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雛鳳初鳴(2 / 2)

“有理、有理!我軍消息傳遞迅捷,即便曹操親提大軍出許昌,我再前往新息也不為遲。士元思慮滴水不漏,殷丞歎服。子敬可傳我令,令魏延、張秀二人引兵五千攻取新息,即刻起程不得有誤。”

“肅這便前去通傳。”魯肅答應道。

“好,士元遠來辛勞,可先隨子敬退下歇息,日後還要仰仗士元多為我出謀劃策。”

“多謝主公,統告退。”龐統起身施禮,然後隨魯肅一起出了大堂。

龐統、魯肅二人一走,殷丞的心思又轉到陸遜和黃月英的婚事上了,陸黃二人的事情大出殷丞的預料。不但擔憂諸葛亮的歸屬,同時殷丞也很不看好陸遜和黃月英的結合。

殷丞不看好陸遜和黃月英的親事,並不是認為有人會反對他們成親,而是擔心成親以後會出問題。原因很簡單,殷丞知道一個黃月英的小秘密,而這個秘密很可能是陸遜難以接受。

以前殷丞曾很仔細地了解過諸葛亮及其後代,因而發現了一個問題,諸葛亮的長子出生於公元227年,當時的諸葛亮已經有四十六歲了。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出道時是二十八歲,當時他已經很黃月英成親了,也就是說,到他長子出生那會兒,他和黃月英起碼成親了近二十年。就算是現代社會,夫婦二人成親二十年後才生子都是很奇怪的事情,何況是在古代,完全沒有道理。

對於這個問題,殷丞覺得合理的解釋隻有一個,那就是黃月英本人不能生育,且很可能反對諸葛亮納妾。黃月英聰慧絕倫,可她畢竟還是女子,作為一個女人卻無法生育,這對她來說絕對是種打擊。再加上古時候飲食結構的關係,最終造成黃月英早逝,在她過世之後,諸葛亮才得以納妾生子,有了長子諸葛瞻。

以諸葛亮之才,他能在隆中隱忍到二十八歲才出山,說明他的耐心是很足的,所以他才能承受可能無後的痛苦。當然,這也和他們諸葛氏人丁興旺不無關係。而陸遜則完全不一樣,作為陸氏一族的族長,他是絕對承受不了絕嗣的風險,一旦發現黃月英不能生育,陸遜必會納妾以續香煙,屆時黃月英會有什麼反應那就隻有天知道了。

江東陸家和白水黃家現在是殷丞手下不可或缺的兩大勢力,如果因為陸遜納妾而使得陸、黃反目,這是殷丞不願看到的。同樣,殷丞也不希望陸遜絕後,要說別人絕後也就罷了,可陸遜絕對不行,因為陸遜的兒子是殷丞十分喜愛的一代名將――陸抗。

熟悉三國的人肯定都知道陸抗,而知道陸抗的人,幾乎沒有不喜歡他的,小陸子簡直是一個完人。像這樣的風流人物,如果因為自己的原因而湮滅無形,殷丞是不會原諒自己的。盡管殷丞搶了孫策的老婆,使得陸遜失去了做孫策女婿的可能,同時也使原版的陸抗失去了生產條件。可隻要有陸遜這個優良品種在,殷丞有信心在自己的教導、幫助下,培養出一個超越原版的‘山寨’版陸抗出來。當然,前提是陸遜有機會製造一個陸抗出來。

看來一切的關鍵都在黃月英身上,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說服黃月英同意陸遜納妾。實在不行的話,等過兩年自己的二女兒成年後,就把她許給陸遜,黃月英和黃承彥多少要給自己一點麵子吧。一想到陸抗有可能成了自己的外孫,殷丞就樂得肝疼。

這邊殷丞一個人在議事廳YY得忘乎所以,那邊魏延已經奉命提點兵馬北上了。從江夏到淮水這段路程屬於荊州地界,雖然不能排除曹操在這裏布有密探的可能,但是由於沒有驛站,那些密探是不可能把消息很快傳遞回去的,起碼不應該快過魏延的進兵速度,所以倒也不擔心泄密的問題。

淮水邊已經有人替魏延準備好了渡河的船隻,魏延下令連夜偷渡過河,進兵至新息城外三十裏處一個密林中暫時休整。

容錄是容恢的弟弟,也是早期童子軍的一員,跟著賈詡來中原也有些年頭了,替賈詡完成過不少大事。這次的殷、曹開戰,賈詡也很重視,因此特意派遣容錄前來魏延軍帳,既可以做向導,也可以傳遞賈詡的特別指導。比如這次,賈詡已經做好了攻取新息的詳細計劃,魏延隻需按計行事就可以了,不必辛辛苦苦地強攻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