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1 / 2)

(一)從被無視到引人注目。

高中時期的我的成長之路可謂一波三折。我們經常會在電視劇或者書本上看到某些故事的主人公,成長之路總是理所當然,順風順水。但是那些那樣的生活也隻能是來自藝術,現實生活中的人生如果總是一帆風順,那麼活著就沒有什麼奮鬥的目標了。

其實從初中開始我便是一名再普通不過而且默默無聞的學生。怎麼說呢,基本上就處於被無視的狀態。不過這也正是我沒有辦法容忍的(事實上我真的就忍了),前麵已經說過,我在初中的時代是屬於那種好鬥的性格,雖然很少在外表表露出來,但至少心裏是這種狀態。我想讓大家知道我的存在。也許是習慣了小學時代那種看似高高在上並且可以隨時呼風喚雨的生活,周圍環境的突然轉變會讓我感到非常地不適應。那種感覺就像一隻企鵝進入了一群長頸鹿中間,自然不會被注意到了。這種狀態在上高中的第一年仍然沒有改變。這讓我感覺到人其實是一種很自私的動物,就像猴群一樣,雖然表麵上大家人人平等,實際上心裏的等級觀念比誰都強。不過正如前麵所說,高中時期的我並不像初中時期那樣衝動,學會了思考,然後再行動。

進入到一個高手雲集的班級,無論誰都不可能感受到壓力。不過以前的中考不管考得再好都不再是炫耀的資本了。而我的中考成績隻能說是徘徊於上遊,和最前麵的同學還是有很大距離的,這種距離我可以在以後的日子裏盡量人為地縮小,但是趕上的可能性不大。中國的學生從小就被教育隻要學習好就什麼都好,所以小時候越努力的學生,到了高中這種所謂的優勢就會顯現出來並且隨著高考的臨近這種優勢會越來越明顯。對我來說,經過了初中四年相對懶散的時期,想在高中時代一飛衝天,幾率幾乎就是零。整個高中時期我的學習成績總的來說並不是很突出,也就在上遊階段,所以,後來得到大家認可顯然不是因為那幾百分的成績了。

在別人的眼裏,高一這一年應該是比較好過的一年,但是對我來說是相當煎熬的一年。雖然說高中的班級裏麵會有自己以前的同學,畢竟那些都是少數,更多的人是從來都沒見過的。此外,初入高中,可以說是人生地不熟,人脈關係沒有建立,和老師同學沒有情感溝通,實在是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讓大家認可你,更沒有那個資格。所以,高中第一年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沉默,偶爾還犯點小錯誤。犯錯誤的人當然會先被同學們認識,當然名聲不會很好。雖然我高一的時候小錯誤小毛病不少,但我個人覺得自己沒有給同學們留下太多的印象,如果向班裏其他同學提起我,他們最多會說:哦,我們班好像有這麼個人。到這裏,我已經是存在感不強的一個人了,好像這個班級裏麵有我沒我都一樣。

我並不會在這個問題上做過多的糾纏,因為這實在是浪費時間而且意義不大。唯一能夠撫慰我的便是陪伴了我很多年的文學,我能從文學裏麵找到我應該有的寧靜,稍微撫平我急躁的情緒。文學可謂是我的精神食糧,那個時候的我就是生命裏什麼都可以失去,唯獨不能沒有文學。癡迷於文學並沒有什麼不好,實際上,文學對我以後的人生曆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同樣的,文學成為了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高中時期的我對理科學科不是很感冒,我熱愛寫作。或許在別人眼裏寫作是一件苦差事,而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我喜歡用文字去表達情感,用文字去看待世界。很快我的文章就被同學們所熟知了,每次寫完作文後總會有人拿去看,我不知道他們看的是什麼,但至少有一點我很清楚:如此我沉默的日子結束了。這個時候我已經經曆了前一年磨練,把自己的內心鎖起來,鍛造自己。我覺得是時候融入這個集體了,然後一切就變得理所當然。

前麵說過高中三年班級的板報一直是由我負責的。其實,我畫過的板報絕大部分都是在高二那一年完成的。因為高二那一年不管是學校的還是班級的活動都是最多的一年。高一的時候隻是熟悉和適應高中生活,而高三的時候我們的心思又都在高考上,因此實際上我們在高二的時候最忙,也過得最充實。同樣的,我的很多文章都是在高二的時候寫出來的,因此高二這一年大家對我也都逐漸熟悉了,了解了。相比於高一的時候的“隱姓埋名”,最起碼我已經有資本取得大家的信任和認可了。其實高中時期令我最有成就感的就是一旦學校組織了和繪畫有關的活動,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我。這也是一種無形的認可,這種力量也非常具有正能量,令人振奮。

(二)從自卑到自信。

人的一生總要有一個成長的過程。

可以說從上初中開始一直到高二之前,我一直在充當一個自卑柔弱的角色,而且還經常沒來由地鬧情緒。如今回想的時候還是不能理解當時的自己為什麼會如此矛盾。不過事情也不是一點緣由都沒有的。這要從初中時候說起了,那個時候的自己雖然對上初中這件事感到興奮,因為上了初中之後就沒人會叫自己小屁孩了,初中和小學的差別就是這麼大。其實初中的班主任是自己小學同學的母親,按理說自己去了她的那個班級多少也能受到點照顧吧,然而事實上自己並不被多看一眼,反而讓我覺得自己的存在與否根本就不會有人注意。這導致自己的心裏有無數個問號,也為自己剛上高中的時候的消沉情緒埋下了引子。