逃。
第23中隊的鄭少愚中隊長率部追趕,終於在翁家埠附近發現一架敵機,將其擊成重傷。
此次空戰,在筧橋機場戰鬥了約十幾分鍾,加上廣德機場的戰鬥總共不過半個小時。不過此戰卻成為了曆史。國民政府根據當時的戰況在兩個小時之後,杭州、南京、上海各大報紙就出了號外‘中國空軍中國空軍以6∶0開創首次對日空戰大捷’;隨即電告全國,舉國沸騰,全世界震驚。
【事後真實戰果:擊毀日軍三菱G3M九六式陸基重型轟炸機三架;重傷兩架,(高誌航三人擊傷的飛機報廢,鄭少愚等人擊傷的敵機飛到基隆海附近墜海沉沒),呂基淳等人擊傷敵機一架;中方第21中隊劉樹籓駕駛的2105號飛機燃油耗盡停車,在機場旁邊迫降時碰到樹枝,飛機報廢,飛行員劉樹籓重傷送到杭州廣濟醫院搶救,淩晨2點,因傷及頭部,失血過多,搶救無效,成為空軍抗戰犧牲的第一人;由金安一駕駛的2106號飛機也是燃油耗盡停車迫降,所幸,飛機輕微受損,人無恙。空戰之後,高誌航晉升為空軍驅逐機上校司令,第四航空大隊更名為“誌航大隊”,蔣委員長親自點名嘉獎,並且將自己的座駕‘天窗號’,獎給了高誌航。8月14日被定為每年的中國空軍節。】
當晚,由於淞滬會戰形勢危機,大家沒有慶祝,呂奇隻是在晚飯的時候給大家做了幾個拿手好菜,大家都在養足精神準備迎接明天的戰鬥。
第二天淩晨,無法相信自己失敗的日軍鹿屋航空隊,石井義一大佐命令34架飛機分成兩隊從“加賀號”航母上起飛,再次襲向杭州和上海,第四大隊、第五大隊相繼迎戰,將敵機攔截在錢塘江上空。 高誌航最先率機起飛,他闖入敵機群,將敵長機擊落,其餘八架也被我方戰機擊落。
短短三天,日機被擊落12架,僅15日當天就有超過10架96式轟炸機被擊傷不能再戰。
3天後,日軍兩個航空隊被迫停止攻擊,鹿屋航空隊司令石井義一大佐剖腹謝罪。
空軍的勝利極大的鼓舞了我軍將士。
在地麵部隊,張治中率領王敬久的第87師和孫元良的第88師這兩個王牌德械師率先奔赴淞滬戰場,隨後兩個重炮團,第10團(100毫米加農炮團)第8團(150毫米榴彈炮團)也陸續抵達,對在上海的4000日軍展開攻擊。日軍隻得依靠堅固的工事負隅頑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