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雛鳳初鳴(1 / 2)

“我見主公似甚喜孔明之才,然主公既與其師交厚,又有其兄於帳下效力,為何至今不征召孔明前來,卻隻是與心中牽掛。”

魯肅的問話讓殷丞哭的心都有了,他哪想到黃月英會給陸遜給拐跑了,本來十拿九穩的事,現在一下子變得迫在眉睫了。

“子敬所言甚為有理,你可會同諸葛子瑜一起替我將孔明請來,越快越好!”殷丞覺得是時候要有所行動了,當即給魯肅下令。

“且慢,主公。我聽先生說那孔明已經北上遊學去了,隻怕近日不會回轉,這個時候去怕是難以成事。”不等魯肅接令,龐統兜頭給殷丞潑了一大盆冷水。

“北上?他一個人北上?去了哪裏?”殷丞急問道。

“聽說他會先去潁川會友,而後渡往河北遊學。至於是單人還是結伴,那我就不清楚了。”龐統答道。

殷丞點頭表示明了,然後歎了口氣,略帶遺憾地對魯肅道:“子敬,你替我告訴子瑜,若是孔明回到家中,讓他立刻通知我便是。”

“肅記下了,決不耽誤主公之事。”

諸葛亮的事一旦了結,殷丞的頭腦就清醒了過來。現在龐統剛剛來投,可自己卻當著他的麵和下屬討論招募另一個與他齊名的人,好像對龐統很不恭敬呀。

“哎呀,貪心,我又貪心了!哈哈,今日得士元來投,我當知足才是,何必多言孔明之事,當罰、當罰!我自飲一杯予士元賠罪。”殷丞順手拿起一旁的酒盅,仰頭一飲而盡。

龐統一愣,口中連稱不敢。

“士元有經天緯地之才,今日至此當有以教我。”

“統乃山間野夫,擔不起主公謬讚。”龐統謙虛道,“然主公既已下問,統若有偶得,自然是言無不盡。”

“士元請講,殷丞洗耳恭聽。”

“我自主公予伯言的書信中得知,此次與曹操會戰,主公將三路齊發,分取義陽、安陽、新息,然否?”龐統問。

“正是,我軍屯於江夏,就是在等漢中、永安二路兵馬,一旦兩處兵馬齊至,我便發兵北渡淮河。”殷丞邊回答龐統的問話,一邊還指揮魯肅將荊州、豫州地圖移到他和龐統麵前。

龐統早就猜到殷丞兵馬調度的情況,聽他介紹完後,不假思索地說道:“主公請看。義陽、安陽、新息呈一直線列於安城之南,義陽屬荊州,有劉表兵在那裏把守,而安陽、新息則屬豫州,此二處兵馬皆由徐晃調度。若我是徐晃,守安城必先守安陽、新息,而後讓宛城曹仁出兵襲取義陽。如此一來,曹軍可憑借淮河形成一條連續的防線,隻要三城不失,安城穩如磐石,我軍與柳蜚相會之期遙遙矣。”

淮水?殷丞一聽之下頓時恍然大悟,自己先前的計劃確實有一個很大的漏洞。殷丞和他的手下一直有一個盲點,總認為曹操的水軍和自己沒辦法比。事實也確實如此,孫策訓練的水軍目前確實和呂蒙的水軍還有很大的差距,可呂蒙的水軍在大江,周瑜的海軍在東海,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派到淮河來助陣的。然而孫策的水軍一直在淮河裏訓練,如果徐晃真的守在義陽、安陽、新息一線,曹操很可能讓孫策派水軍前來助戰,那時候殷丞兵馬要渡過淮河就難上加難了。

見殷丞低頭沉思,魯肅在一旁言道:“我軍已封鎖出兵的消息,徐晃未必會知,該不會增兵安陽新息才是。”

“不然。”龐統搖頭道,“我軍嚴加盤查江上來往商旅,此舉該當早已驚動徐晃,何況我漢中兵動,又如何瞞過長安的夏侯惇,我軍出兵之事曹操旦夕便知也。”

“士元言之有理,現該如何行事方為上策?”殷丞肯定了龐統的設想。

“我意不等兩處兵馬的到來,我江夏軍該盡快先取新息。”說完,龐統一指地圖,又道,“主公請看,義陽、安陽、新息呈一線列於安城之南,此道防線一點有失則各點俱失。我軍襲取新息後,義陽、安陽二處便失去其戰略地位,徐晃兵馬不多,不可能派重兵來與我們爭奪新息,自然也就沒必要分兵守安陽,更不會讓曹仁攻打義陽,隻能退保安城、新蔡防線,然後等待曹操的援軍。”

“好,我立刻整軍出兵攻打新息。”殷丞見龐統已有解決辦法,當即喜出望外。

“且慢,主公不宜輕動。”龐統抬手阻止道。

“士元此言何意?”殷丞頗為不解。

“新息若無徐晃援兵,守城之兵不過一千五百人耳,主公隻需差一上將便可輕取,主公隻宜在江夏安坐。”龐統說完後見殷丞尚有疑惑,隻得補充道,“新息一失徐晃必向許昌求援,若主公親至新息,則曹操自提大軍來戰矣。若隻一將領兵取新息,許昌援兵或是夏侯淵領兵,或是李典、樂進之流領兵,未必會是曹操。想來主公當不欲曹操來援如此之速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