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類製品營養非常豐富,而且價廉物美。豆製品能為人體提供優質蛋白質、必需脂肪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豆製品味道鮮美,向來是我國人民的傳統食品。早在唐、宋時期,我國就發明了製作豆腐的方法。到了明、清時期,豆腐及豆製品成了宮廷中的禦膳。近年來,日本、美國和西歐也悄然興起了豆腐熱,並稱之為中國的國菜。用大豆發出的豆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每100克黃豆芽約含20毫克維生素c,在我國北方冬季和一些缺乏新鮮蔬菜水果的邊遠山區,黃豆芽則是維生素c良好的來源。豆類製品是我國傳統飲食文化之一,可是近年來也遭到了一些不法造假黑心者的踐踏,他們用極見不得人的手段給豆製品摻假。
豆製品的感官鑒別主要是觀察色澤及組織狀態,嗅其氣味和品嚐其滋味。尤以注意其色澤有無改變,手摸著有無發粘的感覺和發粘的程度如何。不同品種的豆製品具有本身固有的氣味和滋味,這對識別豆製品優劣特別重要。豆製品一旦變質,即可通過鼻聞口嚐感覺到。但鼻聞口嚐也要有針對性,不能一概而論。現介紹幾種識別豆製品摻假的簡易方法。
(1)用化肥催發的豆芽。用化肥或除草齊催發的豆芽生長快,長得肥壯而根須不發達,但無清香脆嫩的風味。殘存的化學物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生成亞硝胺,有誘發胃癌和食管癌的危險。特別是除草劑還含有致畸、致癌和致基因突變的物質。如滅火草隆就有致癌作用。
(2)摻假幹豆腐。純正幹豆腐呈淡黃色,有光澤感,色澤均勻,彈性強,入鍋不碎,而且可以散發出純正的豆香味,摻假幹豆腐色澤不正常,常摻有地板黃,色澤深黃而無光澤,色不均勻,彈性差,渣散,鍋炒易碎,入口有生米麵味,人們食後對健康有害。
(3)摻假綠豆粉卷。純正綠豆粉卷色澤清白發亮,有透明感,質地柔軟,有彈性;用手指掐住粉卷兩頭中間彎曲而不折;指壓凹陷可以迅速恢複,拌涼菜時不碎。摻假綠豆粉卷如摻有玉米澱粉的綠豆粉卷呈灰白色,光澤差,發暗,粉厚、發硬、彈性差,用手輕拉易斷;拌涼菜時攪拌則易碎,入口發軟,沒有綠豆粉卷的天然風味,口感差。
藕粉預防摻假
人們若想識別純正藕粉的真假,可應用下列方法。
純正藕粉因有鐵質和還原糖等成分,與空氣接觸後極易氧化,使藕粉的顏色由白而轉為微紅色,看上法有亮光。純正片狀藕粉表麵有絲狀紋路。純正藕粉口感好,入口即溶,剛一接觸唾液就會很快溶化,具有獨特的濃鬱香味。純正藕粉用少許冷開水調勻後再以沸水衝調,隨即熟透可食,其吸水膨脹可達8~9倍。純正藕粉的熟漿色澤微紅,多呈琥珀色,光澤晶瑩,冷卻後放置數小時稠厚的熟漿會全部變成稀漿。
摻入其他植物澱粉的摻假藕粉與空氣接觸後氧化不明顯,沒有顏色的轉變,仍然是純白或略帶黃色的原有色澤;若是有色的話,可能是加入食用色素造成的,摻假片狀藕粉若摻入了其他植物澱粉,其片狀兩側麵光滑而無絲狀紋路。摻假藕粉口感差,入口後不僅不易溶化,還會粘糊在一起或呈團塊狀,沒有清香味。摻假藕粉吸水膨脹性能及韌性均不如純正藕粉,用水衝調後色澤多呈白色或褐色,不透明,需要在爐火上加熱調煮方可食用。冷卻後即使放置10小時以上也僅是碗邊四周一圈呈稀漿狀,中間部分仍凝結不變。
食品預防
(1)摻假木耳。木耳摻假的主要方法是采用溶液浸泡,目的是增加木耳重量。正品黑木耳看上去朵麵應該黑而光潤平滑,朵背略呈灰黑或淡褐色,有柔軟的短毛。朵片大而薄,幹品手感很輕,鬆散,用舌頭舔一下沒有異味;正品白木耳應該呈現淡黃色,如果過於潔白則可能是經硫磺熏製的。識別木耳摻假的方誌還有測吸水量、測酸堿度(p值)及品嚐等方法。正品木耳吸水性很強,浸泡1小時後發開,肉質肥厚,有彈性。吸水量約為木耳幹重的10~15倍,而摻假木耳吸水量隻有木耳幹重的4~6倍。測酸堿度的方法是:取1份幹木耳,加10倍重量的溫水浸泡半小時,然後測浸泡液的酸堿度。正品木耳浸泡液的p(值為5.5~7.0之間,如果浸泡液的p(值大於9,則可能在木耳中摻入了堿性鹽類;如果木耳浸泡液的p(值小於5,則可能是在木耳中摻了明礬等酸性鹽。木耳的感官鑒別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